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 意义永不褪色

2018-03-08 08:35南方周末评论员
南方周末 2018-03-08
关键词:生养父权丁玲

南方周末评论员

三八妇女节,向女性同胞们问声好。写篇文章纪念这个节日,不仅仅是礼节性的,有更值得说的内容。妇女节的源头,是1857年3月8日美国劳工女性罢工游行集会,抗议非人道的工作环境、12小时工作制和低薪。后来美国的女性陆续提出了选举权等政治性权利。1910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家克拉拉·蔡特金倡议下,第二国际正式设立了“国际妇女节”。

从这个简短的溯源可以看到,女性同胞们最初要反抗的,是资本对劳工的过度榨取,后来要争取的,是政治领域男女平权。由经济而政治,女性在全面追求自己的主体性。这其实是作为人的普遍权利,而不仅仅是女性的权利。

女性对这种主体性的追求,后来发展到更偏左翼解放运动的女权主义。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在反对夫权和父权的语境下,女性要求身体到思想解放的思想和个案尤其风起云涌。后来,逃离家庭求自由,拒绝包办婚姻,去革命的延安,成了进步女青年的时尚。

1942年,曾被毛泽东称赞为“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的丁玲,写了篇《三八节有感》,对当时延安女性在恋爱、工作、婚姻、生养孩子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文章末尾,对求平等求自由的女性提了四个建议:不要让自己生病;使自己愉快,每天都做点有意义的事,必须读点书;用脑子,用理性;下吃苦的决心,坚持到底。归结为两个字,就是要“强己”。

这些建议,其实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到今天依然是很中肯的意见。甚至,这些建议对男性也是普遍适用的。在今天的常态社会,女性要面对的问题,依然是恋爱、工作、婚姻、生养孩子等方面的问题,甚至依然是如何在“资本”的雇用下工作,如何更多地实现自己平等的公民参与权利这些问题。解决的路径没有别的,依然是“强己”这两个字。

但毕竟过去了76年,我们也不妨接着丁玲的话再多说几句。今天要“强己”,已不必再将“封建的父权与夫权”作为主要的战斗对象,不必再离家闹革命,在三口四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已成主流的现实下,大家族的温情也罢,压抑也好,都已经成为过眼烟云。自由或曰权利的真正实现不在别处,就在运用自己的感性与理性,成为处理好家庭中各种关系的主动者,成为市场中能力才华的展示者,成为公共治理中和谐善治的推动者。

今日的女性,大可不必再介意孔子“惟女子与小人难养”的吐槽,也别听到商家与消费主义文化齐声高诵“女王节”而飘飘然,而应接续王夫之“乾坤并建”的思绪,在这个男女权利平等的时代,尊重并享受人类千百万年进化而来的男女自然差异,伸张自己的权利,尽好自己的本分,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现代个体。在这个意义上,三八节的意义是不会褪色的。

猜你喜欢
生养父权丁玲
情牵远方
丁玲的幸福婚姻
丁玲的主要作品
丁玲噩梦一场
幸福地发芽
她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一生经历四个男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论《藻海无边》中的身份焦虑
解析高中语文课文《宝玉挨打》中的“孝”文化
李安家庭三部曲下的现代父亲形象
幸福地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