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康复专业学生的医学人文关怀教育

2018-03-08 03:13苏伟
科技资讯 2018年36期
关键词:康复高职院校

苏伟

摘 要:在国家的“工匠精神”号召下,医学专业学生需要发扬这样的优良品质:康复专业学生面对广大伤残功能障碍群体,更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能够使他们自身能立于社会,更能服务好国家与人民。本文将从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当前教育方面的缺失以及可采取的策略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 康复 医学人文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c)-0243-02

2016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工匠精神”。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就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它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的内在机制要求人们在特定的工作中形成独特的内在信念来维护自身的心理、意识、行为规范。

医疗职业是以人类生命与健康作为服务目标,“人性化的医疗”为其本质内涵。当前社会,在医疗卫生方面,人民群众对卫健康生的要求程度日益提高,当前的医疗行业整改都是围绕着以患者需求为中心进行的。医生的天职是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工匠精神回归医疗卫生领域是时代的召唤。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医务工作者的艰巨任务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医学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1]。而医学教育作为医疗职业一个最为基础的板块,为了满足一种社会医疗需求的扩大化,在做好以身体保健、疾病预防与治疗为重点教育的同时,须不断地强化与社会人文的结合密度,培养出高尚医德、具有相当人文关怀精神的医学人才。

高职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三年制高职卫生专业人才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2]。以基层卫生服务为代表的家庭、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急需大量的高职类卫生专业人才的承担。那么这类人才就要适应基层中各种文化群体的患者,也要求自身要有较好的文化底蕴。只有自身具备很好的文化素养,才能将自己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运用发挥到一定的水平。

“医学人文教育”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并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能够对患者实现人文关怀。除去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因素,当前一些医患关系的紧张,以及一些医疗事故的产生,与我们一些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缺乏密切相关,因为疏忽患者的就诊感受、疾病发生过程的疼痛状态等与患者自身密切相关的细节而付出了一些不必要的代价。另外一个层面,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由此可见,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中的关怀能力已位于一个突出的地位。作为未来医疗职业的主体,医学生需要在精通医学知识的前提下,还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为理念,通过学校的人文系列培训树立正确对社会患者的人文关怀能力。作为医院院校,必须充分地对自身的医学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与优化,在重视现有重点医学知识的传授下,深入探讨和研究人文系列课程的施教,将单调的医学理论与人文素质教育灵活结合,加强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技能培养,在其发挥出关爱生命、体现医学价值过程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

康复医学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康复,是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疗作为卫生医疗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象较特殊,主要是以功能障碍者为服务对象,患者在因疾病所致言语交流困难、动作不协调等表现上往往还具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于是人文关怀在康复领域中占有者相当的地位。如何较好地对康复类医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培训,在医学教育方面显得十分重要。

1 要注重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培养

传统课堂侧重教学内容的宣教,往往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唯知识、唯技能才能生存和依靠的死胡同里。高职院校教师,应从自身成长的经历来审视教与学的关系,不仅要对学生传授一般性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职业习性。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与提高非朝夕所成。因此,我们要做好教育的前提工作开展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3]。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不仅仅对他们自身将来的发展有好处,另一方面,在点滴积累的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有助于单位的效益、国家的发展。

2 要注重医学生课程类型的设置

我国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门类较多,具有可分为三大类:政治哲学类、社会经济类以及历史文化类。基本内容虽然全面,对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课程体系设置上的问题造成了医学生的文化底蕴、科学素养较为薄弱的情况。在人文科目上,思政课占比较大,加上随意设置的其他人文科目,给学生增加了学业负担;医学人文相交叉的学科课程设置缺乏,课程间的交叉融合也考虑较少,不能把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较好地结合起来;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仅仅靠单纯的宣教[4]。

3 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性教育

学生素养的陪养,离不开课堂内外多元化培养的方针策略。借助一定的社会化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素养及相应的职业能力,对未来的职场竞争也有若干好处。学校管理层应当走出去,联系社会各界,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广泛寻找学生可实践的良机。学生自身,在不断的校外实践过程中,要树立一些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做好自身事物的同时,应当时刻叮嘱自己学会职业精神的相关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操守。高职院校还应定期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组织学生集体到当地的企业、工厂实践,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如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而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5]。

整个社会需求一种人文化的关怀,所以在提升康复技术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亟需构建出新型康复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康复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思宇.论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0):1332-1335.

[2] 杜景霞,褚燕,杜梅素,等.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对策研究[J].广东职业教育与研究,2018(2):71-73.

[3] 楊芳靓,杜晓梅.高职高专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实践性探索[J].科技资讯,2018(13):244-246.

[4] 沈昌海.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途径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8(9):204-205.

[5] 汪金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途径探析[J].教育观察,2018,7(16):138-140.

猜你喜欢
康复高职院校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受伤火鸡迈出康复第一步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