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锅炉超温爆管原因分析及预防

2018-03-09 08:32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郭晓彬刘献良彭学文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徐光明
电力设备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爆口管段马氏体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郭晓彬 刘献良 彭学文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徐光明

某电厂1#机组由日本三菱重工株式会社于1997年12月制造并交付,锅炉采用单炉膛π型露天布置,强制循环方式,四角切圆室燃燃烧方式,设计燃料为BFG、煤粉、油,固态出渣,化学除盐补给水处理。主蒸汽流量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210t/h,过热器出口工作压力17.24MPa,工作温度541℃。再热蒸汽流量为869t/h,再热器入口工作压力4.8MPa,工作温度323℃,再热器出口工作压力4.4MPa,工作温度541℃。

1 背景介绍

机组1999年2月28日投运,累积运行时间大于10万小时。2017年机组改造后运行中发生爆管。爆管位置为末级过热器左数第18、19屏夹管下弯头附近出口段(前往后数第18根),该夹管为SA-213T91与SA-213TP347H对接,规格Φ48.3×8mm,爆漏点位于T91侧管子上,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另外,左数第20屏夹管在与18、19屏爆管同高度位置管段有明显胀粗。为了对比分析,割取第20屏夹管胀粗段(编号20-18-1,T91)、中间高度段(编号20-18-2,T91)、靠近顶棚段(编号20-18-3,T91),取样管段见图2。

图1 爆漏位置

图2 取样管段

2 试验与分析

2.1 宏观检查

两爆管爆口位置均位于T91侧,爆口附近T91管段已明显胀粗(图2)。18-18爆口中心距离焊缝边缘约540mm,19-18爆口中心距离焊缝边缘约250mm,20-18胀粗管胀粗最大位置距离焊缝边缘约300mm,测量外径约61.5mm。两爆口形貌相似,呈喇叭状,开口较大,爆口唇部减薄较多,从其爆口形貌来看,爆管具有短时过热特征。

管段设计规格为φ48.3×8mm,计算得上述三根T91管段的最大胀粗量(不含爆口处)分别约为29.6%、35.0%和27.3%。截取20-18-1、20-18-3部分管段纵向剖开,对管内壁进行检查,如图3。20-18-1管段TP347H侧内壁氧化皮均匀脱落;20-18-1和20-18-3管段T91侧内壁氧化皮均有大面积脱落,氧化皮出现分层。

图3 部分管段内壁氧化皮脱落情况

2.2 化学成分分析

各管段经化学成分分析,其化学成分见表1,均满足GB 5310-2008《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对10Cr9Mo1VNbN(T91)钢化学成分要求。

2.3 力学性能试验

2.3.1 室温拉伸试验

各管段室温拉伸试验结果见表2,爆管18-18爆口附近T91管段及胀粗管20-18-1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显著高于GB 5310-2008对T91相应钢种10Cr9Mo1VNbN要求,断后伸长率则低于该标准要求的下限值。其余管段室温拉伸性能符合GB 5310-2008对相应钢种规定。

表1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表2 室温拉伸试验结果

2.3.2 硬度测试

表3为送检管段布氏硬度测试结果。硬度测试在金相试面上进行,其中爆管18-18和19-18在远离爆口的金相1#试样横截面进行。爆管18-18、19-18和胀粗管20-18-1均布测试6点,其余管段均布测试4点。

表3 硬度测试结果

由测试结果可见,爆管18-18(硬度均值286.8 HBW)和胀粗管20-18-1(硬度均值311.3HBW)整体硬度值较高,显著超出DL/T 438-2016对T91钢管硬度要求(185~250HB),且硬度值分散性较大;爆管19-18硬度较为均匀,平均硬度值156.2HBW,显著低于DL/T 438-2016规定的下限值185HB;20-18-2硬度均值210.3HBW,20-18-3硬度均值212.1HBW,硬度值均符合DL/T438-2016对相应钢种硬度要求。

2.4 金相检验

(1)爆口金相检验

图4~6为爆管18-18爆口位置金相检验结果。由图可见,裂纹尖端扩展形式为穿晶扩展。爆口附近组织为铁素体+少量马氏体+碳化物,组织老化明显,爆口边缘铁素体晶粒明显拉长变形,有较多沿变形方向形成的微裂纹。爆口对面4#试样金相组织为马氏体+少量铁素体,晶粒度约9~10级。

图7~9为爆管19-18爆口位置金相检验结果。由图可见,裂纹尖端扩展形式为穿晶扩展。爆口附近金相组织为马氏体+铁素体,铁素体晶粒有拉长变形,并有较多沿变形方向形成的二次微裂纹。爆口对面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少量马氏体+碳化物,组织有明显老化,晶粒度约10~11级。

(2)爆管胀粗段及其他管段金相检验

图10为爆管18-18胀粗段1#试样硬度最高位置(测点2)及最低位置(测点4)金相检验结果。由图可见,测点2位置金相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晶粒度约9~11级;测点4位置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少量马氏体+碳化物,组织老化明显,晶粒度约9~11级。爆管19-18胀粗段金相结果与18-18胀粗段相似。

