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2018-03-07 03:16陈为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接班人建设者理论课

陈为化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 411101)

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最为看重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还存在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就业目标的培养就成为重中之重。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在注重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必须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与内容。这就要求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

1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与就业目标

2004年教育部教高1号文件《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其中提出:“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可见,就业导向与职业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以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发展结合起来。相比于本科教育的综合性与理论性、专业性等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与定位是突出职业性、技术性与就业导向。其中,最重要的显然就是以就业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与本科人才培养只是功能上的区别,并无层次上的区别。正是因为这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就是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为前景。所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以职业发展为目标,为此,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就就业,还要围绕就业导向,全面发展人才的就业能力。这个就业能力不但是专业技术能力,就职能力等,而且还包括职业生涯所必须包含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养、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这些东西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必须包含的内容之一。所以,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培养目标上,不但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也要兼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当然,这两个目标并不是矛盾的,实际上是统一的。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终将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正是因为有这个内在的属性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有必要以就业为导向,在围绕如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上,开展思政课的教学创新与改革。

2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就业导向的必要性

就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的现状来讲,较多的高职学生的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可度不高。有些学生认为思政课的内容与自己的人生职业无关,还看不到思政课所传授的内容对今后自己人生职业发展的影响。还有些学生认为思政课都是些理论说教,与社会实际、个人实际生活没啥关系,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而不愿意去上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学生的这些想法导致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出勤率不高,听课率、前座率均不高。因此,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方式,必须贴近学生实际,解决学生的迷惑,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一些问题。这其中,结合学生的就业前景与职业前途,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与内容,就成为我们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就目前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意识现状来讲,他们在三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还必须接受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为自身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如前所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无高低层次之分,这是二者的定位所决定的。但是在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的各方面层次来看,还是有一定的综合差距的,这也是我国目前高考招生分批次录取的必然结果。这种差距首先反映在分数及其所代表的学识素养上,其次还反映在总体性的思想意识水平、道德文化素养水平上。当然,这种差距并不是绝对的,本科院校,即便是高水平大学也有思想政治与道德水平不高甚至恶劣者,一般高职院校也有思想政治与道德水平特别高者,但是从学生整体层次上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种差距必须要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才能得以补齐。所以,高职院校学生自身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接受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

就高职院校现在的培养方案来讲,尚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重点就是强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与本科院校并无层次上的差别,差别在于培养目标。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一些高水平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了理论性与研究性,作为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基地。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职业型与应用型,以就业为目标。但是在现实社会观念下,这两种目标容易被理解为层次上的差别,认为理论性人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层次就高于职业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这就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注重与职业性与专业技术应用性,忽视了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反映在思想政治教学上,就是重视不够,课时得不到保证,教学人员自身水平有限,教学方法滞后,教学内容陈旧,忽视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学校相关的投入与支持也不够等。须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样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与道德水平的养成,这样才能培养又红又专的职业者。

3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就业导向的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就业导向的路径选择,还是应从人才培养的目标着手,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开展教学体系、方法与内容的改革。

首先,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是要求在思想政治素质上过硬。高职院校的职业培养目标必须培养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所谓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就是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自觉学习与接收中国共产党的方针与政策。这既是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者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劳动力、工作者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这种素质。所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首先要突出政治性。要告诉学生,只有具备了过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个人的职业前途与人生发展才有前途。否则的话,在尔后的职业与人生发展中,将会出现政治问题,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站错队,犯迷糊,影响的不仅是个人的发展,而且对社会与集体也是有害的。

第二,作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要求在道德与文明素质上具备较高的水平。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与单位、同事紧密相关的,工作圈就是一个小社会,作为劳动者的个人,一生中绝大部分日常时间都是在工作圈这个小社会中渡过的。而其中道德与文明在这个小社会中起着法律以外的规范作用。道德与文明程度高的工作圈,令人工作轻松愉快,工作效率也高,个人更有发展前途。如果就职者道德与文明达不到一定的水平,有着令人不齿的恶行,以及文明程度低下,那么在工作圈这个小社会中将很难有所作为,即便是在另外的社会圈子也是如此,个人的发展无疑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从高职院校的学习阶段,一定要注重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与文明水平。这不仅关乎集体与社会的整体道德与文明程度的提高与改善,更是为了毕业生自身的职业与人生发展规划的需要。

第三,作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要求在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上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关乎个人的前途与命运,是每个求职者或者劳动者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只有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才能正确的规划自己人生的发展,正确的看待周围的世界,正确的树立人生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所在。人生的发展应该要以长远发展为目标,不可以贪图眼前,追逐当前享受,做到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不要贪图安逸。个人与周围的社会乃至世界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脱离,相互影响,或者说是整体对个体的影响更大,作为个体的职业者要以社会整体的发展出发,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人生的价值与使命更不是生命个体所能单独自主决定的,个体的使命蕴含了家庭、集体、单位乃至社会的期望,职业个体要以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价值追求作为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

所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就业导向的路径选择,应从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开展教学体系、方法与内容的改革。要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贯彻培养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总体目标,具备较高的道德与文明素质、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接班人建设者理论课
《金忆元街的建设者》
建设者
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
福照到家!
平凡建设者申晓春:海外10年写不凡人生
未来的接班人,准备好了吗?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加油!接班人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