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绣艺术针法的传承与创新

2018-03-07 03:16钟丽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绣品针法

钟丽娟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前言:陕西省历史悠久,其省会西安更是十三朝古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当丰富,而秦绣就是其中一种。秦绣蕴藏着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当地劳动妇女审美的展现,艺术创作的结晶。其刺绣针法根据创作题材的不同,装饰图形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寓意、象形等,并将这些图形进行变形、简化、夸张处理。弘扬和发展秦绣这一非物质遗产,面临着两大问题,即秦绣针法的传承,以及秦绣的推广。

1 秦绣创作技法与色彩运用

1.1 秦绣针法的艺术特征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通过特别的表现形式,来传达作品的内涵。秦绣自然也不例外,它与我国其他绣种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艺术造型、刺绣风格。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秦绣的特征主要有三点:稚朴、简拙、稳重。

首先是秦绣的稚朴特征,主要以同向圆弧形的图案作为主要构形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添加单个形到复杂图案的加法集成。同向圆弧形连续运动并形成尖角,此种表现手法不会给人以“圆”的饱和感,同时借助其他尖角使图案更加生动和富有趣味;此外,同向圆弧形的运用,又能以圆的图形给人以一种亲切感,这是因为圆形是所有几何图形里最具亲和力的图形。以同向圆弧形和单个形搭配运用,呈现一种不对称的和谐感,通过它让人联想到儿童稚气的一面。

秦绣的简拙特征,主要表现为突出刺绣图案的大而圆主体,转角利用圆弧形与主体相接,营造一种敦实感。形体构造方式主要用简单概括的弧形弱化主体的内在结构特征,呈现笨拙的视觉效果。这种表现手法一般用以人物为主体的形体塑造。

陕西省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生地,其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都比较稳定。陕西劳动人民生活环境简单,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而秦绣这一根植于本土发展的绣种,在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陕西人民性格质朴、单纯、憨厚的性格特征[1]。

1.2 秦绣针法的艺术风格

秦绣作品通常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然后再根据创作需要搭配黑、黄、蓝、绿等颜色,反映了陕西人民的艺术审美追求。秦绣与其他绣种的色彩搭配相比,显得更加原始古朴,热烈而纯粹。注重红色主色调的运用,配以浓艳热烈其他纯色,呈现色彩的纯粹感,体现西北豪迈而淳朴的民风。

秦绣不仅取材于自然风貌,还超脱时空限制,创作更加随心所欲,通过大胆的色彩运用从表层意义上看与其环境协调;深层意义上看,反映了艺术创作者的心理,如色彩明艳浓烈体现了绣者积极的心理状态。

对大自然的事物进行艺术加工,也是秦绣的主要艺术风格,其中就以吉兆、祥瑞为主要代表。图案有动物纹、植物纹、祥瑞纹、几何纹、人物纹等。例如动物则是以麻雀、孔雀、鸳鸯、龟等对吉利、寓意好的飞禽走兽。

至于植物的图案同样也形式多样,以四君子(梅兰菊竹)、岁寒三友(松竹梅)等反应人物品性、气节的具有良好寓意的植物。祥瑞纹则是取材于神话,如麒麟、龙、风等。人物纹则是取材于神话、戏剧、历史等,如八仙过海、醉打金枝、鹊桥相会等[2]。

2 对于秦绣传承和创新开发的措施

2013年9月,秦绣被陕西省政府列入本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此推进秦绣的传承和发展。随着《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出台,秦绣借助这些有益因素,凭借自身的深厚底蕴,将秦绣这一古老绣种传承下去,并不断丰富和创新其艺术形式和内涵。

2.1 加强对秦绣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对于秦绣的保护,首先是确保秦绣的核心针法研究,根据对出土的古绣品和已掌握针法进行总结和整理,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全面的秦绣学习资源。借助文字资料、影像、录音等方式记录秦绣针法的操作,然后以民间秦绣艺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共同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整理和归纳秦绣针法;通过研究发现各个针法的异同,何种针法适用于哪种题材题材,何种针法能呈现怎样的艺术效果。

接着是秦绣图纹的研究,目前秦绣的大致图纹分类有:动物纹、植物纹、祥禽瑞兽纹、人物纹、几何纹、器物纹、吉语文字纹等。同样要整理和记录秦绣作品出现的纹路,然后进行总结和梳理各个纹路的呈现形式和流派。探讨和研究何种针法能够实现特定秦绣图纹效果,以多种媒介记录图纹的刺绣操作。

然后是研究秦绣针法的绣品结构,如网眼、组织、手工数孔走针等。纱罗网眼是经纱纬线排列的结构,形成“格子单位”,能够实现针法循环的效果。以绣线线迹跨越各“格子单位”,根据绣线方向、位置、数量的不同,呈现在绣品上留白、重复、叠加的视觉效果。能够实现绣品不规则变化又给人以变化的规律感。针对秦绣绣品结构对绣品视觉效果的促进作用,秦绣课题研究小组不应忽视对其的研究,在现有的绣品结构、网眼的基础上,运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例如,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演算,以现有绣品结构开发出融合多种针法的新技艺[3]。

2.2 加强对秦绣的宣传

传统文化难以传承其主要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学习者,比以上问题更困难的处境是潜在的学习者并不知道此项技艺的存在。因此要加大对于秦绣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积极与各种民间艺术协会沟通联系,借用其资源推广宣传;通过多种媒体向外传播,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传播。因为网络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传播范围大的特点,并且网民主要是年轻人,而秦绣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人。

秦绣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小组应该充分利用此身份,在全省进行推广,如城市路灯的灯罩可以是秦绣的经典样式和图案,或者城市绿化的图案修剪为秦绣的经典图形等。通过提高秦绣存在感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秦绣,并进一步学会欣赏和热爱秦绣。

2.3 借助旅游产业扩散秦绣的影响力

陕西省是历史悠久的省份,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秦绣作为陕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可以在旅游推介会上添加秦绣这款旅游产品,如参观秦绣制作过程的观光游、亲自体验秦绣制作的体验游。

秦绣既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它也具有实物载体即绣品,将秦绣作为陕西省的旅游文化商品进行推广,如秦绣被面、马甲、荷包、玩具等传统秦绣制品。还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绣品开发,如秦绣手机保护套、秦绣背包、秦绣手机绳等小商品。

秦绣是陕西省特有的一种文化,比起全国各大旅游景点千篇一律的商品,秦绣制品更具个性和竞争力。通过开发秦绣商品,使其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链:宣传秦绣→推出秦绣商品→开发秦绣市场→创造就业岗位→良好就业促进秦绣传承→秦绣市场良性竞争→秦绣得到创新。

3 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秦绣这一绣种得到传承和创新,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利用各种记录手段和载体,将秦绣针法、创作风格进行整理和归纳,为秦绣传承者提供完备的学习资源;其次对秦绣进行宣传和推广,借助传播速度更快的互联网宣传平台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了解秦绣;最后是拓展秦绣制品市场,使其摆脱政府扶持和民间资助的发展窘境,创建秦绣良性的商业循环生态。

猜你喜欢
绣品针法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朝医太极针法治疗少阳人失眠60例临床观察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浅议清末民初绣品价格的影响因素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