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2018-03-07 09:05王珊珊吴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环境专业

王珊珊,吴倩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01)

根据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 [2015]89号)指出,要“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综合改革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国际化和信息化为牵引,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上来。”的要求,结合我校近些年来的教学改革与资源整合等有关情况,对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较为系统的研究势在必行。

1 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重要性

1.1 现状分析

通过研究国外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针对我国在环境设计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普遍问题,为创新实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推行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建立系统多元化教学体系,营造体验式实践教学环境,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的观点。在环境设计教学中不断去提升方式的多元性、内容的丰富性、结构的关联性以及组织的严密性,这些都成为了教学改革所要探索的新方向。

虽然在我国部分环境设计高校中,也有设立规范课程的,但也暴露出不做考试科目、课时少、在居住空间、商业各种其他空间设计中也很少分散介绍怎样运用规范来做设计的弊端,所以就形成了就规范讲规范。对理解规范、运用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觉性不强。因此,改变这些课程设置的缺陷,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应用前景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关乎到如何与社会与经济发展相对接,关系到环境设计专业知识、素质与技能的专业价值体现。

要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高质量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做支撑。针对目前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出现专业基础不够厚实宽泛,就业与行业执业方向不明确,校企合作不完善,等诸多离散现象。必须大力加强对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及其中重点应用型课程体系的研究。

2 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目标

2.1 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开启高校环境专业与社会环境设计与施工行业的公司开展深度合作,让社会了解学生,学生走进社会,实行开放式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面,以便让学校培育的学生作品让企业更好地为之“买单”,不断增强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2.2 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模式

从培养方案入手,将实习有计划安排在有合同签约保障的设计公司与施工企业之中,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锻炼,从经验中历练成长。

2.3 使培养方案更好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过去课程设置没有很好地照顾到行业中职业岗位要求,要在室内、景观两个设计师岗位培养基础上,增加经理人与项目设计总监的岗位课程,也要适当增加施工与经济人才方面的课程设置,拓宽就业岗位与门路,提高就业率。

3 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

3.1 确定人才培养标准

环境设计专业是培养具备文化全球视角、中国特色、适合专业市场人才需求,拥有完备环境设计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景园、室内、建筑、房地产、市政工程、学校与培训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设计、研究、施工、教学与项目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符合素质与技能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3.2 确立教育评估标准

学校的专业教育要立足于社会的行业与职业要求对接,满足执业能力的要求。作为专业环境设计师,其专业价值应具体体现在:分析客户的需要,目标和生活安全要求;结合研究成果和环境设计知识,阐述初步的、美学的,恰当的和功能的设计理念,并符合规范和标准;通过合适的媒介表达介绍和提出最终的设计推荐;为环境实施设计准备表达的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并反映照明、细部、材料、构造、绿化、装饰、空间组织、环境设施,以及指标明确和标准合适的设备等。作为环境设计师,还应与其他专业如机械、电气、结构设计、产品设计等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合作,共同完成环境设计工程。

3.3 以宽口径厚基础结合社会需求规范课程结构

(1)加大基础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系统的多元化教学体系)。环境设计专业应该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手段,强调设计的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大学阶段应该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多元的、基础性质的应用型课程,这将是本课题环境设计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2)增设规范类课程(多元教学方式交互中整合)。规范是人类设计文明的脚步,是阶段性的成就与经验的总结。在我国,1991年开始设立建筑工业技术(JGJ)规范,而后又发展为国家标准(GB)。遵守设计、施工及验收等规范对学生进行学法、守法教育,是未来职业设计师的道德守则所要求的,只有遵守法律、法规的设计师才能设计出合格的工程作品。

(3)增设校企合作类课程。校企合作是环境设计专业期盼已久的举措,对高校、企业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双方优势,实现高等教育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功能,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4)增设跨专业课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必须打破学科壁垒,将设计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有机融合,才能解决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无法深入探究的复杂问题。跨学科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当前创新设计教育的趋势。在学科交叉的合作中,不同专业彼此间互相协作,改变单一的设计学科立场,这有利于逐步形成复合型创意设计的思维方法。

3.4 改变考核方式与国际接轨

改变传统考核观念,使考核内容多元化,根据专业特点与课程类型变换考核方式,做到与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形式接轨。旨在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内涵发展、办出水平和“三个课堂联动”之特色。

(1)理论课堂考试模式,对于外语、政治、史论、设计概论、专业设计原理与规范类的课程采取主讲教师课堂授课,助教批改练习作业,课后适时辅导,建立试卷题库,集中考试,如有作业内容也要纳入考试范围,要重点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思维的能力。试卷考试采取百分制,坚持补考与重修制度。

(2)工作室课堂实训考核模式,对于理论指导下的设计表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采取多个老师共同授课与分开指导少数学生的原则,完成不同类型功能空间特质功能要求的方案设计,运用尺规、计算机辅助、计算机三维模拟等设计表达,以及手绘、展板图文、模型、影视动画、虚拟现实(VR)等展示手段的表现,以达到强化技能训练之目的。

(3)基地课堂实践通过模式,主要有设计认识实习、设计考察实习、设计综合实习三种。其中设计认识实习与设计考察实习由在校老师带队解决。对于社会基地课堂的建设与利用是学生走进职业门槛的重要一步,要采取让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设计人才登上学校讲堂,让他们把学生带进企业、公司,利用捐赠社会讲席与减免税收等政策,采取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方式,使学生得以有实战机会与经验,为就业与创业打下基础。在企业综合设计实践期间,至少完成在企业导师带领下从谈判开始到设计出图的一个项目全过程。

3.5 实行分方向培养

就环境设计专业来说,分方向培养也是有助于学生明确就业方向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的择业选择,也能照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发展。

4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与创新

(1)创造力培养更应体现价值。在肯定了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同时,扩展为专业价值的培养。强调了职业道德、全球视角、文化多样性、环境影响、专业训练、真实与广博的思考等。设计表达技能修正为设计表达,从而强调了创造能力的设计价值培养方向,而不是绘图能力培养方向。

(2)在技术知识中强调了建筑系统与材料的重要性。在运用水、暖、电、通风、安全设施设备装修的同时,更应理解建筑的材料与结构体系,以更好解决装修与建筑的关系。强调理解可持续能源与资源在室内设计中的意义,强调材料的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与可重复使用的“3R”原则,进行生态设计。

(3)强调了法规的重要性。强调运用法规保护公众健康、安全和幸福。在防火、灭火、噪声处理、尤其是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方面必须执行法律与规范。所使用的材料必须遵守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挥发、无放射性的“五无”原则。

(4)强调了管理与创业的重要性。对于设计的工程成本与费用、造价管理、人员管理、施工合同与进度的管理、信息管理、具备解决施工中冲突问题的能力,以及开业、经营等也都是学生在校期间所需要了解和培养的。体现了执业注册的取向要求。

(5)强调了考核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考核方式选用国际1/4单选,适用行业考试需求。理论课由考查变考试,由开卷变闭卷,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更牢固。行成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倾力辅导的良性互动局面。

5 结语

要提高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就需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它需要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展开持之以恒的不懈探索。

参考文献

[1]孙惠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2]郭雷振.美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3]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5):58-60.

猜你喜欢
应用型环境专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环境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