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休谟问题”及其道德哲学的伦理学价值

2018-03-07 09:05奚英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道德哲学休谟哲学

奚英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休谟问题”与其道德哲学密切相关,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中影响深远。本文认为,探寻“休谟问题”的精髓,应从科学把握“休谟问题”与其道德哲学的内在关系切入。

1 “休谟问题”的内涵

针对认知与归纳的思辨火花引起了休谟的思索和质疑,催生了“休谟问题”的问世。“第一,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每一个有开始的存在的东西也都有一个原因这件事是必然的呢?第二,我们为什么断言,那样一些的特定原因必然要有那样一些特定的结果呢?我们的因果互推的那种推理的本性如何,我们对这种推理所怀的信念的本性又是如何?”归结起来,休谟质问的两方面内容实际上是由三个彼此联系的问题构成,一是为作为结果的事件为何必然地跟随作为原因的事件而发生,二是我们是否有正当的权利可以从过去的事例推论未来的事例,三是为何具有关于因果必然连接的强烈信念或期待。

回溯十八世纪,西方哲学界普遍认可知识是对过去经验的一个总结凝练。认为可以通过不断在实践中检验,持续更新完善得到客观通识。他从怀疑论证的角度出发,质疑人们的经验或事实性知识,是否有纯粹理性上的依据推导出因果规律。“这个变化虽不知不觉,却有极其重大的关系。因为这个应当或不应当既然表示一种新的关系或肯定,所以就必须加以论述和说明;同时对于这种似乎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即这个新关系如何能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些关系推出来的,也应当举出理由加以说明。”是“休谟问题”的最常见版本。

2 “休谟问题”的实质

休谟将知识分为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和关于事实的知识,其实质在于否认经验推理作为因果关系之普遍必然性的依据。

一是质疑了因果问题。人有因果观念,总愿意相信只要一件事物伴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两者必然存在着一种关联,造成后者伴随前者出现。休谟认为“我们的感觉印象仅仅来自各种可感的性质,我们并不感觉到被认为除这些感觉印象背后的任何物质实体,”且难以排除错把关联性当作因果性的情况。此外,休谟怀疑了人类对“因果性”的认识,否认因果律的客观性。认为人类只能经验到一种现象伴随着另一种现象发生,而无法经验到其背后的理性为何。因果律只不过是顺应了人类喜好见到世间万物合乎某种秩序的天性。二是质疑了归纳问题。“我们只能根据经验从一个对象的存在推断另外一个对象的存在,经验的本性是这样的”。休谟怀疑归纳推理的根据是什么,以及人为何会对归纳推论的有效性持有强烈的信念或期望。休谟指出,人类在做出过往的观测后,会自然而然地在心理层面上期盼下一次试验成功,且具有相继性、接触性和必然性特征。前者是逻辑问题,后者属于心理范畴。休谟的悖论在于,他从逻辑或理性上否定了归纳推理的正当性,却又在心理学上肯定了归纳法的有效性。归纳法是建立在先验的基础上,他认为先验的事实无法推论出未知的事实,两者之间毫无关联。

三是质疑了“实然”与“应然”问题。休谟认为,我们无法由是不是的事实命题推导出应不应该的价值命题,二者无法实现直接的跨越。因为其缺乏相应的说明,也缺乏逻辑上的根据和论证。这也说明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由于价值具有多重性、相对性,所以社会科学普遍存在主观性、歧义性和模糊性。

3 研究“休谟问题”及其道德哲学的伦理学价值

(1)正视研究“休谟问题”引导价值判断的重要哲学意义。时至今日,当“休谟问题”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为事实与价值判断哲学范畴时,我们就必须透过现象思索问题本质,那就是人们为什么需要经过哲学思辨探讨“应当”问题呢?因为,人具有典型的哲学二元性,穿越经验世界和本体世界两者之间。人既必然受到客观经验世界自然规律制约,又享有本体世界按照合乎理性做选择的自由。两个世界的冲突集于人一身,人类行为也就不能完全符合理性支配。在弥合和联通两个世界的过程中,也就有了“应当”摇摆之中的伦理问题。

(2)“休谟问题”引发的哲学反思有助于当代社会道德治理,人是道德的主体,也是载体。没有现实社会的人,就无所谓哲学上的道德。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知识获取更加简单快捷,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样,人们每天处理关于事物判断的决定大大超过对价值判断的思考。反思之下,在事实判断方面的持续堆叠,在价值判断方面的日益忽视,是造成我国社会快速发展中个人道德困局的重要诱因么。伴随经济飞速发展出现的频发高发的多种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消极社会问题,从此都能总结出必然的因素。

(3)休谟道德情感哲学对公民道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公民个人道德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是实现全社会道德教化的根基。道德教育是培养人们正确的道德意识、塑造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感、养成人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休谟问题”重新审视客观社会现象的事实与价值,其道德哲学强调以情胜理。如将情感道德哲学导向道德自律,个人情感道德能够激发道德主体精神力量,促使个人道德意识有效转化成具体的负责任的实施行为,为道德行为提供长久的内生动力。

4 结语

本文从休谟知识结构和思想原点出发,对休谟道德思想形成与“休谟问题”的关系,加以系统阐释和细致分析,总结了“休谟问题”及其道德哲学对哲学发展的伦理学价值,为反思和研究当前社会道德规范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提供思辨和参考根据。

参考文献

[1](英)休谟(David Hume).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高天平.试析休谟问题的本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6):41-44.

[3]杨晓东,陈辉,姜李.“休谟问题”的价值困境及其当代解答[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11(5):67-71.

[4](英)休谟(David Hume).人类理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王松岩.人性与德性:休谟人性视阈下的道德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5.

[6]邱乐.从“休谟问题”的解析到元哲学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3.

[7]赵素锦.休谟情感主义伦理学的道德哲学解读[J].广西社会科学,2014(11):54-58.

猜你喜欢
道德哲学休谟哲学
一致的平等主义者:康德种族理论与道德哲学关系辨析
菱的哲学
“不信教者”大卫·休谟:死如其生
休谟自然主义的两个面向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论环境伦理学的两种探究模式
论休谟“必然性”概念的道德理论后果
康德道德哲学中正当优先于善的三种形式——一项以罗尔斯为参照的研究
谈康德道德哲学的现实意蕴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