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防风险 抓住“牛鼻子”
——访金川集团安全总监赵千里

2018-03-08 01:10袁辉丨文
现代职业安全 2018年2期
关键词:牛鼻子双重危险源

本刊记者 袁辉丨文

目前,通过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简称双重预防机制)等措施,切实落实“预防为主”,做好“源头防范”,已成为各地、各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任务。

为了探讨各地、各企业应如何做好“源头防范”,本刊采访了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总监、中港金邦(北京)国际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千里,请其从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的意义,实践中存在的误区、问题,以及金川集团相关实践做法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借鉴。

金川集团安全总监赵千里

记者:您认为,通过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开展安全生产“源头防范”工作,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赵千里: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建立起防控重特大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预防性工作机制,是一项基于安全风险思考的源头控制、纵深防御、关口前置的抓主、抓重、抓关键的“牛鼻子”工程。通过抓好这个“牛鼻子”工程,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服务机构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进而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实基础。

双重预防机制的核心是管控风险、查治隐患。通过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一是能够把“风险”控制在源头上,让“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产生前,实现源头管控风险;二是能够把“隐患”消灭在工作前,让“隐患管控”挺在“事发前”,实现隐患过程排查监管;三是能够让安全管理由过去以管事故、管隐患为主,前移到以判研风险、控制风险、消除隐患上来,实现纵深防御;四是能够有效解决过去对风险认不清、隐患想不到、防控做不到的“三不”问题;五是能够由过去安全风险不可控不受控,向风险处于可控受控状态转变,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

记者:目前,虽然各地、各企业在建设双重预防机制方面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就整体情况而言,创建进度及效果仍不理想。您认为,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赵千里:我认为,主要存在4个方面问题:第一,目前我国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尚缺乏国家层面或行业领域层面的顶层设计理念、原理,致使各地、各企业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各自为政、发展不平衡以及创建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第二,目前我国各地区普遍缺乏科学、精准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南及标准,尤其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风险点”“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风险”“隐患”“事故”等概念的关联与区别界定不清,导致无法精准指导各地、各企业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建质量与效果。第三,近年来,虽然有很多安全领域方面专家学者提出了有关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但其中涉及到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大多较为复杂,专业性与理论性很强,政府安监系统、企业安监部门往往难以准确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质量与创建进度。第四,有些地方政府安监部门或企业虽然委托中介机构及专家开展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的指导,但由于不少中介服务机构对双重预防涉及的相关概念与内涵“吃不透,把握不准”,同时缺乏核心技术人才、缺乏咨询服务指导经验与建设思路、方法,往往在咨询服务结束后,只给企业或政府留下一套“危险源辨识与评估手册”,并未提供如何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思路与方法,致使政府、企业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仍很吃力。

记者:您刚才谈到,近年来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中,由于对相关概念的关联与区别界定不清,致使很多地方、企业的创建质量与效果不佳。您能否从实践的经验角度,谈一谈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与区别?

赵千里:准确把握双重预防机制的相关概念,精准掌握其内涵实质,对双重预防机制创建质量的提升会有重要作用。下面我谈一下几组概念之间的关联与区别,供大家参考。

第一,“安全风险与危险源”。安全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安全风险属于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安全风险的载体。危险源由根源危险源、状态危险源和行为危险源构成,根源危险源为固有危险源,是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能量、危险有害物质集中的核心,是具有潜在危险或有毒有害的源点或部位,其决定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状态危险源主要指根源危险源的失控状态,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行为危险源主要是指行为违章等不安全行为,其存在与否往往决定着第二类危险源存在与否。安全风险,也可称为风险度或危险性,是指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可能性,即事故发生的概率,由状态危险源决定,而状态危险源又往往由行为危险源决定;严重程度则由根源(固有)危险源决定。

例如,装有老虎的笼子,属于根源危险源,决定着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是致命性的。如果笼子破损则为状态危险源,决定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笼子越可靠,风险就越小。同时,危险源中危险有害因素越多风险类型就越多,比如笼子中除了老虎(氯气),还装有狮子(一氧化碳)、豹子(氮气)、狼(天然气),那么该危险源就存在4种以上安全风险。

