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慈孝观教育与生命成长
——基于当下慈孝观教育缺失的现状透视

2018-03-07 03:1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生命传统大学生

路 怡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慈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优点即重视人与社会的和谐、关注生命存在及其价值,其以文化人和安邦定国的显著效用在传统社会曾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慈孝教育倍受青睐的古代,父慈子孝、母慈儿敬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家庭伦理而自觉恪守,修齐治平、慈孝忠恕也自然成为中国古代士人君子的抱负和情怀。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曾在当时世界独领风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在当时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古人注重道德实践、不懈追求生命极致的勇气和毅力。

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它理应追求生命成长的体验和力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给每个人打下做人的底色。但在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社会环境下,更多的父母把对子女的教育目标具象化为将来的好工作和高收入,而对子女的道德品质不再严格要求。对各级学校来说,教育则幻形为汇报时的总结和评比时的数据,而不再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这种违背初衷的危险的教育现状不能不引起人深深的担忧。信仰丧失、理想缺位的空壳教育导致真正的教育空白,过度的知识教育助推了青年人的自负和自我中心。生命教育缺失的弊端业已明显暴露,一部分大学生患上“空心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人生没有意义,最极端则是放弃自己的生命。

1 大学生慈孝观教育缺失的原因

毋庸置疑,大学生慈孝观教育与其生命成长密切相关,也直接关系到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指数。但受历史和现实中诸多因素制约,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氛围和教育知识结构中,大学生慈孝观教育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故其无论是质还是量均未产生应有的社会效应。

大学生慈孝观教育缺失的原因可归纳如下:

第一,在长期维持的教育知识体系中,慈孝观教育不被重视。众所周知,慈孝文化曾在传统社会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纵观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十年文革,再到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对传统文化在整体上的态度无一例外地表现为破坏替代传承,否定多于提倡。“原本如此”的惯性思维模式掩盖了现实存在的问题,使慈孝观教育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目前为止,尽管全国许多高校开设有传统文化课程,但绝大多数为选修课,致使丰富而极具人文价值的慈孝文化缺乏稳定的传播渠道。一方面,格调高雅、品质优良的传统文化课程在高校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被社会上盛行的娱乐文化、快餐文化所俘虏,热衷于消费低品质的文化产品,缺乏接受传统文化的主动性,从而使慈孝文化在知识结构上失去了重要的一环。

第三,在思想意识领域,过度追捧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氛围对大学生伦理观念产生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年人亲情淡漠的现实状况。单纯以财富为衡量尺度的价值观盛行,公共生活中不时呈现夸富、露富的场景,致使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年学生热衷于“物役性”生存体验,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义务于是被抛之脑后。道德标准和人文标准被抛弃,青年人则成为受害最重的群体。

第四,在市场指挥棒的作用下,很多大学的课程设置普遍强化技术化培养,忽略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伦理及健全人格的培养。大学阶段,学生的社会角色发生重要转换,从入学前只需关注学习转变为开始考虑个人情感世界的成长,此外还需为以后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做准备。部分大学生产生对现实的畏惧情绪进而出现心理障碍,而学校却无相关课程进行行之有效的干预和针对性指导。

综上,功利化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陷入片面追求个体成功和物质利益的泥潭,而中国教育体系的学科设置中又恰巧缺失了对大学生的慈孝观教育,这势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生命成长的进程。

2 大力推进慈孝观教育的有效举措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在接受慈孝观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认知程度不高、情感动力不足、践行力度不大等问题。慈孝观教育遭遇的不容乐观的现实状况,必须通过专门的教育才能解决。

第一,以助力生命成长为目的,把慈孝观培育纳入高校人文素质和公民素质教育的范畴,在高校增设慈孝文化教育相关课程,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态。

要真正让大学生明白,善待父母,是一个人最大的教养。要向大学生灌输:人生包括了生命成长的不同阶段,而在每一阶段中,个体都不可能处于独立存在状态。“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这表明了正是父母的深长慈爱陪伴子女走过人生的起步阶段。人到老年,境况日衰,产生所谓“老来难”问题,这时就必须保证子女的真挚孝爱绝不缺席。

第二,以健全人格培养为目标,引导大学生摒弃非理性的财富观和成功标准,形成符合道德律、蕴含人文性的财富观和成功观,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学校本身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借力于包括慈孝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抓手,并鼓励年轻人在人生观、价值观、心灵成长过程中进行更多的探索。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大学生亲亲、尊尊的人伦观念,平和、仁爱的人格魅力,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为他们将来扮演好家庭和社会中的多重角色做好演练。

第三,重视传统慈孝文化的现代转化,多方共建有效平台进行信息交流,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慈孝观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

传播慈孝文化需要重视家庭实践这一关键环节,可以通过完成“亲情作业”来巩固慈孝教育的成果。用日常行为实践强化并促成孝行养成,热心公益也可提升青年人爱长辈、爱他人的美德美行。大学生慈孝观教育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作战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使他们成长为高素质公民。

第四,成立慈孝观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加大课程设计和研发力度。

通过专门研究机构发现现实问题,探索发展规律,持续关注大学生慈孝观教育与生命成长这一重大课题,努力探寻具体问题的解决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既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又让传统文化呈现出与现实的对接,并使教育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目前应尽力在MOOC等可容纳更多受众的公众教育平台大力推广慈孝教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课程,用讲授和互动等多种方式使大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浸染,真正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滋养,以期收获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乃至言谈举止方面的明显进步和提升。

诚然,青年慈孝观培育是连接生命和教育的切实有效途径。但慈孝观教育绝不能仅局限于大学校园以及大学生群体这个有限范围,处于中国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每一位为人子女、为人父母者都自觉去接受慈孝文化的浸染与熏陶,努力去践行慈孝文化的规范和原则,才能促进慈孝文化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取得实效,而每一个生命个体也将因此拥有幸福的人生。

猜你喜欢
生命传统大学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生之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