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的文学大地

2018-03-09 18:43姚广
骏马 2017年6期
关键词:专号笔会呼伦贝尔

姚广

这期专号来自于一次嫩水江畔的文人笔会。这是呼伦贝尔文学大地的奉献和收获。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文学笔会已历二十届,经三十七年风雨而历久弥新,绽放不歇。长期以来,笔会以“三少”民族之名,汇聚呼伦贝尔各民族实力和青年作家,同时邀请区内外著名作家与会,已然成为中国新时期以来民族文学界一道卓然亮丽的风景。阅读这期专号我们不难发现,“尝试”与“女性”成为两个关键词。

这期小说主要的关键词是尝试。呼伦贝尔地域辽阔,毗邻俄罗斯,边境线长达一千余公里,位于额尔古纳市居住着我国的俄罗斯族,他们是中俄友谊和爱情的见证。刘长庆的小说《永远爱你们的扎尔基》,以“二战”为背景,将目光投向毗邻国度,以倒叙的手法进行回忆,同时以书信体揭开事实真相和人物复杂又单纯良善的内心,再一次重抒人类共同价值,讴歌正义与善良、和平与自由,彰显人性美的光辉。英雄不分国界,对人性的挖掘是小说家的天职,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他者亦是我者,彼处亦是此在,这正是作家要表达的真意。在此之前,刘长庆以写动物小说为主,面向大兴安岭众多的自在生灵,而这次他面向了历史和域外,是自己创作的一次开掘和尝试。而海勒根那的小说《鹿哨》是一篇典型的旧瓶老酒。森林里狩猎活动的一次误伤致命的悲剧,故事本身有些老套。但这次作家以仿照著名鄂温克作家乌热尔图的叙事节奏和语言特征进行写作,重返故事本身,既勇敢也危险。但正如他所言,这是一篇“向乌热尔图致敬”的小说,尝试的色彩深厚。作家以自己的理解精心演绎和结构故事,带给人既熟悉又富有某种新意的东西,这也正是“老酒”的意味,原料相同工艺相仿,但酿酒师不同,味道也自不同。两篇小说既然是尝试本身就带有很多可能性,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毕竟勇于尝试证明着本土作家创作的自我努力和意欲实现。第二个关键词是女性。不难发现,本期作者多为女性,女性写作成为本期的主题之一。道日娜的小说,谢春卉、晶达、阿娜、苏雅、于雪梅、柳华的散文都富有女性气质,家乡、民族、往事、爱情成为抒写主题,是一种细腻的抒情表达。雪峰的诗富有沉思,凝炼中带着温情,是有阅历的诗心;而李兰的诗,有着难得的自享安静而内心抒情。苏晓英的侦案题材小说《李代桃僵》显得与众不同,作家的司法职业经历使其有一种冷静而爽利的叙事,令人欣赏。集中来看,上述多民族女性作家的创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世界,各自创作风格渐趋明显。

除此之外,苏程明的散文《托扎敏冬猎》是大兴安岭林区狩猎的经历,真实质朴而简洁平白的叙事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是森林生产生活的真实存照和人类珍贵的文化记忆。丁永才的诗,岁月粗糙了诗人,但却让诗心更加丰富。没有敏感的内心就无法抵达诗意,美好就在文字中闪光和感动。

综上所述,一方面,呼伦贝尔的文学方阵正在充盈,更加饱满,让人欣喜。另一方面,这期专号既呈现了我们的創作尝试,同时也表征了现实创作的自我局同,能否达成一种成功的创作实现,我们还要进一步观察;女性作家作品大多还缺乏一种厚重感的存在,对文学的理解和探知尚需加深,对当下社会及人的精神深层关注度还远远不够。这些当然需要较高的站位,也需要俯身的低头。文人需要有一颗丰富敏感善良的内心。“才需要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多情而不滥,高洁却难得。文人与文章,才与情缺一不可。于是才能感知轻风吹拂的韵律,霞云吐纳的气息,感知天辽阔也能畅游,地遥远也能抵达。情动于中,而形诸于外。愉郁而生情,苦学而有思,沉静而知心,文章始成。登高望远,走进新时代,呼伦贝尔文学大地,遐思无限。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号笔会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大草原,值得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如果画笔会说话?
来到这里,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我的报刊·我的童年”有奖征文
闫锡聪
孤独星座上的光芒
国际笔会与中国
卷首语
轻松阅读,备战中考
作家的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