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人才创业培养模式研究

2018-03-07 03:16陈音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万众艺术设计大众

陈音竹

(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部,湖南长沙 410000)

前言:

又到一年的毕业季,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每年都有数百万的毕业生投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之中,据教育部估算,2018年我国将有820万大学毕业生,加上之前几届没有找到心仪工作的大学毕业生,2018年,我国的待业青年人数已经突破了1200万,当前的市场根部就无法消化如此庞大的就业基数,因此,我们必须鼓励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提出: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在众多的大学毕业生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相对而言,就业之路能更宽广一些,他们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更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就业趋势,因此,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创新并完善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但掌握充足的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还能具备创新的意识与创业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1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所谓的创新能力,就是指将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智力与创造性品质,从而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创业教育则是指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3月11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也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继续重视立德树人,在教育教学中坚决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系统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必须积极探索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进而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2 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概述

在全世界,美国是最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早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全球正处于二战时期,美国就已经开始了创新创业的教育,当时的总统罗斯福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向全世界搜罗人才,培育美国的创新创业土壤,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走向成熟,并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而其他的发达国家也在二战后学习美国模式,开始了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

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起步方面较晚,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直到2010年,我国才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因此,我国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在高校的教育中,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尚不成熟、课程设置不够完美、师资力量仍然较为薄弱。剧权威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的“985”和“211”院校中,只有不到一半的院校开设了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而且大多数都是选修课或者讲座,这样的教育模式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此外,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院校中,还存有一些讲师和教授在江湖创业课程时照本宣科的现象,而且还存有缺乏实践课业锻炼的问题。在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还没有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缺乏相应的科研创新精神。

3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3.1 挖掘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优势

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融美学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经济、文化以及科学和文明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且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的不断融合以及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艺术设计的物化产品已经成为当今物品的主流。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领域相对要宽泛一些。所以,高校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优势以及市场发展的需求,准确定位自身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地位,借鉴并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创新创业教学理念,深入探索本专业的市场开发项目,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从手工作坊、私人订制、设计工作室以及摄影工作室等项目入手,挖掘本专业的创新创业优势,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步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从而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环节学生的就业压力。

3.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高校的毕业生逐年增加,相对而言就业岗位却没有得到明显的增长,导致“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要安置1200万的青年待业者,在这种就业压力下,高校必须发展自身的创客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使学生养成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进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时,不能只是传授给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精神,能够像社会上的创业者一样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所以,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还应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园,为大学生群体提供实习与实践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与企业家和创新创业专家接触的机会,让他们真切体验到创业的艰难,领悟创业的真谛,从而坚定自己的创新创业之路。

3.3 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就离不开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当前我国的高校普遍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因此,高校必须借鉴并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加强对学生在金融、投资、理财、市场营销以及商务活动等方面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其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同时,高校还应注重课外的拓展活动,邀请著名的企业家校友回校讲课或开办讲座,传授学生实际的创业经验。此外,高校还应经常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或者创业项目比赛,不断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精神。

总结:在当前形势下,国家大力倡导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必须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借鉴并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课程理念和体系,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育本专业的创客文化,挖掘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缓解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推进我国的经济转型和发展。

猜你喜欢
万众艺术设计大众
万众期待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星.云.海》
《花月夜》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万众归心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难点与策略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