培养问题意识 促进主体发展

2018-03-06 11:15余国英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情境

余国英

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好问;点拨、引导,使学生会问等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良好的氛围;问题情境

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来说,“问题”即须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意识”即人的大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问题意识”即学生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对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与理论,产生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现今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的现象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师尊”的影响。一直以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是一个尊者的象征,为了维护这一尊者的形象,不少老师上课总是板着脸孔、高高在上的对着学生。二是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充分强调预设与封闭,充分强调教师的教的作用。一节课40分钟就是教师不断地提问,学生一直在不断地回答,而且答案只有一个。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敢问吗?在这样的氛围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营造民主、和谐、互动、安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上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善待他们所提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也不可以嘲笑讽刺;对学生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可组织小组讨论的形式加以解决;对有争议性的问题,可让学生参考相关资料进行争辩,对一些超过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或老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可解决问题的资源;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解决。在这样的良好氛围,学生自然会大胆地发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好问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部分老师是根据教学参考书设置课文的疑点,课堂的提问者是教师,学生只需回答问题,学生基本是没有提问的机会。学生也不存在要问的意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好问。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创造一种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的情境,促使学生主体独立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法国文学家法朗士说“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起年轻心灵天然的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种好奇心的艺术得到满足。”教师的责任就是挖掘有利的因素,创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不断满足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主体发展。

三、点拨、引导,使学生会问

好问是多思的前提。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心理发展不成熟等因素影响,他们所提的问题往往会是幼稚、没有价值或是不假思索的,如果任由学生朝此方向发展,便违背了我们原本的意向,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训练,适时地点拨、引导,使学生由好问到会问。

1.做好“问”的示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一切活动是由模仿开始的。学生的提问也是由模仿开始的,如果教师善于提出水平高的问题,学生也会以老师为榜样,提出的问题质量也比较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提一些好问题,做好“问”的示范作用。如在教学《凡卡》时,我提问“凡卡在写信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回忆和爷爷在一起生活的情景呢?”由于这个问题富有思考性,学生一下子便进入“问题情景”。长此以往,在教师潜移默化地熏陶下,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2.选择“问”的切入点

实践研究表明,选择选择好“问”的切入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结尾形成文字空白,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时,以这些空白切入,引导学生去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穷人》一文中,只写道“桑娜拉开了帐子”便完了,这样的结局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学生看完课文后便会产生这样疑问:桑娜拉开了帐子后,渔夫会说什么呢?西蒙的两个孩子醒了后会怎么样呢?让学生围绕这些疑问来续写文章的结尾,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3.鼓励“问”的创新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除了要为学生提供“问”的示范,选好“问”的切入点,我们还要鼓励学生问的创新,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叫板。一般来说教师的水平远在学生之上,但“千虑一失”。同样教材中的文章是选自于有名的大作家的作品,但其作品不能说是完美得无可挑剔的,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向教材挑战,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如在教《穷人》一文时,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提出“俗话说‘十月怀胎,七坐八爬,九扶墙,十一月咿咿呀呀。为什么西蒙的两个孩子会‘一个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呢?”

实践证明,营造良好的气氛、创设问题情境、适当地点拨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學生的主体发展。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问题情境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