第二,“危险源与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健康损害和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行为,或其组合,而危险有害因素是指能发生伤害和职业健康损害的致因因素。简单来说,危险源是指危险有害因素产生或存在的地方。比如,老虎是危险有害因素,老虎所处的地方或装有老虎的笼子就是根源危险源,如果笼子失效或缺失,危险有害因素就会导致伤害;再如企业生产实践中储有乙炔、氯气等有毒有害因素的乙炔瓶、氯气罐就是根源危险源,如果瓶、罐破损,有毒有害因素就会释放进而导致伤害。

第三,“危险源与风险点”。风险点也称风险源,是指各类危险源存在的区域、部位或环节。确立风险点,主要是为政府、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管控的重点和危险源辨识单元。简单来说,一个风险点之中可能包含多个危险源。因此,风险点之风险是指一个区域、部位、环节、场所的整体风险,是基于风险点内各类危险源风险的综合考量,属宏观风险。而危险源之风险则是危险源内各类危险有害因素之风险,属微观风险。

第四,“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危险源是指危险有害因素存在或产生的地方,而事故隐患则是指因危险源管控措施失效而形成的缺陷或漏洞。简单来说,危险源管控措施可靠有效就不会形成隐患,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就会形成隐患。仍以装有老虎的笼子为例,只要笼子可靠就不会形成隐患,若笼子破损或缺失则会演变成隐患。

记者:您刚才谈到,目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大多较为复杂,专业性与理论性很强,致使政府安监系统、企业安监部门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质量与创建进度。您认为,如何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才能更好地“落地”?金川集团在这方面有何经验做法?

赵千里:目前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和风险评价方法有很多,但由于专业性、理论性都很强,所以各地、各企业在应用时往往难以准确理解、掌握,进而导致实践效果不佳,尤其在企业班组层级这种现象更为突显。比如金川集团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初期,很多基层单位由于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吃不透、拿不准,反复现象严重,效率很低。为了解决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难以在基层“落地”的问题,金川集团研究了“能量危险源”判定原则(即根据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化能、核能、声能等各种能量,判断危险源),以及风险评价“三原则”法(即事故案例法、专家诊断法、风险判研法),并将其应用于基层实践,以替代各种专业性、理论性很强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以“采掘区风险点”为例,按照“能量危险源”判定原则,基层单位或人员可以较为容易地识别出其中包括的势能危险源(溜矿井、天井、风井、爬梯等)、动能危险源(有轨无轨设备、风机站等)、电能危险源(变配电硐室、带电设备、动力电缆等)、化能危险源(废旧巷道、废旧天井、炮烟、粉尘、尾气等)。同时,按照“一源多险”思路,采取风险评价“三原则”法,能够较为明确地识别出危险源中的各种风险。例如,“提升机危险源”,基层可以较为容易地识别出其中包括“坠罐风险”“过卷风险”“火灾风险”等等。

这种方法,一方面易于基层掌握,另一方面通过明确危险源及风险类型,也便于基层开展针对性地管控措施。

记者:在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的过程中,目前有部分企业将其等同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能否谈一谈您的看法?

赵千里:我认为,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侧重点不同。双重预防机制是一项防控高安全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预防性工作,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项基于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基础性工作。双重预防机制主要是基于综合各项危险有害因素风险思考的,侧重研究的是工作思路与方法,管控的核心是风险,而安全生产标准化主要是基于单一危险有害因素风险思考或基于满足安全生产条件思考的,侧重的是制度标准的符合性管控,核心是对标。

例如,经过辨识发现某天车存在钩头开裂、钢丝绳断裂、防脱缺失、绑扎不牢、歪拉斜吊等多种危险有害因素,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角度来讲,需要基于单一危险因素风险或满足安全条件思考,逐一研究钩头开裂、钢丝绳断裂等单一危险有害因素风险,并逐一制定标准条款;而从双重预防机制的角度来讲,则需要思考上述各类危险因素的综合风险,针对整个天车作业区域或重物下,研究制定“以大臂为半径,天车作业区为范围,实施安全隔离”的措施,以切断事故链条,进而控制整个天车作业区域的风险,而并非针对上述所有危险因素风险逐一研究防控措施。虽然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基础性工作,同样不可或缺,但与双重预防机制却是两个不同的工作,不应混淆。目前由于不少单位存在误区,仅将防控各类单一危险有害因素风险相应的标准化条款,作为双重预防机制的工作措施,而没有按照“综合风险”的原则,研究防范综合风险的措施,因此,往往让人误认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安全生产标准化。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金川集团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为其他企业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赵千里:第一,金川集团按照“无隐患”+“零违章”=“零伤害”或“物本”+“人本”=“零伤害”这一原则,根据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内涵与实质,研究创立了“两道”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第一道”是指固有危险源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方面,其核心是“控险消患”,即通过建设安全“物理”屏障,让固有危险源风险处于可控受控状态,实现物态“无隐患”,即“物本”。“第二道”是指观念思维风险管控与行为违章控制两方面,其核心是“管观念、控违章”,即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改变观念,实现“零违章”,即“人本”。

