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律动在小学低段歌唱教学的运用策略

2018-03-07 02:28沈方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律动旋律节奏

沈方园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浙江杭州 311100)

所谓舞蹈律动就是肢体对音乐的认知,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那一种感觉。

从孩子好动的特征来看,舞蹈律动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企及的优势,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低段学生好动的特性,并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舞蹈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旋律中的舞蹈律动

旋律是歌曲的灵魂,它牵引着歌曲,旋律赋予歌曲美妙而动听的听觉感受,如何让旋律的起伏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眼中呢?在歌曲中添加针对性的舞蹈律动,使旋律用视觉体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中,随之用身体去感受旋律的起伏跳动,所以用舞蹈律动体验歌曲,在歌曲教唱时能更生动、形象的展现,并给学生带来了简单学会歌曲的自信。下面是我对比自己两次的教授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案例,来说明舞蹈律动在旋律感受中重要性。

案例:在音乐课本中二年级的一课《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很熟悉的歌曲,它伴随着我成长,喜欢它的旋律,优美而动听,所以当我看到这首歌曲时我信心满满的写着教案,幻想着学生们听到歌曲后和我一起美美的唱着这首歌曲。但是实际情况却出乎我的意料,一上课我用我饱满的精神笑脸盈盈的对着学生们,学生们仿佛也很期待着这堂课,音乐课刚开始我用《金孔雀轻轻跳》的伴奏音乐和学生们一起感受旋律,但是学生们好像和我没有共鸣,就是坐在位子上端正的坐着,只有少数学生和我一起跟着音乐节奏摇晃着,当时就觉得很奇怪,但也没多想就用话引导学生跟着音乐动一动。接着就是聆听歌曲,聆听歌曲时我问学生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歌曲描绘一个怎样的场景?”听完之后学生回答的还算不错,说:描绘了孔雀的美丽和傣族的人和景,听到满意的答案我就介绍了傣族的风俗以及播放了孔雀和傣族的美丽图片,这时学生们好像感兴趣了,纷纷感叹着议论着。我又拾起信心教授歌曲,但是再多次聆听歌曲后学唱歌词时,两句相似的乐句难倒了学生们(6 33|12 2|16 12|2—|6 33|12 2|31 61|1—)在学唱过程中两句旋律分不清楚,通过反复模唱也起不到好的效果。在学唱时不仅旋律不能准确演唱,在情绪上感觉带动不起来,总感觉学生有气无力的唱着歌曲,没有积极性,当时就非常有挫败感,为什么这么美的一首歌学生们提不起兴趣呢?课后我请教了师傅并认真研究了这节课,用舞蹈律动去带动学生学唱歌曲,准确演唱歌曲旋律。

在律动中,形象直观的动作更能让学生感受歌曲,重要的是在跟随音乐进行舞蹈律动的同时,感受歌曲旋律的音高走向和节奏长短变化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建立音高感,为以后的识谱学习做好铺垫。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感受旋律,这样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舞蹈律动并不是高难度的动作的组合,而是针对歌曲的速度、情绪、节奏等音乐要素所蕴育出来的简单动作,在演唱歌曲时,用自己的身体去带动歌曲所要表达的韵律,这就是舞蹈律动带给音乐的魔幻力。

舞蹈步态可以体现音乐节奏。音乐节奏对于初学音乐的小学生来讲难度是较大的,好动、爱模仿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天性。在音乐课堂上,借助舞蹈律动来让学生把较难掌握的复杂节奏简单化,是促使学生掌握理解音乐的好办法,更是将音乐具体化、形象化的重要手段。

