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做长研训的链条
——以体育中考学练疑难点解决研训为例

2018-03-07 17:12仰勇强许长春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培智学校浙江杭州3115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研训中考体育

□ 仰勇强 许长春(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培智学校 浙江 杭州 311500)

1、背景与思考

现场研训活动符合教师长期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和交往心理。活动中,学员有较强的归属感,聆听专家观点、接受名家指导、参与同伴互助都比较顺畅,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现场研训活动也有其缺陷,尤其是在大规模启动教师全员专业发展规划以来,从各级研训机构到各级各类学校都遭遇了一系列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研训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受限,在资源信息上的受限,在活动经费上的受限,以及在 成效评价上的受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训活动的质量和声誉,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也颇有微词,甚至有些消极抵制。

与传统研训活动相比,依托信息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的研训活动,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学员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更加自主,可以极大地避免因时空限制带来的矛盾等问题;能供不同学员同时汲取的课程信息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可以极大地避免因资源信息限制带来的研训针对性、适合性问题;通过网络数据平台提供的支持所采集的海量活动信息更加全面、更加及时,可以极大地避免因跟踪评价困难而带来的研训有效性和发展性问题;当然,利用便捷无边界“零成本”的网络平台可以让研训规模更自由、支出更经济,可以极大地避免因经费所限而带来的全面性和持续性问题。

1.1、中考改革,引出体育中考教学训练研训的必要性

为考虑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的差异发展,发挥特长,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学练兴趣,2014年我县体育中考进行了改革,首先从项目入手,体现学生的选择性,项目由原来的老三项(立定跳远、实心球、耐久跑)转变成大三类,小七项(第一类:50米立定跳远;第二: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第三类:100米游泳2分钟半场运球上篮800米/1000米)。项目增加了教师研究的必要性。

1.2、日常研训问题对网络研究的需求

每次研训一般只安排一天时间,一学期一位教师一般只有一次集中研训的机会,而中考教学训练的很多问题很难在一天解决。因此满满的内容很难让教师立即消化,转化成个体的教学行为,因此给实践研训后网络跟踪研训增添了必要性。

1.3、学习共同体资源效果彰显的必要性

2015学年县教育局在初中段尝试利用了“中国网络研训社区”平台,这样便于同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便于同片教师的交流,更便于发挥初中段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该平台便于对中考教学训练内容方法更深入的探讨,使碎片化的内容形成对应的学练体系,物化实践研训成果。

2、网络研修策划与设计

2.1、确立主题,教研网与县体育教师QQ群公布

根据县体育中考改革新形势下确定研训主题————体育中考力量类教学训练疑难点突破,利用片段式教学与微讲座为主要形式展开。研训内容早一个月在县教研网、中国网络研训社区、县体育教师QQ与微信群上进行公布,告知内容、研训形式,并提示研训成果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进一步的展示交流。

2.2、网络查询,准备中考研训

公布研训内容后,马上召开负责展示的四位教师培训会,共同商议如何进行网络资源查询、利用网络平台向名师咨询,结合准备实践与教研员的前期指导完善预展示的片段与微讲座,重点指向中考教学训练疑难点的解决。

2.3、现场观摩,分享中考学练策略

首先,体育教研员解读初中段本学期的工作思路,要求各学校规范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综合素质评价,体育教学须向常态要质量;要求各教师重视网络平台研训,同时做好网络晒课与赛课。

实践中观摩了江南初中初三大课间活动后,各位教师带着课堂观察表投入了四堂精彩的教学训练片段课的演绎。A老师从技能纠正、节奏分层、限时竞速、耐力跟进四方面呈现了仰卧起坐教学训练;B老师关注50米跑的步频与步幅,从摆臂入手细化目标,达到加速的效果;C老师借助弹力带,在牵引合作跑中层层递进体现蹬摆加速的效果;D老师抓住生物力学分析,借助蹬摆协调用力达到引体向上突破提升的效果。课堂氛围良好,赢得了学生好评。下午四位老师分别就四个项目分别就教学篇、训练篇、课余篇分享了中考项目成绩提升的策略方法,分享中呈现了几个关键词:核心力量、细化目标、节奏分层、评价跟踪等。结合研训成效四个共同体分组布置了网络研训研训的话题,以期将研训成果物化。最后教研员主持了中考项目技能规则的培训,明确了体育中考的各项要求,要求各位老师明确责任,扎实做事,认真工作,做好体育中考各项工作。

2.4、网络论坛参与,升华学习共同体资源

3月18日在江南初级中学组织了中考力量类项目教学训练疑难点解决为专题的研训,当时A、B、C、D四位教师分别就仰卧起坐、50米跑、引体向上三个项目展开了各自的观点分享(课堂展示+微讲座),有从技术领域进行纠正提升的;有从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展开的;有从系统课余训练展开的。研训中呈现了几个关键词:核心力量、细化目标、节奏分层、评价跟踪等,参训教师感触颇深。众人拾材火焰高,在多年的中考教学训练实践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金点子,请各位教师从中考项目的技术难点解决、训练提升、课余管理等环节入口去阐述中考成绩提升的策略与方法。请各位于3月25日之前上传各自的观点。

