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音、记住乡愁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方言保护的路径探究

2018-03-07 02:28刘少杰吴旭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文化遗产

刘少杰 吴旭飞

(1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 700100;2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西安 710100)

1 引言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晚唐诗人司空图的这两句诗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乡音”,也即方言。熟悉的乡音总能让人想起故乡,勾起人的乡愁。社会语言学中狭义的方言指的是地域方言,即根据不同的地理区域所区分的语言变体。近些年来,我国方言的使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方言的使用地不断减少,方言的社会地位不断降低,方言的使用场合越来越局限,以致呈现出萎缩以至消亡的趋势,致使近年来中华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国内对于方言保护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几年还是涌现出大量的相关研究。前人研究大致可分为几类:(1)从语言政策、语言规划方面对语言多样性和方言保护进行研究;(郭龙生,2008;庞晓丽,2014;周莉芬,2012)(2)从方言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方面对方言进行研究;(3)从语言生态学角度出发对方言保护进行研究;(曹志耘,2006;曹志耘,2014;张欢欢,2014;张伟静;2014)(4)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对方言保护进行研究。(陈静莹,2009;吴永焕,2008;)纵观以往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方言保护的策略,但以往研究不同程度上都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提出的一些方言保护策略可行性较弱。

方言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中华民族文化中很大一部分以方言为载体,根植于方言。方言弱化现象如若不能引来大众的普遍关注和及时控制,就势必会加速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弱化,因此,方言保护已经成为,也应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出发,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对方言使用现在展开了细致的问卷调查,试图探索现代汉语方言保护的一些行之有效有效策略。

2 我国方言的使用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中国地域广阔,汉语与少数民族语的方言众多。按照我国历史文化背景、自然地理环境和语音特点,形成了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然而,经笔者采访调查发现,近几十年来,我国诸多地区的方言正慢慢消失,乃至在一些少数偏远地区,仅仅只剩下个别年过古稀的老人才会说方言。我们不妨大胆设想:这些老人过世之后,他们的方言也将彻底消亡,成为“死方言”(deal dialect),就如同语言学中关于“死语言”(dead language)的概念一样。此外,受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动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交通日益发达,再加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凸显,这些因素都进一步加剧了方言的萎缩,促使了方言的进一步弱化。更严重的是,当下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持有“方言无用论”,这对于我国方言的健康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越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方言的处境越是艰难,也越容易遭遇萎缩和濒危。甚至有人预测,方言的消失只是时间问题。

经笔者采访、调查发现,导致方言日渐衰微的原因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普通话对方言的冲击。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实行普通话的具体政策是是“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进入社会主义新阶段以来,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也随即进入一个新阶段。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是第一次在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普通话的地位。然而,普通话逐步普及也同时造成了方言的不断弱化和萎缩,方言的地位收到了来自普通话的严重冲击。

其次,方言的弱化还由于很多人对方言的放弃使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开始大量涌入城市,这一庞大的群体长期在城市工作,为了更好逐渐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淡化了自己原有方言, 而向普通话看齐。

再次,随着我国交通条件的便利,全国各地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人民的迁移较以往更为便捷和频繁,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方言的弱化。

另外,很多人仍然对方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方言会阻碍人与人、地域与地域、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因此对方言较为排斥,从而忽略方言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使方言得影响日渐减小。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方言的保护策略

为了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语言资源,2015年,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领导实施了一项语言文化类国家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这表明方言的保护被正式成为一种国家战略。对于方言目前存在三种态度:积极拯救派、听之任之派和反对拯救派。积极拯救派认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文化,捍卫文明;听之任之派认为方言发展应该顺其自然,不应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反对拯救派认为现代汉语方言没有受到威胁,无需保护,同时把保护方言与推普对立起来,认为保护方言是地方主义(胡吉成,2009)。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现代汉语方言使用的现状看,汉语方言急剧萎缩,有必要及时采取策略加以保护。

3.1 用正确的态度看待方言

首先,树立文化多样性意识。维护文化的多样性,离不开维护语言的多样性。语言及其方言是国家不可再生的、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其次,重视语言及方言消失的严重后果。方言消失的直接后果,将导致地域文化的消失,使民族文化变得单调单一。方言的萎缩,使得以方言为重要载体的地方戏曲剧种出现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再次,正确处理推普与保护方言的关系。推普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在很多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许嘉璐,1997)。

3.2 保证方言传承的空间

胡吉成(2009)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只有在社会交际中使用才有价值,要保持方言的生命力,最根本的是要保证方言的传承空间。加强方言保护,离不开对方言保护的宣传。通过宣传,可以让大众充分认识到方言在社会交际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进行方言保护宣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互联网、微博、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渠道。此外,在我国各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可以适当引入方言教育,开设方言课程,介绍方言文化(胡吉成,2009)。通过方言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方言的熟知度和使用度,让学生正确认识方言,重视方言。例如,在高校通识课程中,可以适当开设与方言有关的课程,强化方言的重要性和地位,引导学生关注方言和方言文化。

3.3 适当调整国家语言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下发的 《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国内一些学者也就语言多样性与国家立法政策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指出:“现在应该继续通过有意识地调整语言政策 ,使我们的语言生活更和谐,从而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更好地和睦相处。” 因此,方言保护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进行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予以保护。

4 结语

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是传统文化的沉淀,是历史的活化石。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原真性,就要从发展的角度全面规划,让方言保护工作成为常态。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出发,采访和调查了我国方言的使用现状,客观分析了方言日渐衰微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方言保护的策略,希望能对我国的方言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普通话方言文化遗产
方严的方言
方言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活态文化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