案例:小学课本中二年级上册第八课《新年好》的《过新年》一课里,歌曲中出现了五次“咚锵”的锣鼓声节奏,所以在第一次上课时,我被这几个咚锵给难住了,本以为很简单的节奏与歌词学生听两遍就能准确的唱出来了,没想到学生们越唱越乱,越纠正越唱不好,带着疑惑下课,那么怎样去准确演唱这三种不同的“咚锵”节奏呢?带着问题我请教了我的师傅,师傅问我:“咚锵是什么声音?”我不假思索说:“锣鼓的声音啊”“对啊!锣鼓的声音,过新年的时候锣鼓可以敲起来,加入一些敲锣打鼓的舞蹈律动去解决你的教学难点”。带着师傅的提示,我回去思考应该怎么去设计这些舞蹈律动,最后我决定用课堂中的凳子和学生的手来代替锣和鼓,让每位孩子都能参与音乐活动,为解决这个节奏难点,我设计了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敲锣打鼓闹新年的情境,师先给学生看一段敲锣打鼓的热闹场面,感受敲锣打鼓的气氛,为之后的舞蹈律动做一铺垫,接着为学生讲解“咚”是打鼓用凳子代替,“锵”是敲锣用手击掌代替,和学生的对话是,师:“请你和我这样做,咚咚 咚咚 | 锵 0 |”,生:“我就和你这样做,咚咚 咚咚 | 锵 0 |”; 师:“请你和我这样做,咚 锵 | 咚咚 锵 |” ,生: “我就和你这样做,咚 锵 | 咚咚 锵|”; 师:“请你和我这样做,咚 锵| 咚锵 0 | 咚 咚| 锵0 |” ,生: “我就和你这样做,咚 锵 | 咚锵 0 | 咚 咚 | 锵0|”这样的音乐活动学生们很感兴趣,特别是老师一句学生一句的有节奏的对答,为学生学习相似节奏建立的自信心,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节奏,紧接着把学会的节奏“敲锣打鼓的舞蹈律动”为歌曲伴奏,这样更加巩固了节奏,用枯燥的念节奏转化为生动的舞蹈律动,通过舞蹈律动把不同节奏型由繁化简,学生不仅掌握了,而且对学习歌曲更加有兴趣了,所谓一举两得啊!

2 节奏中的舞蹈律动

用舞蹈律动解决节奏难点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快乐的解决难点,而且教师与学生在舞蹈律动的合作互动中,会使学生感受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舞蹈律动而感到骄傲,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儿童的自信心,也从中懂得配合与尊重他人。

3 歌词中的舞蹈律动

歌词是歌曲的一个重要部分,用形象的舞蹈动作可以让学生猜出舞蹈所表现的歌词内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含义,从而能更好的演唱歌曲,所以在课堂中我善于用舞蹈动作来帮助低段学生记忆歌词。

案例:一年级下册课本中《数鸭子》这一歌曲,歌词比较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掌握,而且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还是选择用舞蹈律动去帮助学生记住歌词。在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们聆听歌曲,了解歌曲的大致内容,听到歌曲学生就忍不住开始数鸭子了,因为学生们很熟悉这首歌曲,但是呢都记不住歌词,歌曲第一段歌词学生都还能大致记住,所以在第一段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创编动作,在聆听第二段时,学生好像不是很清楚了,第二段歌词:“赶鸭老爷爷胡子白花花,唱呀唱着家乡歌还会说笑话,小孩小孩快快上学校,别考个鸭蛋抱回家,别考个鸭蛋抱回家。”在第二段歌词中我给他们多遍的聆听,让学生告诉我歌词中提到了什么?学生很清楚的回答我“老爷爷、胡子白花花、家乡歌、说笑话、小孩上学校、鸭蛋” ,所以针对每句歌词的不同特点:胡子,说笑话,上学校,鸭蛋等来创编舞蹈律动,在这里我也是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去创编动作,有一个学生做了一个摸胡子的动作我觉得很符合歌词意境就让他上台来表演,大家都赞同他并且模仿他,这位学生很满意的下台,并且更有自信表演了,感觉课堂上一举两得,就这样让学生们自己上台表演,觉得谁的动作更好我们就选择谁的动作,然后我把动作连接起来随着歌曲音乐做了一遍,学生们也很起劲的跟着我做着,别提有多开心了,学生模仿能力强,一下子就能学会动作,随之也就记住了歌词,不仅记住了歌词,而且唱的更加好听了,没想到自然而然的带动了情绪。所以每逢歌词多难记的时候都能用舞蹈律动来让学生记住歌词。

要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的话,那歌词就是歌曲的身体,牵连着所有的音乐要素,虽然旋律让歌曲更美妙,但是歌词也是歌曲的点睛之笔,歌词使歌曲更加生动了,所以我觉得只有在歌词记住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表现歌曲,我用课堂验证了这一点,在舞蹈律动中让学生们尽情的表现歌曲,展示自己。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音乐教师有义务改变我们陈旧的音乐课堂模式,让舞蹈走进音乐课堂,让孩子们在舞蹈中表达情绪,在律动中体会音乐,在表演中展现音乐形象。让音乐通过舞蹈变成看得见的艺术、听得见的艺术。

猜你喜欢
律动旋律节奏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YOUNG·节奏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