3、网络研修收获

3.1、让参与者成为研训的主体

日常体育教学中我们倡导一学生为主体,但是作为研训活动我们应以一线的体育教师为主体,作为日常的教研活动我们不是围绕教研员的讲座或则单纯的只是几个上课展示教师的教学,我们应关注的是一线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能力的提升。本次研训活动首先从初中中考教学的实际问题选择话题,展示内容是教师碰到的共性问题,而且发挥教师的特长。更主要的是实践研修后利用中国网络研修社区做长研训的链条,从单向的培训指导转化为多维相互学习,可以是教研员与教师、上课教师与一线教师、名师骨干与一线教师……最后追求的是教师体育中考教学能力的提升。

3.2、将中考内容学练问题解读到底

通过线下的研训准备、片段教学展示、微讲座分享,通过线上的教师关于中考学练策略分享交流,教师不是单纯的个体对中考文版教材的解读,而是针对中考学练的个体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发挥了整个初中段教师的思想。在论坛观点整理中发现:有具体的中考项目的教学手段方法,有课余训练组织,有评价跟踪管理等等。比如说在仰卧起坐学练方式研讨中,通过实践与网络研训,汇总整理大家的观点呈现以下案例:

(1)案例:仰卧起坐学练策略(技术篇)。

在体育中考中仰卧起坐是体能锻炼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作用是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仰卧起坐既可增进腹部肌肉的弹性,同时亦可以收到保护背部和改善体态的效果。仰卧起坐是训练腹部肌肉的有效运动方式,再加上它简单不受场地环境影响的优点,是相当适合社会大众的简易运动方式。是大多数女生选择的中考测试项目,虽然仰卧起坐是比较容易拿满分的项目,但如果学生不了解正确的动作要求与有效的练习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到满分还有一定的难度。调查发现仰卧起坐满分的学生实心球都能拿到比较高的分数,因此仰卧起坐的可以提高学生实心球的成绩,是一项一举两得的项目。

为了提高动作的质量,还必须掌握技巧。向后仰卧的过程开始吸气,肩背部触碰到垫子的瞬间屏气收腹、上体逐渐抬起,当上体抬起至腹部有胀感时,快速吸气,向前引体低头完成动作。在做仰卧起坐落垫时头部不要着垫让头抬起,只要双肘关节打开双肩就能着地,这样学生能更好跟多的完成。在学生当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单肩着垫、倒下只有背部着垫、屁股离开垫子、后劲不足、没有节奏、耐力不够。

调查发现我校学生仰卧起坐存在的问题:

①一分钟仰卧起坐只能完成几个。原因:腰腹的力量比较差;

②一分钟后面十几秒不能做了。原因:耐力不足;

③一快一慢,中间甚至有躺着休息。原因:缺少技巧,仰卧起坐的节奏不好。

(2)练习篇。

关注节奏、分层实施(配合呼吸和技巧练习)

a.练习时使用节拍器,跟随节奏进行练习。一般采用哨子,目前我采用的哨子2秒一次练习在15个-20个的范围,1秒一次练习在10-15;

b.40秒训练,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以不同的节奏练习;

c.一分钟仰卧起坐×3,练习目的是合理地分配体力,达到理想的成绩。

计时法(提高仰卧起坐速度和爆发力练习)

a.10秒钟训练。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速度,重复多组,保证每组最高值接近一般8-10个;

b.20秒训练。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最好能突破20个;

c.30秒训练。是学生在训练20秒的基础上有了进步进行的提高训练。要求学生能突破30个。

目前我在用的方法:10秒仰卧起坐×2——20秒仰卧起坐×2——30秒仰卧起坐限时计数(提升仰卧起坐耐力)

a.1分10秒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耐力;

b.20秒仰卧起坐×3——1分10秒仰卧起坐×2——1分钟仰卧起坐;

c.目前我主要采用1分10秒仰卧起坐×2。

强化核心力量(稳定支撑,背肌、腰侧肌练习)

a.背起:学生俯卧双手十指交叉抱头,肘关节放平,固定踝关节,头往抬,使胸部或腹部离开地面;

b.仰卧举腿:仰卧,双手固定,双腿并拢绷直,抬腿和身体成90度,要求抬腿快放腿慢。

(3)课余篇(课外训练)。

划分场地:根据中考的内容,每个班级轮流场地进行训练。老师做好相关的记录。做好评价的跟踪管理。

3.3、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关注学生中考学练能力的提升

在这次研训中我们倡导从方法策略研究入手引导教师关注中考的学练效率。在本次网络研训中发现一个可喜的现象,大家都谈到一个话题——为什们要体育中考,中考的目的除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意外,关键的是我们要教会学生一种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成终身体育意识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在探寻策略的同时要向学生传输为什么要这样练,针对问题我们怎么解决。

4、后续反思

在这次培训中发现没参与网络论坛的都是老教师为多,而这个教师较强的实践经验在后续没能发挥效果,在访谈中发现根本原因是网络技术运用水平滞后;教师观点涉及面广,如想提高研训时效可以考虑再细化研训主题;本次研训如能发挥各个共同负责人的作用,及时归类整理反馈,效果会更理想。

[1]闵娜.网络研修——教师成长的有效学习[J].教育科学,2016,11.

[2]曹树.研训——一体教师培训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3]金伟平.小学科学教师参与式研训的实践探索[J].浙江教育科学,2010,01.

猜你喜欢
研训中考体育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