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海水稻农业文化遗产研究

2018-03-07 15:33吕涛宇陈天羽易谦柳
文化产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北部湾稻田水稻

◎吕涛宇 陈天羽 易谦柳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广西 桂林 054001)

一、海水稻的基本特征与现在当地的种植现状分析

海水稻,沿海农作物,植株多毛,有尖刺,可以在咸度高的水域生长,抗倒伏性强,植株较高。目前,北部湾沿岸地区的海水稻种植区正在不断减少,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减小,有些地区也尝试实验性种植,海水稻品种较多,产量、性状也不一致,加上亩产较少,经济效益相对鱼虾等较差,农户在选择种植的时候,各个方面的顾虑也比较多。本文采访了位于七星岛谭家的二位知情老人,据二老讲,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海水稻的品种有咸尖、赤禾、大毛、小毛等多个品种,海水稻也称为毛谷米,稻谷的谷粒饱满,长长的大颗大颗的谷粒压在植株杆头。各个品种的海水稻基本上都有的共同特征,即稻米呈现红色,当然,品种不同的稻米所呈现的红色深度不尽相同,有的红中透白,有的半红半白。而在种植技术方面,一直是以播撒种子为主,均匀地将海水稻种播撒到海水稻田中,不宜太紧,也不宜太松,每个村子都会有一到两个专门播撒稻种的人,到了播种季节就专门替村里开展播种工作,从而诞生和形成一个新的职业。各个品种的海水稻的产量较普通的杂交水稻低一些,大概能达到每亩400斤,而且在种植时对稻田的养护也是一个生态循环的平衡,种植海水稻的人养殖鹅或海鸭,到了除草的时节,将鹅或者海鸭赶到稻田中吃杂草和灌草籽,十一月到正月是赶鹅下田的重要农时。单独就咸尖和赤禾来讲,种植赤禾时,要将稻田打开一个排水口浸水入田;种植咸尖时,由于咸尖的耐盐性较好,就不需要开口浸水,整个稻田都是封闭的。赤禾比较耐潮,稻秆不易倒;咸尖带有一点的咸咸气味,不怕海水,这两个品种都是1米左右的高度。赤禾成熟的时候最怕虫害,洪水淹田过后的稻苗长出来,等到成熟的时候会有蚂虫啃咬稻苗,严重的时候稻秆都可以被咬断,而咸尖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秸秆很高,而且抗倒伏性优于其他品种

现在北部湾地区基本没有海水稻的种植,最后种植的时间是20世纪八十年代,种植趋势减少的开始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土地承包到户;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开始,由于海水稻稻田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大量的临海滩海水稻稻田被引入海水,垫高修建了鱼塘、虾塘从事养殖工作,而且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土地和稻种被人工进行了技术改良和基因改良,海水稻品种被打乱了原有的基因排序,很多品种的特性也在逐渐消失,北部湾附近的海水稻种植只有湛江才有大量成面积种植,但是也仍处于实验性种植的阶段,因此,海水稻的独特性和濒危性更加突出。调研组认为,做好海水稻的非遗申报工作意义重大,对留存文明和农业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二、玑屯王氏与海水稻的种植

在合浦历史上,海水稻的普遍种植和围海造田工作离不开廉州(合浦)玑屯王氏的努力与历史活动。据当地王氏宗族领袖王怀文先生表述,从明清两代,玑屯王氏已经开始经商、从政,可以说是当地豪绅;清末与民国时期,在宗族杰出领袖王崇周先生的带领下,于党江附近(今海山村)修建粮仓,疏解漕运,围海造田,造就了肥沃的千里良田,这里大约有两千亩适合海水稻种植的土地,也为海水稻的广泛种植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

玑屯王氏和海水稻种植的关系很久远,现在的党江镇一直抵达大海边,在明清之际是无垠的大海,而王氏族人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努力,在大海边造就了千亩良田,但是由于当地土地呈现盐碱严重、海水漫灌的特征,因此常规的水稻无法大规模成活;而盐碱土地本身的地力有限,故很多地区无法种植常规水稻,勉强种植后也无法施肥与养护。聪明勤劳的王氏族人在经过多次试验种植过后,海水稻的品种应运而生,古籍《合浦县志》等中均对这件事有记载。

史料记载:“其田在海濒,弥望斥卤,自一沙至于八沙,外沙岁有赢壤。三岁种草,四岁种禾,子田之利,常浮于其母,有肥毋硗,秋粮亦薄,此则水田之美者。”这充分说明了海水稻的品种在历史或者时间上存在沿革性发展,伴随时间的推进和历史的进程,海水稻也在发展进化,受限于实际条件,更加适应海水咸水漫灌所营造的盐碱环境。历史发展和地理实际对生物学上的物种性状以及物种性状重塑生态环境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海水稻在种植中也存在着随历史进程由远及近扩展种植面积的过程,调研组仔细考察了附近的地理地势,发现围绕王氏家族的两座粮仓以较大的粮仓大更楼和副粮仓小更楼为圆心,展开种植,随着运输技术的发展和由更楼到花楼漕运的打通,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大,而土地随着种植物种对土地本身的改良,也更加适应了海水稻的种植,收获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每亩土地的产量逐渐以年份为单位提高[1]。

三、北部湾海水稻的保护与开发

道光年间的《遂溪县志》十卷《物产志》记载:“稻之种有十六,早稻二月种六月熟。早黏、香秔粒小性柔而味香。粳稻、古秔性柔似。”《合浦县志》中也有相关记载。在《第三十六章·经济篇》中记载解放前以种植农家品种为主,主要有红谷仔、坡禾、黑谷仔、夏至白、八月白、毛禾(毛谷)、大毛禾、赤禾等。对北部湾海水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参照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提出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评选标准,有以下5条主要标准[2]:第一,提供保障当地居民食物安全、生计安全和社会福祉的物质基础。海水稻作为稻米的一种,其主要作用就是食用功效,完全具备食用物质基础;第二,具有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与景观生态价值。海水稻以丰富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内涵,其不施肥、不打药的纯天然生长环境和种植方式对重新构建沿海生态新系统,治愈自然环境,为毛蟹等类似物种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第三,蕴涵生物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水土资源管理、景观保持等方面的本土知识和适应性技术。海水稻的种植技艺通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不断积累种植经验,总结种植技术,既有传统种植技艺,又有适应性的改良技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第四,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海水稻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合浦县的王氏家族由此发迹,从晚清到民国,如《合浦县志》《广东新语》等古籍中明确地记载了海水稻的种植,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开发价值;第五,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演进的生态智慧。海水稻从无到有,从局部试验到广泛种植,通过围海造田克服了自然的现实条件,完全体现北部湾无数劳动人民的辛勤智慧和战天斗地的无比勇气。

北部湾海水稻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战略性遗产,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财富。对北部湾沿岸海水稻的继续健康发展,做好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北部湾稻田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稻田摸鱼记
一季水稻
水稻花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