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用于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2018-03-08 08:02黄晓漫谢少冰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外渗静脉炎品管圈

黄晓漫 谢少冰

1.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广东揭阳 515549;2.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揭阳 515549

在临床护理中,外周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外周穿刺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静脉输液的安全性[1]。若发生外周静脉输液外渗,轻者导致患者疼痛,重者造成组织坏死[2]。因此,临床输液仍是护理中的重要部分,要求护理人员掌握过硬的穿刺技术,扎实的诊疗知识,加强护患的密切配合,提高输液过程中巡视频率,以及时发现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减少患者痛苦和医疗纠纷。品管圈活动(QCC)为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活动,由工作性质相同的护理人员自愿组成的围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方针目标,解决关键性问题,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的目的[3-4]。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品管圈活动用于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4~5月在我院儿科输液治疗的8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采用外周静脉穿刺输液;年龄<18岁。排除标准:严重脱水及重症疾病患儿。观察组400例,男212例,女188例,年龄2个月~13岁,平均(7.1±4.3)岁;对照组400例,男204例,女196例,年龄2个月~15岁,平均(6.9±5.2)岁;其中,1~6个月患儿94例、6~12个月患儿159例、12个月以上患儿547例;呼吸系统疾病478例、消化系统疾病209例、其他疾病11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输液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品管圈活动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 按照自愿原则成立6个护理人员组成的小组,工作经验丰富的大专护师担任圈长,护士长为辅导员,其余4名为团员;所有成员需掌握品管圈活动的原则。

1.2.2 选题 选题确定为“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

1.2.3 原因分析 儿科小儿静脉输液依从性较差,容易发生哭闹体动等,使得穿刺针偏离静脉,发生液体外渗;护理队伍相对年轻,缺乏经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对输液后巡视不够;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固定不够,缺乏有效的固定输液肢体的辅助用具[5]。

1.2.4 制定对策与组织实施 (1)完善操作流程。选择条件较好的静脉,使用原则由细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尽量使用留置针,即使有轻微活动也不易发生外渗;操作力求一针见血,尽量使用手背或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使用3M透气透明敷料固定,并辅以网状弹性绷带保护性约束;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情况、液体滴速,严格交接班,严防液体外渗[6]。(2)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方式、不良反应等,准确评估药物及静脉通路,合理安排输液顺序[7]。(3)加强健康教育。建议家长使用留置针,并指导家长保护留置针的方法,以及判断液体外渗的方法,最大限度减少液体外渗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1)统计护理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共分为4级,Ⅰ级水肿范围直径不超过2.5cm,皮肤发白发凉,可不伴疼痛;Ⅱ级水肿范围直径在2.5 ~15cm,皮肤发白发凉,可不伴疼痛;Ⅲ级水肿范围直径超过15cm,皮肤发白发凉,有轻至中度疼痛;Ⅳ级水肿范围直径最小处超过15cm,皮肤绷紧,半透明状,可有凹陷性水肿,有循环障碍,疼痛程度中至重度[8]。(2)统计静脉炎发生率,分为4级,Ⅰ级输液部位发红,可不伴疼痛;Ⅱ级输液部位有疼痛、发红、水肿;Ⅲ级在Ⅱ级基础上形成条索状静脉;Ⅳ级除上述症状外,条索状长度超过2.5cm,有脓液渗出[9]。(3)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使用率。(4)评估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技能水平,采用科室自制的理论考试试卷及技能操作考核,评估护理人员外周静脉穿刺熟练程度、外周静脉输液注意事项、对发生液体外渗的处理等,每项100分,通过考核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外渗严重程度也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使用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使用率比较[n(%)]

2.3 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外周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技能水平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技能水平比较(x ± s,分)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小儿达到治疗目的的常用方式[10]。但由于小儿的年龄、生理解剖及心理等特点,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外渗的风险较大,一旦出现外渗会使患儿局部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引发静脉炎,不仅给患儿造成痛苦,也容易引起家长的不理解,甚至发生护患纠纷[11]。因此,采取更为严密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小儿输液外渗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与李汶静等[12]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品管圈活动是一种通过团队集思广益、共同合作并解决工作中所发生问题的管理活动[13]。本研究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完善输液的整个操作过程和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得静脉输液的操作更加规范,通过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使得患儿家长有相应的思想准备,有问题可以及时报告,及时发现静脉输液外渗的风险,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进而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还提示,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与吴秀英等[14]研究结果一致。研究指出[15],小儿静脉输液静脉炎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原因可能是小儿血管管径较小且对刺激性药物的耐受能力较差。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规范静脉输液的操作,选择条件较好的静脉并力求一针见血,同时准确评估并合理安排药物的输液顺序,相比常规护理操作,更易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其静脉炎的发生率也更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使用率、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干预,通过确定主题、分析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可能的问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的重视,通过拟定相应对策,对静脉输液的薄弱环节给予针对性的改进,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实践和持续改善,规范了静脉输液的操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提高了静脉输液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针使用率,提升了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16]。

综上所述,此次品管圈活动的成功实施降低了患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并有效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针使用率,提升了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显著改善了护理质量,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张丽,王爱玉,黄燕芳.儿科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4):91-94.

[2] 江华,侯静.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6):504-506.

[3] 李保英,俸献珠.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分析 [J].中国医药科学,2016,6(5):163-165.

[4] 周蓓.品管圈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9):1537-1540.

[5] 林建华,卢少萍,徐永能.品管圈活动在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9):126-127.

[6] 常金华.小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0):1235-1236.

[7] 万恩桂,宁晓东,程惠玲,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0(22):8-10,11.

[8] 马俊,许燕玲,汤维娟,等.品管圈活动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液外渗与静脉炎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4,14(3):5-8.

[9] 俞淑萍.三黄软膏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4):1917.

[10] 黄雪飞,陈全景.防逆流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9):3604-3605.

[11] 王圆圆.应用品管圈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健康宣教知晓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z1):46-47.

[12] 李汶静,陶怡,程晓红.品管圈活动在某儿童专科医院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中的临床实践[J].全科护理,2016,14(9):939-942.

[13] 付世英,罗玲,张运芝,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肝硬化患者TIPS术后低蛋白饮食依从性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5,44(30):4311-4313.

[14] 吴秀英,杜会萍,胡琼.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使用中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z1):66-67.

[15] 肖凤.小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临床护理体会[J].贵州医药,2010,34(10):954-955.

[16] 熊衍君.品管圈活动在儿科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6):708-710.

猜你喜欢
外渗静脉炎品管圈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