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影视字幕汉
——西翻译策略及其语料库构建

2018-03-07 03:1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西班牙语字幕语料库

高 羽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 116044)

目前,汉语和西班牙语间影视字幕处理的翻译研究,特别是从跨文化视角切入的描述性、归纳性翻译研究,并针对其风格定位、词汇应用、译介接受等此类具体问题的探索,在我国和西班牙语世界都极为有限。首先,西班牙语翻译研究以外译中为主要方向,中译西亟待研究。时下,随着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潮流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外译受到格外关注,汉语译入西班牙语的实际需求受到时代的召唤。其次,我国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中译外相关问题在国内西班牙语学界属全新领域的创新研究。一方面,目前该方向选题在小语种语言研究领域屈指可查,相关研究主要以英语和日语等大语种为译入语,并以这两种语言的目标观众为翻译接受对象,而中国影视剧对于广大西班牙语世界观众尚为陌生,其文化接受问题更是有待探究。另一方面,国内西班牙语翻译研究主要涉及西班牙和拉美文学翻译、文献翻译、科技工程翻译等种类,涉及影视字幕方向的翻译研究还未引起关注。再次,集中承载集中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信息的影视作品近年来在国内外异军突起,收视率居高,但相关翻译研究在整个影视翻译领域所占比例偏低,关联西班牙语的比例为零。据知网统计,1952年以来有关影视剧翻译研究论文750篇,其中只有55篇针对古装剧目,而核心期刊上发表的253篇中也只有18篇与古装剧字幕翻译相关(杨琴 吴成鑫 李淑琴,2014)。然而在这仅有的成果中,无一关于译入西班牙语的作品。

1 理论框架综述

考察当代中、西方经典翻译学历史和西班牙语国家影视翻译学界的最新理论,我们发现,一方面,跨文化翻译视角受到翻译学和影视翻译学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勒菲弗尔(Lefevere)的《翻译、历史、文化:一部原始资料》中文学翻译的文化观、韦努蒂(Lawrence Venuti)的文化“归化异化”论、瓦伦丁·加西亚·耶夫拉(Valentín García Yebra)《翻译:历史与理论》中的文化原则、罗德里格斯·埃斯皮诺萨(Marcos Rodríguez Espinosa)对影视翻译文化归化的翻译建议,奥维地·卡博(Ovidi Carbonell)的《文化与翻译文化》和《文化翻译的外来空间》等等;另一方面,影视传播学与传统翻译学的跨学科结合理论在蓬勃发展,并对以西班牙语为译入语的字幕翻译实践工作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例如:杜罗·莫雷诺(Duro Moreno)《配音与字幕的翻译》中提出的影视翻译对西班牙语语言发展的冲击、萨洛·维拉(Zaro Vera)对于百年影视翻译研究的梳理和反思、迪亚兹·辛达斯(Diaz Cintas)对影视产业与翻译实践的关系以及影视翻译中语言层面的转化的阐述等等。这些理论为我们的字幕中译西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扩展并夯实了该研究的相关语用理论框架。

2 影视字幕汉-西翻译策略研究

实践研究部分旨在归纳和总结中国影视作品文化要素在西班牙语字幕翻译中普遍使用的宏观策略和翻译方法,深入研究在翻译过程中面对汉语和西语间语法规则和语用习惯的差别、中西文化的较大差异,以及在影视产品娱乐属性和字幕规则的多重约束下,如何把握好语域定位,选择好词汇搭配,拿捏好话语风格等具体问题。具体研究选取了上千组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翻译实例,特别是我国影视作品内频繁出现的特有文化信息和概念,构建了用于实例分析的二语平行语料库和分析模型。对实例逐一仔细分析来源背景、翻译目的、翻译技巧、跨文化处理策略、观众接受和理解情况、字幕制作质量评价、翻译解决的最终效果等。在进行了大量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基础上,我们对于影视字幕汉-西翻译策略作出如下归纳:

2.1 选用精练的文化对等目标语,避免不必要的解释说明

汉西影视字幕翻译区别于普通文学类型的翻译。文学翻译讲求保留原汁原味和外来风情,而影视翻译往往受到影视作品大众娱乐性和目标观众阅读时间、阅读能力的制约。单纯地追求原汁原味必然会影响接受者观看影视作品的娱乐体验,影响对原作品和源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在汉——西两种距离遥远的语言和文化间,字幕译文要避免复杂难懂的语句,并采取措施尽量降低阅读难度。因此,本地化的说法也好,归化的称法也罢,通常是字幕汉西翻译的首要策略之一。一方面,译入语中的文化对等体可直接应用,不必进行多余的含义解释;另一方面,无现成可用对等体的情况下,也要选用字幕读者熟悉的语句和简练的表达方式,使他们可以迅速抓住作品要传递的信息。“他不见兔子不撒鹰”指的是没有明确目标,就不采取行动,褒贬义兼有,西文字面可译为:Él no desate halcón hasta que vea la liebre.显然,中国文化中“鹰”和“兔子”的文化内涵在西班牙语中是不存在的,直译显然行不通;此外,如果选用解释性的译法会显得啰嗦冗长,不适宜字幕翻译。所以,在权衡上下文语义的基础上,我们建议译为:Él no regala nada en vano(不白白给与或者不轻易行动)。

