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运动与体育旅游契合的发展探究

2018-03-07 17:12赵婷婷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定向赛事旅游

□ 赵婷婷(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0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发展速度飞快,已成为极具潜力的产业之一。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是融合旅游和体育特点的新型产业。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显示,体育旅游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日益增长,中国正处在体育旅游被全面激活的前夜。

定向运动作为我国的一项新兴体育项目,由于其项目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体育旅游的内涵,因此以定向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定向体育旅游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的体育旅游体验,随着定向运动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开展,定向体育旅游将成为我国体育旅游中极具成长空间的分支品牌。面对广阔的体育市场,如何推进二者的有机融合,我国目前对这一层次的理论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希望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对体育旅游和定向运动进行整体分析,对我国体育旅游与定向运动的融合与开发进行思考,并通过具体的实例研究提出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1、定向运动与体育旅游

1.1、定向运动概述

定向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目前在我国已经广泛开展。是一项兼具健身、知识、趣味和国防教育四位于一体的运动。定向运动的赛事场地常常会安排在野外或者森林中进行,使得赛事更具刺激和挑战性,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的参与。而后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参与进来,感受到该项运动的乐趣,其场地也常常会设在城市的近郊、公园和较大的校园里进行,不受场地设施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这项运动。

1.2、体育旅游概述

体育旅游的概念尚未有明确定义,广义上认为体育旅游是在旅途中旅游者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如身体锻炼、身体娱乐、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和旅游地区、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狭义上是指通过多样的组织活动,满足旅游者的多种体育需求,使其身心得到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活动。

2、定向运动与体育旅游的融合

2.1、定向运动与体育旅游相辅相成

(1)定向运动与体育旅游融合更易推动全民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可根据当地具体实际,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多元化和具有品牌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立足实际不断开创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尤其要关注特殊群体,推进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办好残疾人健身展示活动。定向运动是一项风靡世界的时尚户外运动,小到几岁儿童,老到八十岁老人都可参与,是一项大众化的体育运动,因此定向运动与体育旅游契合更易推动全民健身计划。

(2)体育旅游为定向运动提供向大众展示魅力的舞台。

体育旅游的地点一般安排在景点、公园等地,目前,定向运动已经在公园及众多大中小学的校园中开展,在群众中较多作为一项休闲运动项目开展,由于传播开展途径单一,导致大众对该运动的认知度不高,这也造成定向运动普及程度缓慢。因此通过体育旅游,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这项运动,喜欢这项运动,所以体育旅游提供了一个向大众展示定向运动魅力的舞台。

2.2、定向运动价值理念与体育旅游意义相吻合

(1)低碳经济属性。

定向运动最早是在森林中进行,后来从森林走到城市,在公园、校园、城市中广泛开展,所使用的器材也很简单,只需一张地图和一个指北针就可以按图行进。服装也只需普通的运动衣即可,其所需的场地也不需要特定场馆,只需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地貌地物就可进行,不需要消耗能源,经济环保。体育旅游的意义某种程度上也是人们想要融入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愿望。

然而目前职业学校,很多家长的文化程度本身较低,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工作时间较长,经常会说“我不会教育”,“我管不了孩子”,“我没时间”。对于这样的家长,我觉得必须帮助他们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能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忙,不是借口;不会,不是理由。“活到老,学到老”,父母也应该学习在当今时代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陪伴孩子的成长。

(2)大众健身属性。

定向运动是一项融合体能与智能的新兴健身运动。参加定向运动,一方面不仅能提高体适能水平、增长地理文化知识,改善心理素质还能在奔跑中观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亲近融入自然。相关研究表明,定向运动在提高心肺功能、心血管运输氧气的功能和骨骼肌利用氧气的能力方面有积极作用。定向运动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间歇越野跑,通过在野外的奔跑可以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使青少年全身机能得到锻炼,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

(3)自然生态属性。

体育旅游将定向运动与大自然相融合,构建串联自然、人文景观等要素的绿色空间,使都市公园绿道、郊野休闲绿道、滨水游憩绿道、风景名胜绿道、自然生态绿道等多种空间形式交织形成绿道网络,在自然中运动,在运动中感受自然,具有强烈的自然生态属性。

(4)大众休闲属性。

大众休闲强调个体回归自然和身心的放松,丰富新颖的运动项目,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养生需要,同时为都市人提供缓解压力的方式。由于定向运动都是安排在户外,因此可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环境之美,从而能让人民在心灵上获得安宁和祥和,通过运动使个体获得快乐。

