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北缘山区森林资源动态及其经营对策研究
——以剑阁县为例

2018-03-09 06:29赵光裕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剑阁县林地造林

赵光裕

(剑阁县林业和园林局,四川 剑阁 628317)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木材及丰富的林副产品、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消除噪音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1]。盆地北缘山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嘉陵江中段与白龙江交汇地带,是嘉陵江流域亭子口水利枢纽重要水土保持区和水源涵养区,是国家实施大型生态工程的重要区域之一,在过去的30多年期间,该区域实施了生态屏障建设。该区域的森林资源变化趋势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经营管理?探讨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质量,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1,2]。

剑阁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区,居嘉陵江西岸,东经105°09′40″~105°49′24″、北纬31°31′43″~32°21′05″,东西宽62.5 km,南北长91 km,在盆地北缘山区具有代表性,是嘉陵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区,面积 3 203.09 km2,辖34乡23镇67万人。该县驿道古柏形成的翠云廊,被誉为蜀道奇观,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古老的人工行道树群。通过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踏勘调研等方法,剖析了该县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经营管理对策,以有益于盆地北缘山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数据收集

通过查阅工程造林等档案资料,收集20世纪80年代以来落实林业所有制、责任制初期到现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期的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包括森林面积、蓄积、森林覆盖率等。

1.2 走访踏查

以全县村组集体林为对象,在全县分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随机选5个乡镇各1个村走访3~5户农户(见表1),实地踏查森林植被现状与林山到户经营初期感观变化。

调查的因子包括:①林地林木数量,即曾经的荒坡是否变成有林地、疏林地内林木是否增加。②乔灌樵采,即生活烧柴对乔、灌木樵采变化,是否与以前一样严重?③林分郁闭情况,即农户经营的山林内的林木疏密变化、林木冠幅以及乔灌覆盖。④地被物及腐质层情况,即放牧、积肥以及腐质层变化。⑤是否有弃耕撂荒行为。

表1 走访踏查线路设置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森林资源变化

以1985年~1986年、2002年~2003年两次二类调查成果、2016年度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变更调查数据与1985年比较,林业用地面积增加 31 320 hm2,有林地面积增加 70 295 hm2,活立木蓄积净增397.4万m3,森林覆盖率增加近20个百分点。表2显示,1985~1986年二类调查的林业用地、有林地面积同2002年~2003年比均快速增加,此后面积增长放缓。无林地在同期从 21 771.4 hm2降到 6 671.6 hm2,降幅69.36%。森林覆盖率增加较快。目前仍有 1 396.6 hm2无林地,但多是0.067 hm2~0.2 hm2的零星小块宜林荒地。

表2 林业用地及森林面积变化情况

通过2016年度林地变更调查(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林地变更调查报告,2016年5月),由非林地转为林地的面积为 25 743.64 hm2,由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为 30 299.36 hm2,净减少林地面积为 4 555.72 hm2。

2.2 森林植被视觉变化

全县中北部林区在改革初期荒山少且林木生长良好,因而农户对山林内树木数量变化、郁闭度变化印象不明显;而南部乡镇的农户对此则相反,过去南部林区荒山多,幼苗幼树林地多,到现在则基本上进入中幼龄林阶段(见表3)。

农户印象:①过去斑驳秃兀山岭均已披上绿装。②过去拾薪砍柴、刨根剁桩、剃枝砍灌和采挖采收林副产品等活动痕迹如今已不常见。③过去树冠小、灌木低矮,林分郁闭度多在0.2~0.5。如今则是乔灌茂密,郁闭度多在0.7~0.9,多数林分进入中龄生长期。④过去家家户户放牧、搂落叶铲草皮积肥,如今则放牧减少,不再积绿肥,山路被灌草掩盖,枯枝落叶层连年富集,土壤有机质层明显增厚,生活在腐质层的小动物活跃。

表3 走访踏查情况

2.3 变化成因

2.3.1 造林工程的实施对森林面积增加起到决定性作用

自20世纪落实林业两制以来,实施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中德合作造林项目、地震灾后欧投项目、天保公益林建设、中央造林补贴项目、飞播造林、上一轮退耕还林及配套退一还二荒山造林等工程,飞播造林在1997年的省级实效检查中认定为优级(剑阁县林业志编纂委员会,剑阁县林业志·1986—2006,2009年10月)。其他还包括义务成片植树、通道及城镇绿化(一般工程造林)、以工代赈项目造林、绿色希望工程造林等(见表4)。

表4 工程项目造林统计(hm2)

2.3.2 群众造林是森林面积增加的重要因素

20世纪落实林业两制后,由集体经营体制转变为以户经营为主的林业生产模式,调动了农民群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连续几年植树造林在 2 000 hm2以上(见表5)。全县林地面积和有林地面积在此后的20 a进入快速增长期。

表5 改革初期剑阁县造林统计

表4和5所显示的数据,正是表3中所反映的两次二类调查资源数据变化的原因,森林面积增长归功于造林项目工程建设和群众性植树活动。

2.3.3 法律、法规和积极的保护措施是森林快速恢复的重要原因

①建立了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西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全县1/4的森林划入了保护范围。②落实国家森林分类经营政策,区划界定了商品林、生态公益林,编制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工程将全县森林纳入管护并实行了森林商品性禁(限)伐。二期工程将公益林列入了工程管护范围,向农户兑现生态效益补偿金。天保工程促进了全社会关注森林、保护森林的热潮。④推进依法治林。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天然林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数十部林业法律法规以及四川省绿化条例、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等若干地方法规的颁布实施,通过普法宣传和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人们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使得森林休养生息。

