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资源的拓展策略

2018-03-08 01:24崔英丽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王羲之整本书

崔英丽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先生曾说过:“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与以往所有教改实验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更强调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好语文,要让学生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内容,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自由地阅读。那么,选择大量的课内阅读拓展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应该如何拓展呢?

一、抓住点面进行拓展阅读

1.由一句诗进入整首诗的拓展阅读。

这一拓展方式,是教师带领学生对教材的一些特定知识点进行延伸、重组、创造、升华,让教材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让教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如此,势必可以产生“窥一斑而见全豹”,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教学妙用。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七色光四》中有关传统节日的诗句时,可以先让学生说出有哪些传统节日,引出与这些节日有关的诗句,再让学生合作吟诵整首古诗,由名诗句到整首诗,由点到面进行拓展教学,从而实现对整个主题的探究式学习。这样进行古诗教学的拓展延伸,不但促进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与积极性,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利用经典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以人物为核心的多视角拓展阅读。

教材中有些主题是围绕“人物”确定的,这些“人物”均为不同历史时期的某个领域的杰出人物。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蕴含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经过日积月累形成丰厚的语言积淀。如,在教学《王羲之练字》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王羲之,从小励志刻苦勤学,我搜集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王羲之书成换白鹅》等作品供学生阅读。这些文章具有题材广泛、视角多样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更多元、系统、集中地了解王羲之,从而使心中建构起的王羲之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实现了由一篇文章了解一位杰出人物的目标。正是这样多重视角的拓展阅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王羲之字品如人品,也便于我们“以文带文”,进行围绕主题的阅读。

3.由一篇课文走近一个作家的拓展阅读。

有思考的阅读者会有阅读期待。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把握学情并找准阅读教学的起点,从中清楚地捕捉到学生最想了解什么,以及最需要了解什么。教师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开展阅读教学,不仅会使阅读教学方向明确、动力充足,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自我求知、自我探索、自我发展。

教材中由一篇课文走进一个作家的阅读元素有很多,如果教师能掌握这个元素,就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并由一篇文本顺利过渡到整本书甚至多本书的阅读。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文章作辅佐”的主张。单篇的快速阅读永远替代不了整本书阅读给人的感受,深刻的、有质量的阅读是整本书的阅读。如在学习《三顾茅庐》一课时,我便给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生就此成立了《三国演义》读书会。现在许多学生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如数家珍,了如指掌。这样的拓展阅读真正地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求知与探索,自我反思与发展。

二、抓住比较进行拓展阅读

1.由古及今的比较拓展阅读。

由古及今的比较拓展阅读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一种对文学本源的探寻。如在学习文言文《自相矛盾》时,为了便于阅读,老师可以给学生朗读文言文,同时让学生参照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来了解这篇文言文的大意。学生在译文与原文的对照学习中,亲身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长此以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自觉加大文言文的阅读量,尽量多地接触文言文,巩固學习兴趣,就能轻松学好文言文。

2.同一主题的比较拓展阅读。

《猫》与《沙漠之“舟”》相比,两者虽然都是以动物为写作基点,但是前者重点抓住了猫古怪、倔强、勇敢、温柔的性格特点,生动形象的写作风格让我们看到了老舍笔下猫的多变;后者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如何适应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穿越沙漠,以及被称为“沙漠之舟” 的原因,写作风格严谨,逻辑性较强。将这样的两篇文章作为例子与出发点,进行比较拓展阅读,会使学生体会到,写作的视角不同,给读者的感觉也不同,进而在比较、揣摩中领悟其得失优劣及所以然,提高学生的阅读高度和审视高度。

三、抓住读写结合点进行拓展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也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策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发挥文本对写作的引领作用,巧妙穿插有效的练笔,切实深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里所谈的就是我们平时所用的借助语用整合点进行拓展阅读。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重点向学生渗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为了进一步夯实这个写作方法,教师随后又引出课文《夏夜》《天山美景》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体会两篇文章分别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具体描写。这样抓住读写结合点进行拓展阅读能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以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内大量阅读为特征,以选择恰当的拓展阅读资源为载体的语文学习体系。教师要选择大量的阅读资源,充分发挥其例子作用,从作者、体裁、内容、情感、写法等角度,做相关、相近、相反、相对的延展链接,丰富新的课程资源,由此开拓广泛的阅读空间,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使学生的潜能和素质得到最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语文主题学习王羲之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王羲之送字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王羲之书兰亭序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课本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