第二,金川集团研究创立了“六步”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方法。一是按照“一厂多点”的思路,科学确定风险点,为各单位确定一个风险管控的重点,提供一个危险源辨识单元;二是按照“一点多源”的思路,以能量危险源的判定方法,全力辨识找全风险点内所有危险源;三是按照“一源多险”的思路,以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每一类危险源,逐一研究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具有的风险;四是按照“一险多措”的思路,以控制风险、隔离风险、转移风险、替代风险等方法,科学确立防控风险的管用有效的匹配化措施;五是按照“一措缺为患”的思路,以风险管控措施为对象,研究编制针对危险源管控措施的隐患排查清单;六是按照“一患存为难”的思路,以“隐患排查清单”为内容,实施全天候隐患排查过程监管。

第三,金川集团按照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和“管安全要管风险”的理念,研究创立了金川“五阶段-双重预防”模式。该模式具有五个阶段、四级风险控制和四色预警特点,充分体现了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产生前、把隐患管控挺在事故发生前”这一理念。

第一阶段为“危险源”研判与风险评价阶段。主要任务是:科学确立风险点、辨识危险源、评价风险,研究编制“灾难性、致命性、轻重伤性和低微伤性”四类安全风险和危险源辨识清单、风险点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清单、风险告知与危害告知清单,以及绘制风险分布四色预警图。

第二阶段为“灾难性”安全风险管控阶段,属一级红色预警阶段。主要任务是:采用“安全三区”“安全红区”等管控法,管控“灾难性”作业安全风险,防控重特大事故发生。

第三阶段为“致命性”安全风险管控阶段,属二级橙色预警阶段。主要任务是:研究“致命性”作业“保命条款”,管控“致命性”作业风险,控制一般事故,确保实现“零死亡”。

第四阶段为“轻重伤性”安全风险管控阶段,属三级黄色预警阶段。主要任务是:研究编制“零伤害”条款,管控非致命性作业风险,控制轻重伤事故,确保实现“零伤害”。

第五阶段为“扭伤性”安全风险管控阶段,属四级蓝色预警阶段。主要任务是:研究编制“零微伤”条款或岗位工作操,管控“扭伤性”作业风险,控制轻微伤事故,确保实现“零微伤”。

概括来讲,“五阶段-双重预防”模式,就是采用“五阶段”建设方法对“灾难性、致命性、轻重伤性、低微伤性”四级安全风险进行“红、橙、黄、蓝”四色预警控制,切实让四级风险处于可控受控状态。

记者:对于各地政府监管部门如何更好地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并取得好的效果,您有何建议?

赵千里:第一,建议各级政府监管部门按照“标准先行”的思路,尽快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的标准、实施指南,进而科学指导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

第二,建议各地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建立试点城市和试点企业联动机制,搭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经验交流平台,合力解决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第三,建议各地政府把安全生产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和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充分考虑安全风险因素,完善城乡规划和建设安全标准,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

第四,建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强化双重预防机制相关专业队伍和专业技术力量的培育。例如,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相关第三方服务机构帮助实施,同时培育扶持一批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协调和组织专家力量,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建议各地政府监管部门应针对当前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存在服务机构规模小而散、服务力量不足、服务能力不强、服务经验缺乏、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管理不科学等突出问题,坚持政策引导、平台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建立完善“菜单式”社会一体化服务平台,开发“点单式”购买服务,以拓展企业购买托管服务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三方联动模式、协作互助自治模式、保险机构参与风控模式等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为目标,创立一套高效的指导服务体系,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搭建一个服务交流平台,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规模,做优服务市场,推动安全服务行业的产业发展,进而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供咨询指导服务,为推进“双重预防”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牛鼻子双重危险源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奇怪的牛鼻子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这次也许牵住了牛鼻子
医保是医改的“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