2.3.4 农村生产生活习惯的改变促进了森林的恢复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了在森林中的生产活动

改革开放后农民从最初的数千人到如今27万人常年在外地务工经商(剑阁县统计局,剑阁县统计年鉴·2016年),使在森林中采挖药材和采收果实、野生菌类等获取林副产品的活动大幅减少,弃耕撂荒地逐渐增加。改革初期曾出现年弃耕土地达数百公顷,随着农村常住人口年龄进一步老化,还会出现耕地撂荒高峰。

(2)节能改灶对传统木质燃料(烧柴)需求大幅减少

20世纪每年农村能源消耗木材为53 072 m3,大量生活用柴(材)消耗是林木冠小稀疏、灌木低矮的主要原因(杨崇裕,剑阁县森林资源消耗量调查分析,1989年)。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大规模地建(改)省柴卫生灶行动(剑阁县农业局,剑阁县志·农业志2006,成都蓉军广告印务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即将大炉膛的“老虎灶”,改成小膛+炉桥+烟囱节能+贴面卫生灶,省柴灶使用率达100%。期间,改生猪熟食喂养为100%的生食喂养。两项措施使得农村节约烧柴达到60%以上,大幅减少燃料对林木的依赖。

(3) 农村替代能源的使用减少了木质能源消耗

① 全县农村沼气池经多年建设,如今达到6.03万口,农村户沼气使用率达35.6%(剑阁县农业局,剑阁县志·农业志2006,成都蓉军广告印务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②电力已成为农村能源重要组成部分(剑阁县人民政府、剑阁县地方志办公室,剑阁年鉴2015年)。农村电网经扩展延伸、改造升级、并入国家电网等措施保障了农村用电,全县用电量连年稳定在3.2亿度以上,农村用电超亿度。③约8%的农户依便利条件安装使用了天然气或煤气等清洁能源,个别家庭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替代能源的使用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消耗。

(4) 农作动力改变利于森林植被恢复

耕牛曾是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力”,成群放养耕牛使林地内林木稀疏。如今小型机械充当农村动力,种植、收获、加工的机械户均拥有量1.33台套。除机械作业条件差的山区农户外,90%的农户不再养耕牛。这使森林遭受长期“破坏”的压力获得缓解。

(5) 林地有机质积肥用量的减少改善了森林植物生长条件

过去人们铲草皮、搂落叶作厩肥、打堆肥,使林下地表处于严重剥蚀状态,林内土壤有机质层非常薄,到汛期受雨水冲刷土壤流失严重。如今人们多用化肥减少了林地有机质的用量,森林地表的腐质层累积增厚、肥力提高、水分涵养能力提升,地力增加,草被灌木生长繁茂。

(6) 木材替代品增多使社会对木材的需求减少

随着时间推移,家家户户、庭院村落从土木结构、砖木结构住房慢慢地变成了砖混结构建筑。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居民住房建设大量使用木材替代品,减少了林木采伐。从“七五”到“十五”的森林蓄积消耗量看出社会对木材需求在下降,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受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农村灾后重建木材使用量回升(见表6)。

表6 历年森林采伐实际消耗量(m3)

2.4 森林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2.4.1 人工林退化严重

剑阁县营造的大面积人工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由于初植密度大,没有及时间伐,导致生物多样性低,系统抵抗灾害能力弱,小老头树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退化[1,3]。全县柏木纯林资源约占森林面积的86%,蜀柏毒蛾、云南松毛虫分布广且连年有成灾的隐患。其次是马尾松优势树种资源约占8%,除当地云南松毛虫危害外,周边县区已发生的松材线虫病也是其最大的安全隐患。

2.4.2 森林火灾隐患增大

剑阁县的气候表现为“冬干+春旱+夏旱”。每年入冬后自10月起直到次年5月底雨水来临之前,这期间短则130d、长则超过170d无雨水,属极干旱时间。森林厚集枯草落叶,在面临人们活动时,特别是春节、清明节以及5月份农事生产的高频野外用火时间接点,极易引起森林火灾。

3 建议

3.1 加强林分改造

依退化程度不同,应分别采取卫生伐、透光伐、择伐、抚育改造、林下补植等,引入阔叶树种,构建多树种组成、多物种配置的结构复杂、层次多样性的森林,提高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风险。

3.2 加强病虫害防治

剑阁县蜀柏毒蛾、云南松毛虫分布广且连年有成灾的隐患,应加强监测、预报,并及时综合防治,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3.3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重点教育人们用火安全意识,加强用火不慎、电线老化、隐患排查整改,千方百计减少或遏制森林火灾,特别是防止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

[1] 潘开文,吴宁,潘开忠,陈庆恒. 关于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若干问题的讨论[J]. 生态学报. 2004,24(3):617~629.

[2] Tariq A,Pan K,Olatunji OA,et al. Phosphorous Application Improves Drought Tolerance ofPhoebezhennan[J].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7,8:1561. doi: 10.3389/fpls.2017.01561.

[3] 谢云,王洪荣,等.四川省人工林退化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7,38(3):32~35.

猜你喜欢
剑阁县林地造林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剑阁县剑门豆腐发展与原料供给关系研究
剑阁县举办2020年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剑阁县通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评审验收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