3、我国定向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

3.1、定向运动参与者的健身旅游活动开展广泛

为促进定向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我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国际性、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定向运动赛事,以及定向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班和多种青少年定向夏令营活动。当前定向运动开展较好的省份有湖南、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地。目前,定向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参与人数也不断增长,为日后开展定向体育旅游积累了群众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定向运动训练和健身旅游活动领域的蓬勃开展。

3.2、大型赛事与景区旅游资源结合的定向赛事旅游快速发展

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显示,体育旅游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日益增长。传统景区纷纷试水“体育+旅游”业态,利用体育赛事来营销景区,树立景区新形象。让人在快乐中运动,在运动中品味当地文化。这不仅让更多的人群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同时也推动了当地体育旅游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双赢的战略举措。目前比较火爆的城市马拉松赛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从近几年举办的赛事来看,我国目前许多定向比赛都是在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参赛者不仅在展示自己体育技能的同时能够领略身边的自然人文景观,而且通过此次赛事的宣传,也提升了该城市和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促进和提升了该地区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3.3、定向休闲旅游逐步开展

4、结论与对策

4.1、提高认识,重视开发

要想促进定向运动与体育旅游融合,首先要提高其认知度。在项目开展之前,应积极调研,充分挖掘体育旅游背后潜在的市场,明确市场的消费群体,针对消费对象自身特点,开拓创新,将定向运动融入体育旅游中,积极改变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吸取同类行业的成功经验,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条件,统筹规划,整合景区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重视开发,构建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方案,设计开发定向体育旅游系列产品,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4.2、因地制宜,打造品牌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地理资源丰富,可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自然风貌和当地的旅游资源设计和开发不同种类具有地域特色的定向旅游产品。在滑雪场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发定向滑雪主题旅游,在适合开展定向越野跑的地区,开展定向越野主题赛事。例如瑞典的“五日定向”,针对不同水平的参赛者打造设计多条路线,为游客提供各类定向旅游产品来供其自由选择消费。因其独特的体育旅游品牌,每年7月都会吸引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定向运动爱好者参与。因此我们要立足我国的发展现状,借鉴吸收国外成功的经验,来打造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定向体育旅游品牌。

4.3、多种途径,培养人才

定向运动与体育旅游结合是一种新型旅游项目,专业性强,但我国目前在定向运动和体育旅游两个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发展人才。首先可在开设体育旅游专业或课程的专业院校,增加定向运动和体育旅游的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其次可在全国或各地区举办定向体育旅游的培训班,培养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可聘请专家对经营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最后可通过承办全国或地区性的定向运动赛事,在实践中培养人才。

4.4、健全组织,发挥作用

世界上定向运动普及程度最高的是瑞典,也是开展定向体育旅游最好的国家之一,原因是其国内1000多个定向俱乐部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国目前定向俱乐部和社团的数量较少,所以为了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健全和建立定向运动协会、俱乐部等社团组织,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因此可在定向运动开展好的地区和学校,倡导、扶持组建定向运动俱乐部,待其发展成熟后允许俱乐部按照市场运作方式来开展活动。

4.5、宣传营销,培养市场

因为定向体育旅游目前的认知度不高,所以需加强宣传力度,利用舆论导向这种方式提高认知度,促使人们认识定向体育旅游和这种新兴的旅游产品。挖掘潜在市场需求。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俱乐部等团体要充分采取宣传手段来推广定向体育旅游,培养市场,尤其要加大对大型定向赛事的宣传,充分利用多种大众媒体,提高群众认知度,激发参与者的热情。

[1]张晓威.定向越野[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13.

[2]胡斐.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5.

[3]陈溦.我国定向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5.

[4]曲天敏,浅析体育旅游与旅游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3(10).

[5]王贵忠.体育旅游资源分类及资源可更新性探讨[J].体育科学,2003(4).

[6]童丽平.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J].体育文史,2000.

[7]翁林.浅谈定向运动在我国开展的前景[J].体育科技,2004,25(1).

[8]谭白英,邹蓉.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2,(3).

[9]柳佰力,尧燕.体育与旅游结合的机制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

[10]刘凯.体育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4).

[11]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12]石晓峰.我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6).

猜你喜欢
定向赛事旅游
本月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旅游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定向运动课百米定向教学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