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西田阳敢壮山山歌的变化

2018-03-07 09:05蒋明刘雪春李昕恬唐晓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壮语唱词山歌

蒋明,刘雪春,李昕恬,唐晓妍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5)

山歌在中国民间早有流传,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歌节。田阳县是百色地区建立的最早的县,这里壮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风情浓郁且极具特色。田阳壮族山歌,是敢壮山山歌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壮歌的一个分支。尽管田阳地区地理范围较小,但却有这不同的山歌派别,各个派别从山歌声调、节奏、起兴等方面均有差异,而在田阳敢壮山歌圩中,最常出现的就是歌者对祖公“布洛陀”的亲切呼唤。本文将采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等方法,探讨敢壮山山歌唱词内容及唱词价值所在。

1 田阳敢壮山歌圩的追溯与变迁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的敢壮山是壮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敢壮山布洛陀歌圩是广西最大的歌圩,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田阳敢壮山歌圩形成于隋唐之前,是广西最古老、最大的歌圩。由此可见,“布洛陀”对壮族人民的精神寄托,每一年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去祭拜祖先“布洛陀”。祭祀活动也从未间断,这可以看出“布洛陀”对周边,甚至世界各地的壮族人民的重要性。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田阳周边县、市及海内外的壮族同胞十余万人自发来到敢壮山,唱山歌、纪念布洛陀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在田阳敢壮山,人们通常会把在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的祭祀活动、歌圩比赛,以及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称为“三月三”。这段时期内,歌民们都会聚集在田阳敢壮山,举行祭祀、舞狮、抛绣球、歌王擂台等比赛,活动结束之后,便开始自由唱起山歌,而一些意犹未尽的山歌演唱者甚至会通宵达旦地唱。

敢壮山歌圩,相传是为了纪念壮族的祖先布洛陀而举行的活动。“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翻译为“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者翻译为“无事不知晓的老人”。从最初的祭祀到最后演变形成了祭祀和歌圩等一系列活动,每一年农历的三月初七到初九,人们自发的从世界各地来田阳敢壮山进行祭祀。据史书记载,这一祭祀传统自隋唐时期就已经形成,并延续至今。尤其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前来拜祭的壮族群众都要唱山歌,久而久之,敢壮山歌圩就形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规模最大、历史最古老的歌圩。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歌圩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在歌圩节里面,不仅有歌王擂台赛,还有摩托罗拉、圣女池摔跤、抛绣球、舞狮等比赛。在歌圩活动期间,敢壮山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2 田阳山歌唱词的内容与价值

田阳山歌的形式大多为男女对唱,其中包含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等对唱方式。山歌唱词内容大多取材于生活,故其内容的变化随着历史发展、政策变化而不断改变。演唱形式以即兴表演为主,歌词通俗易懂,山歌的创作也不像流行音乐那样需要作词和彩排,根据田阳当地歌民的说法,他们的唱词是即兴创作。

2.1 唱词的内容

山歌是一种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不同地方的山歌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精悍,有的冗长,但所有的山歌创作都是源于民间,兴于民间。山歌的创作主体是劳动人民,内容也是劳动人民,它不仅能反映人民的生活状态,更能表现出深厚的文化魅力。田阳山歌也因其简单淳朴的唱词而在劳动人民之间广为流传。

(1)词与生活。山歌演唱形式主要为即兴演唱,不加伴奏。即兴演唱主要表现为,在每段开头都会出现同一句话:“漂亮哦,今天是个好日子”。不同派系的山歌也有类似的“起调”,这样的即兴演唱,一方面是为了找准节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构思下一句歌词,这使得田阳山歌多了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即兴演唱另一个特点的表现在用词的重复率高。根据采集的山歌唱词分析,每一段唱词里,都反复用到了“荔枝、漂亮、碰花朵、碰花梨、四角衣”等词,同样的词在同一段对话中也反复使用。这样的唱词让山歌具有了节奏紧凑、叙事性强的特点。

田州山歌叙事性强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直白,二是生活化。直白的表现,例如“今日阳光热似火,出汗没有巾来抹,用手抹太辣,妹送巾给哥”。生活化的表现是:看到什么唱什么,想到什么唱什么。例如,在三月三拜布洛陀的时候,往往是在男女偶然相遇的时候,用“唱”的方式聊天,所以他们不会去思考怎样的唱词才会显得自己更有文化,而是直接引入一个话题。“2017年,今天是个好日子,丈夫们来到敢壮山,一起来拜布洛陀,来到碰到两个妹,我们约妹妹唱山歌”这样生活化的开头,接下来的叙事内容则可以随意发挥,比如说表达自己的心情,谈论今天的天气,或者夸赞对方的美貌。总之,“词变曲不变”,这是大多数山歌的一大特点。

(2)词的情怀与时代。山歌的传承,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上找到古老的影子。山歌的形式上,歌声高亢嘹亮,这是高原地区民族歌曲的一大特征,地理环境致使他们的歌声带有古朴浑厚的沧桑,一般老歌手们,哪怕声音再高亢,都能听出里面的一股沙哑。山歌人人都可以唱,唱的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情怀。

