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运动会改革的设想

2018-03-07 17:12陆树银乔方禹张文宇华北电力大学北京1022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竞技性开幕式运动会

□ 陆树银 乔方禹 张文宇(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102206)

高校运动会是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锻炼了学生身心,活跃了校园气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当前高校运动会大多效仿奥运会、全运会的项目设置,竞技性过强,技术难度较大,这与当前的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互相矛盾。笔者通过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八所高校运动会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运动会改革的设想,以提高同学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丰富高校特色文化建设。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际调研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与分析法等调研方法,对当代北京校运动会的举办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校运会在举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相应对策。

1、北京高校运动会的现状

1.1、学生参与度不高

高校运动会的主体成员是该校的学生,然而从我们收集的数据中发现,多数高校运动会的参赛人数不到5%。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2015年参加运动会的人数只有800余人,只占全校学生比例的4%。一方面由于高校领导对运动会重视度不高,限制项目人数,客观上造成运动会参赛人数不多,但更多的是高校学生对当前运动会的积极性不高,一味重视竞技性的传统运动会不能调动多数学生参与的热情。

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八所北京高校的学校发现,无论从运动会的参与人数上,还是从投入资金数上,运动会开幕式都是最隆重的,场面最大,最为热闹的。这是因为在运动会过程中,领导最为重视开幕式,再加上各个院系的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参加,所以开幕式的场面很是宏大,但是到了运动会真正开始比赛时场面缺很冷清,学生参与度不高,这是因为开幕式过后,学校没有作出强制性观赛要求,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运动会过程中来。

1.2、缺少集体性趣味性项目

笔者对八所高校运动会秩序册进行整理后,发现当前高校运动会更多的偏向个人性,竞技性。比赛的项目较为单一,枯燥,技术要求高,大部分奖牌被体育特长生包揽,多数的学生体会不到参与比赛的乐趣,参赛的积极性下降。传统运动会项目设置形式往往沿袭大型专业运动会的项目设置,虽然剔除了几个难度较大的项目,但是这对于今天的高校体育文化来说,这样的项目设置形式过于单一,体现出竞技性强,参与度低的特点,降低了师生参与的热情度。而且在集体性项目设置上匮乏没有新意,各高校都是以单纯接力赛为主,并没有引入时代新元素。只是千篇一律的重复,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1.3、缺少高校文化特色

八所高校运动会项目设置的重复率高,并没有融入各高校的文化特色。运动会本应该是高校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是展现各高校特色的一个窗口。一个枯燥,没有学校特色的运动会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1.4、不能很好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运动会举办的时间多为2-3天,参赛人数多,时间紧凑。偏向竞技性的比赛更多的带来是紧张,并没有让处于学习压力下的大学生感受到愉悦和轻松。各高校经常会出现在开闭幕式人声鼎沸,但之后操场冷清的现象。甚至有部分同学除了体育课外几乎没有去过操场锻炼,短时间的运动会并不能很好的促进大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1.5、奖评机制过于单一

通过对八所高校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多数高校学生还是把夺金牌,争第一作为运动会宣传的理论核心。虽然加入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项目,但是主流的还是竞技性评价体系,还是以院系班级的荣誉为第一。参赛夺奖还是各院系的主要目的,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感受。学生参与运动会本应该是体验运动的乐趣,并不是去争高低,分名次。过分强调竞技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会的开展效果。

1.6、领导不够重视,资金不足

学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运动会的开展情况。高校领导对运动会不够重视是限制当前高校运动会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我们的调查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多数高校领导更关注与运动会的开闭幕式,却忽略运动会本身。造成运动会开闭幕式一年比一年宏大,但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热情和积极性没有变化。

在实地调研中有部分学生反馈学校操场运动设施不够完善,很多运动会项目不能正常开展,运动会的资金更多的被用于筹备过程中来,却没有很好的去完善运动会的硬件条件。而且学校运动会资金来源比较匮乏,没有充分吸引社会资金的加入,大部分靠学校的拨款。

2、对高校运动会的设想

2.1、丰富趣味性,集体性项目

体育的两大部分是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竞技体育是 “硬实力”,这需要运动员真拼真干、专业的技术与训练,体现一个团体的体育水平和运动综合实力;而大众体育则是适合大部分人的运动,旨在在学习和工作之余的放松,提倡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很强的竞技性,快乐是第一目的,这是“软实力”。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缺少其中一项都不能完美地举办一届运动会,需要同时兼顾,不能够顾此失彼。

