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8-03-07 09:05李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人文人才英语

李程

(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同时还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流大学是人才强国战略的主力军,地方高校也同样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作为地方高师院校的翻译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毕业生质量,因此,探索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根据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翻译专业实行“师生并重,四线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师生并重”即课堂教学重视以教师为主导,课后训练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四线并行”即扎实的双语语言技能线、良好的翻译实践能力线、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线、深厚的人文情怀素养线四线并行发展。通过“师生并重,四线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达到翻译专业毕业生服务地方、面向本省、辐射全国的人才输出定位。本文以大庆师范学院翻译专业为例,介绍地方高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初步成果。

1 教师和学生并重,完善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后实践训练

根据地方高校翻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重,摒弃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逐步提高实践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师生并重”培养模式反映在课程设置中,即理论和实践的并重。课堂教学重理论、重教师主导,课后训练重实践、重学生主体。如翻译史、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重点放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教学;如实用英语翻译技能与技巧训练、翻译工作坊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重点放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后训练;如翻译理论与实践、文体与翻译等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则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内容紧密结合、双管齐下、相辅相成。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的双轨培养模式,使学生全方位掌握翻译知识、锻炼翻译技能,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2 英文和中文并举,培养扎实的双语语言技能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要求学生既有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又有良好的汉语语言文字功底。因此,翻译专业在低年级在开设英语听力、英语语音、英语阅读、基础英语写作等基本语言技能课的同时,还应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应用文写作等汉语读写课程,旨在夯实学生的双语语言技能,为高年级的翻译专业课打下扎实基础。

翻译专业教师应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教学内容、方法与模式的创新,达到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的目标。以《实用英语语法》课程为例,在教学内容上,整体设计上突出“实用”和“实践”,在内容选取上紧扣“知识够用”和“职业需求”。根据教学大纲,确定三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分别是理论教学部分、专业实践部分、能力提升部分。教学方法上,课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微信群交流平台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既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输入英语语法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并驱,锤炼良好的翻译实践能力

翻译人才要求具备较强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实践能力,为此,翻译专业应开设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基础、联络口译、交替传译、同传基础、旅游英语翻译、科技英语翻译、文体与翻译等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主要基于第一课堂,以理论讲授为主。

在完成第一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翻译专业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训练,可分别设置笔译工作坊和口译工作坊。第二课堂的训练方式为教师指导、学生主导,教师每周向学员布置翻译实践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集中训练时由学生展示成果,由教师进行点评。

除了两个课堂以外,翻译专业课程在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与改革。以大庆师范学院为例,《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成立了“翻译工作坊”,将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教师作为课堂的主持者、主导者出现,而不是主讲者、主宰者,采取任务式、分组式、讨论式等多元教学模式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兴趣,使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4 文史哲多元课程并立,积累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

鉴于对翻译人才综合素质的高要求以及翻译文本体裁的多样性,仅有双语语言技能和翻译实践能力的翻译本科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具有文学、历史、哲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是大势所趋。因此,翻译专业应根据国家要求,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塑造学生坚定的政治观,锻炼学生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同时,应开设中西方翻译简史、英美国家概况等课程以及相应学分的通识选修课程,这对于学生扩大知识面、积累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5 人文教育和知识教育并行,塑造深厚的人文情怀素养

以大庆师范学院为例,翻译专业一直坚持大庆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的办学宗旨,每年选派教师带领学生去铁人纪念馆实习和见习,学生在学习馆内展品和铁人语录译文的同时受到铁人精神的熏陶,升华自身人文情怀素养。

与此同时,翻译专业还根据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开设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选读等人文课程,其中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英国文学”在教学方法与形式上进行了积极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外倡导多元教学理念;在教学形式上,以师生对话、互动论坛、语言实践等多种形式拓展课堂教学。2013—2015年,课程组以英国文学为核心课程,依托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构建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群”及其网络课程群。通过加强与英国文学相关的文学与文化课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传承,给学生呈现出具有连贯性、系统性和阶梯性的人文课程群体系,不但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也为毕业生从事英语翻译等工作打下了必要的人文基础。

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踏上社会主义新征程的重要历史阶段,地方高校应谨记教育使命,守住教育阵地,尊重教育规律,开发教育资源,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北京: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

[2]李嬿,王晶波.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5(5):77.

[3]王晶波.论地方高校实用型英语笔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海外英语,2013(9):26-27.

猜你喜欢
人文人才英语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读英语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