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虞、燮父受封册命考论

2018-03-08 03:14◎李
文化产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成王杨伯峻诸侯

◎李 殊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山西 柳林 041000)

一、叔虞之封

册命又称策命、锡命、赐命,是西周时期周天子封建诸侯、任官授职的一项重要制度。作为晋国的先祖,叔虞以其卓越的文治武功受封于唐,承担藩屏重任。《左传》中提到叔虞受命的内容共有两处:

昭公十五年周景王云:“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无分乎?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搜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①定公四年子鱼曰:“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②可见,叔虞封唐时,举行过隆重的册命仪式。其所受赐物,可分四类:

一为车服。所赐大路,又称金路,为天子所乘之车,金文中多作金车,是比较昂贵的赏赐品之一。

二为戎器与珍宝之器。密须之鼓和阙巩之甲分别为周文王和周武王诛灭殷商旧国密须和阙巩时所获得的战利品,代表赋予其军事征伐的权力,助周王“匡有戎狄”,将唐国建设成为周王室在北方的坚固屏障。

三为授民。这是周初封建诸侯的重要内容,与车服、战利品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赏赐相比,人民和土田更能实际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晋所受“怀姓九宗”和“职官五正”,为周代的高等贵族,为周天子所派遣作为叔虞的属民和辅臣,在曲沃和翼火并之时,还参与并采取了维护旧宗、支持翼侯的态度。如《左传》隐公六年:“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③对晋国前期的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四为授疆土。封于夏墟,即唐地。《史记·晋世家》:“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④唐原来是殷商的一个方国,周初发动叛乱,被成王和周公讨服,以封叔虞。有策书《唐诰》,定以治国方针或施政纲领,今不存。

二、燮父之封

有关燮父之分封受命,传世文献记载极少。《尚书·顾命》记述成王崩逝、群臣受顾命之后,“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⑤则吕伋在成王崩逝之前已得册命。其中还提到成王病困之时,召集群臣,卫侯康叔作为司寇,在列获听王命。《史记·卫康叔世家》云:“成王长,用事,举康叔为周司寇。”⑥则康叔在成王早年就已身兼司寇。鲁伯禽也为成王所封。据此,笔者判断,燮父之分封册命当在成王之时,并事成、康两代。古本《竹书纪年》中记载燮父因建宫室过美而受到康王让责。此外,晋侯墓地M114发掘之后,孙庆伟先生认为该墓墓主为燮父,并在甗被发掘之后,撰文指出该器器主为燮父,曾参与周昭王末年的薄伐荆楚之事⑦。还待进一步考察。可见晋国在燮父时期,国际地位得到大幅提升。

三、晋国爵称考论

《史记·晋世家》云:“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唐叔子燮,是为晋侯。”⑧似叔虞所封时并无爵称,至燮父时始称晋侯。而据郑玄《诗谱·唐谱》:“成王封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晋水,至子燮改为晋侯。”⑨则叔虞称唐侯,燮父称晋侯。

首先,“伯”并非特指爵称。“伯”有“方伯”之意。依《周礼·春官·大宗伯》:“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⑬叔虞受封唐国,其所受册命等级应为七命。而《诗经·小雅·伐木》孔疏云:“唐叔本受州牧之命”⑭,州牧又称方伯,为一州之长,侯有勋德,则加命为牧,其爵仍为侯爵。若依孔疏,则叔虞称“唐伯”是其勋德加命为牧所致,其爵为“侯”。册命为“唐伯”是对其勋德的一种表彰,而无关爵位的等级差序。

其次,“伯”有“侯伯”之意,为诸侯之长。《左传》哀公十三年子服景伯云:“王合诸侯,则伯帅侯牧以见于王;伯合诸侯,则侯帅子、男以见于伯。”杜预之注云:“伯,王官伯;侯牧,方伯。”⑮《说文解字》:“伯,长也。”⑯伯的本义为排行之长,而后又引申为一氏之长、一国之长、诸侯之长等含义,“伯”作为诸侯之长,其地位相当于天子之三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周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⑰晋文公所受册命即为此“侯伯”之意,当为九命。

另外,叔虞称“唐叔”和燮父称“唐伯”或为一种称呼惯例。昭侯元年,封成师为曲沃伯,然文献多称成师为曲沃桓叔,称其子为曲沃庄伯。或可对比卫之“康叔”和“康伯”之封。康叔于周成王之时正式受封于康丘,以“康”为国名,称“康叔”“康侯”,康叔去世后,其子继续以康丘为都,故称“康伯”,迁都之后,后世国君不再以“康”为号,在康叔前加“卫”字,称作“卫康叔”或“卫叔”。叔虞所称“唐叔”和燮父所称“唐伯”或类似于此,对始封君称排行,是当时的称呼惯例。

由于史籍散佚,与晋国建立息息相关的两位重要始封君叔虞与燮父的分封册命需要补充考证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学术界对由“唐”改“晋”的争论并没有因为公簋的公布而达到统一,相关问题还需更多新材料的出现。

【注释】

①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522页。

②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715页。

③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53页。

④(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635页。

⑤(汉)孔安国注,(唐)孔颖达疏:《尚书》卷十八《顾命》,(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73年版,第277页。

⑥(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590页。

⑦孙庆伟:《从新出甗看昭王南征与晋侯燮父》《文物》,2007年1月。

⑧(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636页。

⑨冯浩菲:《郑氏诗谱订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95页。

⑬(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卷十八《大宗伯》,(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73年版,第278页。

⑭(汉)孔安国注,(唐)孔颖达疏:《诗经》卷九十三《尧典》,(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73年版,第328页。

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1873页。

⑯(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67页。

⑰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版,第506页。

猜你喜欢
成王杨伯峻诸侯
春秋——诸侯争霸的擂台赛
西周金文所见周天子对诸侯臣属的聘问之礼
洒脱成王
攘鸡
“客气”词义的源流演变
烽火戏诸侯
惩前毖后
烽火戏诸侯
《论语译注》注释商榷三则
《列子》撰写时代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