胀粗管20-18-1硬度最高位置(测点5)及最低位置(测点1)金相检验结果:两测点位置金相组织均为铁素体+马氏体,晶粒度约10~11级,测点5位置组织中铁素体含量略少于测点1。对比管20-18-2、20-18-3和进口段20-17金相检验结果:其20-18-2、20-18-3金相组织为回火板条马氏体,晶粒度约9~11级;10CrMo910材质的进口段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碳化物,依据标准DL/T 999-2006《电站用2.25Cr-1Mo钢球化评级标准》,组织球化级别评为4级。

2.6 氧化皮能谱分析

取胀粗管屏20-18-1弯头处堆积的氧化物置于扫描电镜下进行能谱分析,大块状不含Ni元素的氧化皮应为T91管内壁脱落,细碎状含Ni元素的氧化皮应为TP347H材质管内壁脱落,详见图11~12。因此,TP347H及T91侧管段均有氧化物脱落,与宏观检验时发现的内壁氧化皮脱落情况相吻合。

3 原因分析

通过对送检管段各项理化性能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1)两爆口管爆口位置均位于T91一侧,爆口附近T91管段已明显胀粗,两爆口形貌相似,呈喇叭状,开口较大,爆口唇部减薄较多,可见爆管宏观上具有短时过热特征。

(2)现场在弯头处割管发现,弯头处有大量氧化皮堆积,对部分管段内壁氧化皮检查发现,出口段TP347H和T91管段内壁氧化皮均有明显脱落,取样进行能谱分析也可看出,弯头内堆积的氧化皮来自TP347H和T91两种材质的管段。

氧化皮在弯头处发生堆积,会阻碍气流流通,导致弯头前方管段的压力增大,而弯头后方管段内会出现蒸汽流量减少,使管壁得不到有效的冷却,金属管壁温度上升,管子力学性能下降。因此,氧化皮的堆积,容易导致弯头及附近区域局部过热,最终引起过热最严重区域发生短时过热爆管。

(3)力学性能方面,爆管19-18硬度较为均匀,平均硬度值156.2HBW,显著低于DL/T438-2016规定的下限值185HB。

爆管18-18胀粗段及20-18-1硬度值、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显著高于DL/T432-2016和GB 5310-2008对相应钢种性能要求,断后伸长率则低于该标准要求的下限值。与20-18-1相连的同一管段20-18-2和20-18-3力学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对18-18和19-18爆口及其附近金相观察可见,爆口附近铁素体晶粒均有拉长变形,并有沿变形方向形成的微裂纹,表明爆口处微观上也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特征。

爆管18-18胀粗段和20-18-1均出现铁素体+马氏体组织,且强硬度显著高于标准要求,而远离爆口的同一根管段20-18-2和20-18-3管段金相组织和强硬度均符合标准要求,组织也未见明显老化,可见,18-18和20-18-1胀粗段过热温度已超出T91材料的相变温度,表明管段承受局部短时过热。19-18管段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碳化物,老化程度较为严重。

图4 18-18爆口裂纹尖端形貌

图5 18-18爆口边缘组织形貌

图6 爆管18-18爆口对面组织形貌

图7 19-18爆口裂纹尖端形貌

图8 19-18爆口边缘组织形貌

图9 19-18爆口对面组织形貌

图10 爆管18-18测点2(左图)及测点4(右图)组织形貌

四 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试验结果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氧化皮在弯头部位堆积,导致管内蒸汽流通不畅,蒸汽介质不能对管壁进行有效冷却,使得管壁温度升高,造成短时过热,是导致三次过热器管爆管产生的主要原因。

针对上述结论,建议如下:

(1)对与爆管管屏相近位置的下弯头氧化皮堆积情况进行检测,对于氧化皮沉积较多的弯头处,应进行氧化皮清理。在锅炉运行中应当减小温度波动,在锅炉启停过程中,严格控制启停速率,以减少或避免氧化皮的大面积脱落。

(2)在每次机组启动初期一周内,可通过降低主、再热蒸汽压力运行,用较高的蒸汽动量将受热面内脱落的少量氧化皮带走,避免脱落的氧化皮在弯头部位堆积堵管。

图11 脱落的块状氧化皮截面分析结果

图12 碎屑状氧化皮能谱分析结果

[1]李路明.600MW亚临界锅炉受热面超温爆管改造[J].锅炉制造 ,2014,5 (3):21-24;

[2]邓又云.论电厂锅炉受热面超温爆管原因分析及预防[J].广东科技 .2013,3(6):52-53;

[3]乔占国.火电厂锅炉受热面爆管防范措施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 .2013,(16):326-326.;

[4]吴恺.电站锅炉高温对流受热面壁温计算及寿命评估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5]袁益超,陈之航, 王国华,等.大容量电站锅炉汽温问题及过热器与再热器超温爆管原因的分析[J].动力工程学报 .1994,(6):21-28.

猜你喜欢
爆口管段马氏体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可拆管段拆装系统研究
中低碳系列马氏体不锈钢开发与生产
管段沿线流量简化前后水头和流行时间差异性分析
某电厂Super304H钢锅炉高温再热器爆管分析
激光制备预压应力超高强韧马氏体层的组织与性能
某超超临界锅炉一级过热器T91钢吊挂管泄漏原因分析
Fe-C-Mn-Si-Cr的马氏体开始转变点的热力学计算
电站配管设计中的旋转角度分析及计算
模拟环道的蜡沉积实验研究
关于Fe-1.4C合金马氏体相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