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诊断类课程包开发困境与对策

2018-03-07 20:01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课程体系岗位

谈 钧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企业的培训体系包含了培训课程、讲师管理、效果评估和体制建设四个大的体系,其中,培训课程体系是核心的部分,没有好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就是无源之水,没有生机。作为培训课程体系的元单位,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是培训课程体系的重中之重。经历了多年的摸索和升级,培训管理系统功能齐全,有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健全的企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教师管理和效果评估完全实现了在线无纸化的管理,但是在线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却差强人意,有的课程是直接外购的课程,有的课程是照搬成功企业的课程,与本企业的实际生产差别很大,造成了这种课程上线后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尤其是现场操作类的课程,是企业技术工人培训的主要内容,亟待大量的开发和使用。

1 诊断类课程包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诊断类课程包,顾名思义,先诊后断,先分析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再探讨解决的方案。课程包是一门完整阐述某一知识点的课程资源的总和,这个知识点可以是技能点、生产问题解决方案或者是操作技巧。课程包的着眼点很小,作为培训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密切联系企业生产实践操作,解决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课程包的课程学时一般控制在4-6学时,建设内容包含课程简介,视频课件,资料课件,网络资源,专家在线,在线测试等六大版块。

诊断类课程包主要用于企业现场技术工种,根据企业的课程体系及“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理念结合现场诊断,形成独立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式的课程配置。课程包的知识点是根据工作行为进行分解,从而形成独立的模块,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个人能力等级来选择相应的课程包组合来学习,这样就避免了模块化学习带来的碎片化工作技能的缺陷,也方便企业员工知识管理及考核考评管理。

2 企业培训课程包的开发困境

企业的培训不同于传统的教育,作为成人的继续教育学习,具备自己独有的特色,其在线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要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目前企业培训课程包的开发面临以下困境。

2.1 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理论滞后于实践,这是很多行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的培训课程开发也是如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课程包采用了微课的模式,结合企业生产的需求,将视频与课程PPT,讲义,教材,题库等打包一起形成独立模块。课程包的开发遵循培训课程体系,方便员工自主选择,符合企业在线培训的需求。因为缺乏系统的科学理论,是否可持续发展只能等待市场的验证。

2.2 缺少高质量课程

高质量的课程是指能对学习者提供帮助的教学资源,能快速解决现场的问题。 在目前国家技能标准设定的课程体系中,针对技能岗位等级制作的培训课程,以理论基础为主。国家技能标准的设定,只是一个最低的基本标准,落后于现有的生产,不能满足企业的培训需求。现场诊断型的课程是培训所急需的,其素材的收集及总结提炼,这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现场的技术人员平时工作的积累,需要企业制定政策引导,需要培训部门用技术手段对现场操作再现。

3 企业诊断类课程包设计的对策

3.1 加强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研究

企业诊断类课程包的设计开发,需要一套完善的企业培训课程体系。职业工种的岗位分层,职位等级,培训内容,培训课程包是课程体系的主体框架。岗位分层又分为基础操作层,关键操作层,核心操作层,不同的岗位分层对应不同的职位等级。培训内容包括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标准、先进操作法传授、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内容,同时也包括提高员工故障处理能力、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执行标准化操作的能力的一些现场实际教学内容。课程包则是对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提炼。随着企业员工知识结构的改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是今后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的重点,如何开发设计合适有效的课程体系,适应发展战略发展的需求,这些都需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探讨。

3.2 广泛收集现场素材,开发现场诊断类课程包

高质量的课程包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符合现场生产的需求,能够针对现场解决实际操作问题;二是通俗易懂,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学习需求;三是课程的组织者能够深入浅出,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好的课程需要丰富的素材作为支撑,而素材的收集,需要现场的技术人员的积累。

技术人员在生产现场中遭遇的复杂情景,以及应对这些复杂情景所形成的经验,是企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技术人员因为没有机制的驱动,很多经历没有及时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慢慢淡忘了。只有转变现场技术人员的角色,让他们主动的去记录工作中遇到的典型事件,如突发情况、疑难问题、重点项目等,并以老师的身份对这些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具体的技术案例,才能让现场经验得以传承。

企业应该成立专门开发小组,收集技术人员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及疑难问题的素材,如视频,图片等。根据素材分析并解决这些的问题,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成份。开发小组用动画、视频、仿真的方式再现现场操作,将这些案例进一步的提炼,从理论和实操两个方面来设计高质量的课程包,然后作为固化的知识上传到企业在线学习平台,成为可供企业员工查询和学习的课程知识。

3.3 企业政策鼓励课程包的开发

诊断类课程包的开发是一个长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小组成员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和协助开发,现场技术人员才是课程包开发的主体人员。如何激励现场技术人员成为现场的教练,需要企业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激励方式:

第一,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将诊断类课程包的开发等同于现场技术案例的撰写,作为年度考核和申报上一等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参评条件之一;

第二,建立企业专家库。将诊断类课程包的开发者纳入企业专家库,在企业在线学习平台,负责专家答疑,并对其工作量进行量化处理。

4 结论

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包围,看似知识的获取更加的便捷,其实是加大了人们筛选有效知识的难度。企业课程的培训有其共性,但是真正实用的部分还是其个性的发展,从企业内部摸索出来的模式才是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一个企业固有的知识传承,才是独一无二的。诊断类课程包作为一种新的知识形态,能够更加立体的储存和传播企业知识,亟待大力的开发推广。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课程体系岗位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