山歌的传承,在内容上也可以看出。山歌有的喜欢直接抒情或是含蓄表达。山歌有类似于 《诗经》里的“比、兴”的手法,通过起兴、明喻、暗喻等多种方式来抒情。而田州山歌直白的叙事和抒情方式则更像是北方部分山歌的直接抒情。田州山歌更是把这两种方式巧妙的结合起来了,显得“野”而不“淫”。比如说男子会夸女子“苗条像竹拿丝”,女子会夸男子“话语软甜凉,软成水进港,丈夫你心太软”。乍一看,两人互表爱意,既浪漫又抒情。这种男女互相勾搭的唱法,和“三月三”的古老民族风俗是紧密联系的。

另外,田州山歌唱的是生活,同时生活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山歌必定会反映一部分时代的内容。例如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后,有的山歌在被二度创作后,又形成了固定的词调,比如说歌颂党、宣传计划生育的“新山歌”,就具有浓重的时代烙印。田州山歌举办了一届又一届正式的歌圩比赛——“布洛陀——敢壮山歌圩节”,这对于山歌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田州山歌文化流传千百年,诉说着祖先繁衍生息的故事,歌唱着这一地区人民对生活的理解、爱与恨、喜和悲,寄托着一代代劳动人民的梦想。不论时代发展如何,山歌文化始终是田州歌民们的根。田州山歌的发展,确实有一部分受到过时代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对传统山歌精神方面的继承。

2.2 山歌唱词特点及其价值

语言是文字的载体,山歌是传唱的语言,是语言传承的载体之一。说到壮族山歌,就会考虑到壮语的现状,这便包含着文化及语言的双重意义,而山歌属于民间文学范畴,对于民间文学来说,山歌有很大价值。

田州山歌的唱词不但体现了当地的语言特色,也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田阳有五大歌圩和若干小歌圩,除了最大的田州歌圩,另有古美山歌、巴别山歌两大壮族歌圩体系,除此之外还有蔗园汉族歌圩和瑶族歌圩。每个地方的歌圩都有自己的地方色彩,它更是一个地方民间文化的集中体现。田州山歌保存的完整性,为研究田州地方的风俗、民间文化、历史地理和文学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价值。

一切雅文学都脱身于俗文学,而山歌作为民间文学的一部分,不但对于民间文学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雅文学”来说,同样有很大的价值。

田州山歌唱词特点:叙事性强,且善于将“直白”与“含蓄”结合。比如说一句“话语软甜凉,软成水进港”,不少文人都不一定写得出来的美句,就被山歌唱了出来,“水进港”的比喻用的活灵活现。除此文辞优美、构思巧妙、创作手法新颖之外,还能从唱词中看出浪漫主义色彩。

另外,壮语在长期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受汉语的影响,在语言的系统接触下,壮语的语法受到很大的影响和改变,虽然很多壮语语法受汉语影响,很大程度上“汉化”,但是山歌作为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为了保持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最初的创作还是后期的填词,往往都会比壮语的发展“滞后”很多,受汉语语法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壮语与汉语的接触主要的表现在语言的系统感染上,壮语的名词性短语规则是“中心语+修饰语”,但是由于受汉语语法规则的影响,壮语也已经广泛使用“修饰语+中心语”的语法规则。这种结构规则的影响使得壮语语法体系有所变化,但在田州山歌的唱词中,依旧很好的保留了原始的壮语语法规则。比如,在唱词中将“梨花”唱成“花梨”,“红花”唱成“花红”等,都是古老壮语的语法规则的体现。不仅可以从中看到语言演变的结果,还可以模拟出语言系统接触的过程。田州山歌的唱词,也是一种珍贵的语言研究资料。

3 田阳山歌的传承与保护

布洛陀山歌文化属于壮民族特有的文化,承载了壮族先民们对世界的认知,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见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敢壮山山歌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保护传统文化,个人义不容辞,同时也需要政府和中央的支持。

田阳县地处广西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敢壮山距县城比较远,虽然有公路直通,但没有安排专门车辆在该线路往来,很多到田阳的游客想在非歌圩的日子去一趟敢壮山,需要花费较大的财力和精力。

另外,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普通话的推广,能掌握壮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同时,从山歌唱词来看,其内容涉及面较窄,以日常生活为主要取材对象,缺乏新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导致山歌在年轻一代人中难以发展。

政府在保护地方民俗方面需加大力度,结合相关部门,组织好道路建设及敢壮山周围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方面,政府应从多角度出发,加强新媒体方面的宣传,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信仰自觉参与歌圩活动,在带动当地人继承传统民俗的同时,也需要吸引外来游客,以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

据了解,田阳政府曾在中小学音乐课上教授山歌文化,在课堂外开展山歌活动,加强中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从鼓励学习壮话开始,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适时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让人们在活动中交流民族文化,以加强文化的稳定性。

4 结语

田阳敢壮山山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不但对于壮族文化传承有这重要意义,而且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也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对于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几百年来,山歌像一个烙印,深深的印在了田阳劳动人民的心底,这份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宝贵遗产,值得被我们传承和保护,而这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笔者的能力有限,对山歌的调研及分析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关于山歌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李伟华.壮族歌咏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阐扬[D].广西师范大学,2005.

[2]时国轻.壮族布洛陀信仰研究——以广西田阳县为个案[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3]尹明.田阳敢壮山壮族歌圩[J].歌海,2014(3):2.

猜你喜欢
壮语唱词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唱词(外一首)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山歌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苗山歌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苗山歌
云南河口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