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培养机制,加强高校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2018-03-07 17:12刘瑛山西大同大学山西大同03700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专项体育教师体系

□ 刘瑛(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 大同 037009)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给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的市场,在“全民运动”、“健康第一”等口号的影响之下,高校体育教育更是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在当今社会全面人才培养的要求之下,高校体育教育成为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教育能力和教学成果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长远上看,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升国民健康理念和健康水平的提升。然而,就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而言,虽然“体教结合”的思想已经提出并且推行了二十余年,却由于专项竞技体育教育和泛化学校体育教育的严重脱节,导致高校体育教育被严重忽略,组织形式呆板,信息交流单一等等硬伤普遍存在。研究表明,虽然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育竞赛体系和人才选拔机制已经相对完善,但是普通非专业高校中的优秀运动员数量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对于一些非“211”、“985”院校而言,抢夺优秀体育人才的机会和资本严重缺乏。因此,要想普遍性地、根本性地提升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单单依靠优秀生源的发展观念是片面的,我们需要进行全新探索,建立一套适合自身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优化培养机制,加强高校体育人才的队伍建设,我们必须建立全局观念,不断深化改革,从师资力量、教学模式以及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提升高校体育人才的产出率。

1、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构建

1.1、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当中,普遍存在着“老龄化”现象,体育教师的年龄大多偏大。相对于其他的学科而言,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对教师体能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动作示范和伴随演练,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的体能会有所下降,因此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在课程进行过程当中,会感觉出吃力,造成课程进行缓慢,课堂氛围不佳,进而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结构上的不合理,大大影响了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呼唤更加年轻的教师队伍。

(2)师生比例严重失调。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高校不断增加,而高校的招生人数也是水涨船高,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给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显现出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当中严重的师生比例失调问题。虽然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高校体育教师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却远远跟不上高校的扩招速度,导致高校体育大多采用大班教学,一名高校教师在一个课时内,要应付几十位学生,而在一个学期内则要应付几百位学生,影响了教学成果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师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招录,大多“唯学历论”,过分重视教师的学历、论文发表数量和科研项目完成情况,却忽略了实际教学能力的考察,这种不科学的评价体系,导致很多活跃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1.2、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1)引入竞争机制,优化教师结构。

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师的选拔、任用过程当中,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人事关系改革,打破事业编制的职务终身制,引入选聘和竞争机制,严格体育教师的考核和录用,对教师按照合同制进行管理,从而使大批学历达标、体育素质全面、教学热情高的教师涌入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有效改良当前的教师结构,为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

(2)不断扩大体育教师规模,挖掘现有教师潜力。

高校应结合本校特色和教学情况,适当扩大教师规模,一方面通过加大招聘力度,增加人才引入,充实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数量的绝对值;另一方面,根据当前教师队伍的结构,通过适当的学习培训,挖掘现有教师潜力,从而间接增加师资力量。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确保体育人才培养的机制更加科学,高校应该使课堂师生比例低于1:30,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考评体系的科学性。

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是决定课堂教学成果和高校体育教育水平的内在因素,高校应不断完善教师考评体系,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合理划定考评中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两项指标的比例,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聘任、奖惩和晋升挂钩,增加日常教学中的业务交流和备课评比,从而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2、专项优选与一专多能双管齐下的教学体系的构建

2.1、当前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除了师资力量建设的不足以外,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还存在着教学体系构建不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模糊、泛化、课外时间利用不足和特色教学发展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高校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思进取的教学观念有关,也与教学设施不足、落后问题有关,在多年的教学过程当中,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此向大家推荐专项优选与一专多能双管齐下的教学体系。

2.2、构设新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型,探索建立专项优选与一专多能双管齐下的教学体系

(1)对于专项优选与一专多能双管齐下教学体系的基本构想。

通过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西方一些国家体育教育改革的实际成果,我们发现,在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一定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知识技术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既重视体育知识和体育技术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在以往教学经验总结和国外先进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以赛养练、个性专项教学以及重视教学的复合型等教育理念都能够在实际教学当中发挥不错的效果,对于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和人才产出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正面意义。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专项优选与一专多能双管齐下的教学体系构建。

(2)专项优选与一专多能双管齐下教学体系的实现路径。

高校应改革教学理念,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旧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新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高校应该戒骄戒躁、循序渐进地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在点滴渗透中改变教学理念,使提高学生的专项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创新性和自主性成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高校应改革课程组织形式,不断改良教学条件,并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①优化课程体系

一方面,高校应该重视相关专业口径的扩展,在体育人才培养中融入人文性和科学性教育内容,从而增长学生们的见识,改良他们的知识结构,避免体育人才培养知识面过分狭窄的弊端,提高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校应该以专项优选课程为基础,针对学生特点展开课堂的训练与教育,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不断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避免人才培养“一碗水端平”的传统限制,培养出某一项目的高精尖人才。

②改革教学方法

基于“体教结合”的教育理论,我们认为专项优选与一专多能双管齐下教学体系的构建,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对学校体育教学条件的研究和学生个性特色的观察,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增加发现式、导学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比例,同时淡化“结论化教学”对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力提倡“过程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改革考评体系

为了与“过程化教学”相适应,高校应该积极建立“动态评价法”,以此作为改革考评体系的核心内容,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应坚持多元化角度和全过程观察,实现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从而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帮他们查找不足,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④完善硬件设施

高校应该重视最新技术手段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结合实际需要,引入先进设备,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如,引入多媒体课件和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体育技术特点,在给教学带来便利和效能优化的同时,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3、创造性人才培养环境的构建

高校应该坚持开放办学,以树立校园体育文化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的人文化环境为载体,为学生们提供自由、自主、民主、宽松的学习条件,增加校园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高校应该广泛开展社会合作,与相关企业、俱乐部等机构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从而为学生们提供参与体育竞赛和各种社会活动的良好契机,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1]胡乃君.“新常态”下浙江省高校体育人才专业定位研究[J].运动,2016,(6).

[2]陈凡粤.职业院校体育人才职业化培养机制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2).

[3]李好.浅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改革[J].考试周刊,2014,(50).

[4]靳周祥.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体育人才培养[J].丝路视野,2017,(4).

[5]沈一岚.探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可持续开发[J].经济研究导刊,2017,(22).

[6]陈宗霞,李廷宇.以高职教育推动体育改革——论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猜你喜欢
专项体育教师体系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