2.2 把握好删减原则,始终以更简短的语言去表述相应的对白内容

影视字幕的翻译要考虑诸多的限制因素,最基本的要求就包括画面同步、时空限定和目标观众的平均阅读速度。字幕译者必须追求译文以最简短的语言文字表达出人物对白的对应内容。所以,删减原则是字幕翻译的灵魂策略所在,要省略冗余语和不必要、不重要的重复语,甚至以浓缩、删减为目标对原文进行改写和重建。然而,删减和浓缩要把握好度,翻译必须以实现原文全部信息的语义交付为基本保证,同时尽可能保留文化负载并保持好剧情连贯。如果时空条件充足,不要轻易地漏掉原作信息。“来而不往非礼也”从字面可译为:No es cortés que me regales algo pero no lo haga yo.此句的直译已经比较简明达义,但对于浓缩度要求更高的字幕翻译来说,还应进一步精缩;此外,从文化韵味来讲“礼”字所在的语域在白话解释中显得味道有失,有待进一步改善。我们建议的字幕是Esto es cortesía recíproca(礼仪是相互的)。

2.3 适当添加和补充信息,保证译文的内在连贯性

汉——西字幕翻译并不是一味地删减,也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加词策略。尽管字幕翻译者努力保持着语义内容的完整,但不可避免的是,在不断缩减文字的同时,译文的内在连贯性或多或少地有所损失。当然,不是所有的信息流失都需要补偿,对于影响剧情发展线索和有可能切断上下文内在关联的重要缺失,可以在字幕中适当添加对白里未出现的语言文字,这种译者干预行为是积极而且必不可少的。在西文中大多数地点、场所的专有名词都是采取简单的直译即可,“白云观”译为el templo Baiyun。然而白云观是道观,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宗教场所,这种文化信息关系到其使用的语境、剧情的背景和观众对上下文的理解,所以在字幕呈现中加入文化补充信息:el templo taoísta Baiyun。

2.4 保持口语化风格,根据人物特点适当调整语域

口语化是影视语言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中文影视作品的对白自然也不例外,语言以口语为主,大多通俗易懂。汉西字幕翻译是将视听传播的中文对白转化为文字书写的西语字幕,这就要求译者更要把握好语域和用词风格,便于西语观众迅速捕捉原作信息。阅读文字的过程已经加重了观众的观看压力,一旦出现晦涩难懂的词句,就会进一步分散他们观看画面的注意力,妨碍视觉接收功能,进而影响对影视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此外,中文尤为注重礼貌语、委婉语和隐晦语等的细微差别。根据人物角色不同的身份、地位和文化背景,字幕译者要定位符合各自特点的语域词汇。例如,我国古装作品中常出现的乡野百姓和帝王皇家,他们各自的术语群显然要做好区分,需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原对白的人物特点和全作品应有的基调。

2.5 译者的操作空间

翻译的积极操作和干预也是影视字幕翻译的常用策略。在字幕翻译中常见的方法是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用叙述的表达替换直接对话。一方面因为口头转化为笔头的媒介变化迫使译者进行不同文体的切换,另一方面是因为文字篇幅受到空间的局限和内容审查的相关限制,所以字幕译者的改编操作不仅在语句内容方面,也体现在风格转化等方面。“皇宫是咱们这种人有资格去的地方啊?”这是人物对白的翻译案例,它的西文直译是:¿Somos las personas que son elegibles para ir al palacio imperial? 译者的选择是直接改写为叙述性语言:A ese palacio no puede ir cualquiera.不仅从原作信息上看没有任何损失,并且做到了占用空间的明显缩减,显然这种翻译操作行为是积极有效的。

3 文化要素汉、西平行语料库的构建

我们研究的重要预期就是构建影视字幕汉西(西班牙语)翻译特有文化要素的平行语料库。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我们把翻译策略研究中搜集和整理的文化信息语料编辑成库,共整理出五百余个文化词条,经过专家和团队的进一步探讨和斟酌,提出了推荐的西班牙语翻译版本。鉴于此我们完成了语料库构建的首要阶段,为今后相关专业人员在翻译语言、译者风格、翻译规范、翻译教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西班牙语字幕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电力西班牙语在委内瑞拉输变电项目上的应用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字幕翻译中非言语信息的言语转换——以《BJ单身日记》字幕翻译为例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