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疆高校汉语课堂教学诊断体系探索

2018-03-07 03:1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新疆

张 萍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3)

1 新疆高校汉语课堂教学现状

新疆地区的汉语教学历史悠久,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和成就,其规模和人数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在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中,新疆高校汉语教学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以及促进全社会民族团结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汉语教学、提高汉语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措施。

随着新疆汉语教育的发展,现阶段已形成了一个从幼儿园到高校的完整的汉语教学系统,特别是在高校开展的汉语教学,成为当前新疆民族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汉语课堂教学中,各高校都在探索发展,为顺应现阶段新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汉语教学必须不断的提高其有效性。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环境以及汉语基础的不同,因此他们在进入大学后由于汉语水平差异较大,为汉语教学增加了难度。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仅关注教材重难点或自己授课的条理逻辑性,对培养学生汉语实践应用能力关注度不够;有些教师仍然采用教师主讲( 示范)加学生回答(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于教学对象的了解、研究也还不够。而一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薄弱,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发展不平衡;学生学习汉语策略使用方面也不够充分。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提高新疆汉语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当下新疆高校教师以及社会各界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2 课堂教学诊断体系的提出

2.1 内涵

“教学诊断”来源于医学用语“诊断”一词,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做出的诊断结论;二是指医院各种对于病人患情程度的确认所作的检查的方法及步骤。教学诊断运用在当前的教学中,就是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像医生一样,实现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望闻问切”,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以课堂教学为一基本单位,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学诊断思维为核心,以课堂这一特定环境内发生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成的教与学的活动为诊断客体,并对该客体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优化现有的课堂教学体系,提高汉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2 教学诊断的原则

2.2.1 目标性原则

在进行教学诊断之前,必须要确定好教学诊断的目标是什么,包括教学诊断的目的,教学诊断问题的类型以及教学诊断的方式和步骤等。只有明确了教学诊断的目标,才能保证教学诊断活动的有序开展,以及诊断结果的有效性。

2.2.2 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多变性,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

汉语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进行教学诊断时,要从汉语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组织等活动统筹进行考虑,从汉语教学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等去判断相关的问题,得出最优的解决办法。

2.2.3 灵活性原则

教学诊断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其具有较大的机变性和灵活性。汉语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观察,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方式来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如:适当进行提问、增加学生演示环节以及完成课堂辅助练习等对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掌握。

2.3 开展课堂教学诊断的意义

通过开展汉语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可以让汉语教师更加关注自身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时了解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改进,提高自身的汉语教学能力,最终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在教学诊断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互相监督评价,共同参与到教学诊断中去,通过组织各种交流会,相互进行教学方法的借鉴,实现取长补短、促进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4 课堂教学诊断的内容

对于高校汉语课堂教学的诊断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面向汉语教师的课堂诊断、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课堂教学诊断以及对师生关系的诊断。

2.4.1 面向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诊断

面向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诊断,主要是对教师的“教”进行诊断,它是高校汉语课堂教学诊断的首选视角及核心内容。它包括对高校汉语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能、课堂结构及教学效果的诊断。

2.4.2 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课堂教学诊断

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课堂教学诊断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教师实施“教”的能力水平及教学效果,判断学生汉语学习是否有效。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诊断主要包括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及汉语学习效果两个方面。

2.4.3 对师生关系的诊断

师生关系也是课堂教学诊断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汉语课堂教学诊断中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情况,包括教师的提问方式、学生的回答情况,师生互动活动的有效性等。

3 课堂教学诊断体系在新疆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想

相对于专业课程的“零基础”来说,新疆高校汉语课堂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受到其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到生源的差异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3.1 确定诊断要素,打造课堂教学基础

在课堂教学的诊断体系中,最主要的是明确课堂参与主体——诊断要素。课堂诊断要素包含两类:任课教师和学生。要根据汉语课程的具体安排,重视这二者的参与作用,以提高自身的自我诊断意识为主,发挥教师以及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参与中的主体作用,做好有机的诊断体系。在确定好诊断要素之后,就需要根据诊断主体的不同,对课堂教学行为以及课堂学习行为进行观察,以达到直观明显的效果。在进行教学诊断时,还需要对其中的流程进行细化,将诊断的流程划分为“预设—观察—对照——调整”这四个流程来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教师要注意观察各个环节中少数民族学生的表现情况,并与自身的课堂教学预期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并针对差异产生的原因及时的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2 注重教学环节诊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要认识到汉语课堂教学诊断与一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等具有明显的不同。要对汉语教学环节中的各个要素环节进行优化,使其保持良好的协调性、序列性、规定性以及层次性。新疆高校汉语课堂教学要注重汉语表达能力、汉文描述能力以及汉字书写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这些部分进行划分,制定具体的教学诊断量表。在教学时,要认识到新疆高校汉语课堂教学对象的差异性,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在做好汉语课堂各要素环节的教学结构安排下,要对各组成部分进行有机排列,注重发挥出各教学环节诊断的重要性。在进行课堂结构的诊断时,可以借助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询问访谈法。课堂结构教学诊断包括课堂空间诊断,课堂实际结构诊断以及课程结构诊断等要素。

3.3 结合课堂评价,优化诊断效果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及教师的课堂参与表现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个环节,对于掌握课堂教学情况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诊断时,还需要发挥出教学评价的作用,通过这个教学环节来推动每一位学生以及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的不断转变,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重视汉语教学相关课堂随机测评的作用,发挥考试在学生学习情况测评中的作用。要将考试的价值观与课程设计的思想保持高度的协调统一性。要从汉语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方式等形成一套完善的汉语教学诊断体系,将每一门汉语课程的教育功能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少数民族学生身上。对于新疆高校汉语课堂的测试评价来说,要发挥试卷测试的功能性作用。针对汉语学习的实用性,在试卷中要合理的对主观题和客观题的布局进行调整。

3.4 实行多元化的诊断模式,全面提升汉语课堂教学效果

汉语教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多元性,在开展汉语教学诊断时,可以实行多种诊断模式,不断地进行教学效果的强化。例如,在教学诊断的测试环节中,可以引入分段检测这一测试模式,即将汉语课堂教学的具体的情况按照知识的理解、记忆以及运用等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如果存在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不足或其他情况,就反映出教师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目前的一种有效的教学诊断方法。语言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在现阶段的汉语课堂教学安排中,课时长一般控制在四十五分钟或五十分钟,不能够满足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教学的需求,而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的效果,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实践中,新疆各大高校还是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阻碍也较大,要注重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评测,做到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诊断,可以制作相关的教学诊量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和评判。

4 结束语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进步,构建课堂教学诊断体系已经成为了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关注这方面的发展。本文针对新疆高校汉语课堂的教学现状引入了教学诊断这一概念,对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介绍,对于促进新疆高校汉语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修复和反思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开展相应的教学诊断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握与运用能力,构建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汉语新疆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