完善项目设置需要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有机融合起来,在举办校运动会时,竞技项目中可以融入大众体育的趣味性,使比赛不会那么枯燥;大众项目中也可以掺杂竞技项目的刺激,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同时学校也需要保留传统,办出特色,使自己的学校运动会别具风格。还有可以将运动会内容与平时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课程成绩考核联系在一起,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2.2、加强校运动会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举办校运动会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通过适当的运动进行身心上的放松,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自身体质,感受体育文化带给我们的魅力。运动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身后的文化载体,离不开运动会的宣传与组织工作。然而在高校中运动会的地位并不是十分乐观,有些同学甚至不知道本校举办校运动会的时间,这需要组织者加强运动会前和赛前的宣传与传播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丰富,组织者可以除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旧媒体进行宣传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QQ公众号等新媒体运营方式进行赛前的宣传工作,增加校运动会的关注度,活跃赛事的气氛,同时这也可以吸引到一些企业的关注,以物资、产品和经费的方式增加运作资金。而宣传工作绝不仅仅局限于运动会前,在运动会中,我们可以实时播报比赛状况,采访运动员的赛事感受,举办一些体育知识竞赛,加强体育文化的气息,构建属于自己学校的运动文化体系。同时也可以在学校各处粘贴体育明星、体育项目等海报,扩大运动会的影响力。充分利用本校体育达人,采用他们的事迹激励更多的师生参加到运动会中来。在运动会结束后,我们可以加强对体育文化的宣传,通过学校网站、广播、宣传栏等方法,宣扬运动会所取得成果,宣传运动会的感人事迹,表彰那些做出特别贡献的学生,以此加强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

2.3、改进评分机制和奖励机制

现在运动会上的评分奖励机制有较强的竞技性,运动员们只关注成绩和结果,忽略了运动的乐趣。在运动会上不仅需要奖励那些成绩突出的运动员和团队,更需要鼓励那些积极参与到比赛中的运动员和团队,以体现出运动的初衷,既鼓励竞争,更强调参与的宗旨,通过表彰和奖励的形式鼓励对整个运动会发挥重要作用的运动会和幕后人员。

改变团体计分体制,增大团队在运动会的比例,这不仅使更多师生参与到运动会中,而且充分体现了合作和团队精神,鼓励合作和团队精神。再者,改变运动会的奖励机制,减小竞技的功利性,本着参与和竞争并重的原则,可以增设多些鼓励奖,比如表演奖、组织奖等奖项,让大部分参与者都能从运动中有所收获,这样才能使运动会持续发展下去。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机的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2.4、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

领导的重视是办好一届运动会的重要前提,领导应该积极参与到运动会中,与老师和学生一起运动、一起竞技,而不只是过客、看客,不应该在开幕式一结束后就消失,发生冷场的局面。领导能够参与其中,对于运动员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激励。试想,领导与师生同场竞技,参与的学生会感到无比光荣,更会全力以赴,更会有激情,看台上的加油声、喝彩声、助威声会使整个运动会具有趣味性和刺激性,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运会中来,共享校运会带来的身心健康的益处。

2.5、丰富校运动会开幕式组织形式

由于在高校中运动会地位所限,如今开幕式老套俗气,千篇一律。组织者为了图方便,走形式、过流程的不在少数,导致运动会的开幕式并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筹备,开展过程中来。为了丰富运动会的组织形式,我们提出了以下设想:首先,校运动会大部分采用各院系轮流承办的形式,这可以参考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可以开展由前一届院系代表人把火炬传递到下一届主办院系活动,不仅增强运动会的观赏性,而且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让火炬成为一种学校的体育文化、一种体育标志,发挥体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体育界的明星或名人到场进行演说,讲诉他们热爱运动的事迹,激励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宣扬体育的魅力;同时,开幕式也可以组织一些歌舞运动之类的文艺节目,倡导健康的体育思想。开幕式的创意还有很多,如今各高校都会有大大小小的体育社团,而这些社团的同学几乎都对运动有一定兴趣,我们可以集思广益,征集这些社团的创意与想法,呼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运动会的组织过程中来。

3、结论

运动会是高校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是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的平台,而且能在组织活动中体现各高校的文化特色。对高校运动会的改革创新,目的是让更多置之度外的学生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当中,满足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的需要。推动高校运动会的改革是一项有意义,持久的事业,运动会的举办不仅要倡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而且要贴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契合时代的特点。笔者发现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成为高校体育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和新的主旋律。让广大师生都参与到运动会中来,得到应有的提升是运动会亦或者校园体育文化应有的作用,呼吁全国各个高校开始进行田径运动会的改革,丰富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体质,发挥高校运动会的作用。

[1]周国显.高校运动会改革的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

[2]杜磊.对当前高校运动会改革的思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0,30(4).

猜你喜欢
竞技性开幕式运动会
基于DIMT模式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研究
龟龟运动会
当下竞技性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训练体系研究——以高脚竞速为例
《人民日报》十九大开幕式报道话语分析
春季运动会
论维吾尔族舞蹈中旋转的审美特点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竞技性拉丁团体舞编排的研究
运动会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