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本土与东部地区高校学生通过MOOC学习现状对比研究

2018-03-09 20:44孔玲杜丹琼王泽潇
速读·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参与度高校学生问卷

孔玲 杜丹琼 王泽潇

摘 要:MOOC的兴起与发展为众多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但MOOC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MOOC将如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首先应当是学生参与学习,所以本文将重点放在研究学生的参与度上。从相关数据分析了东部地区与云南本土高校学生对MOOC学习参与现状,进一步研究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得出启示,提供几条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MOOC学习现状;参与度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的在线教育不断发展,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也日益受到重视。学者们对MOOC研究范围非常广泛。首先,是对MOOC平台的研究,我国现已建成的MOOC平台有“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学堂在线”等,通过已有的对这些平台的对比研究,如袁松鹤的国内外平台对比、吴锦辉的国内三大平台对比研究等,得出国内MOOC普遍存在资源形式单一、监督机制缺乏、评价系统匮乏等问题。其次,学者们对MOOC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如楊竹筠和郑奇在《MOOC等在线教育模式初探》中论述到MOOC是远程教育领域的新发展,其问题在于完成率较低,整体学习质量不高,故倡导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最后,对MOOC版权进行了研究,如王莉芳和陈勇认为中国MOOC版权归属较为复杂且保护措施匮乏,应当完善版权立法、采用合同模式、开展自律管理等。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学者们在对MOOC本身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从侧面上来看,似乎缺少对学生参与度的研究。平台建设后学生是否使用?教学模式改进后,学生是否支持或参与?这些成为了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即,我们在对MOOC的研究中,于学生是否参与或说是否真实参与MOOC的学习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笔者今次在《云南本土与东中西部主要城市大学MOOC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课题的支撑之下,对云南本土与东部地区高校学生通过MOOC学习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

二、问卷的设计与分析

为了解云南本土与东中西部主要城市大学MOOC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我们做出了相应的问卷设计。问卷共有17个题目,其中第5~7题是关于学生参与MOOC学习的相应题目。其中1~4题是各校在MOOC教育的基础建设,8~17则关于学生参与MOOC后对MOOC认知和相关反映问题。从问卷设计上看,虽只有3道题设计学生的参与性调查,但剩余问题也从其他视角对学生的参与性进行了补充。问卷设计成功后,我们首先通过SPSS19.0对其做了信度分析,得到问卷数据的整体Cronbach's α值为0.987,说明测量指标的一致性强,可靠性高。同时对效度也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各指标的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5,说明问卷具有很好的聚合效度;通过对各潜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问卷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之后,我们在云南本土的高校中,选取了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三所在综合性、师范性和理工科都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下发问卷。与此同时,亦在东部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下发问卷。东中西部各高校共下发700份问卷,最后回收有效问卷520份,问卷回收率为74%,过半数有效。根据回收的问卷云南本土与东部地区高校学生在MOOC中学习的现状归纳如下:

(一)东部地区参加过MOOC学习的学生人数比云南本土多

图1是第5题:“您是否参加过MOOC课程”数据反馈图。如图所示,东部地区主要城市高校学生参加过本校或外校的MOOC课程的人数占总比的2/3,云南本土地区高校参加过MOOC学习的人数只有总数的1/3,这种现象直接表明东部地区学生对MOOC的参与度比云南本土高校学生MOOC课程的参与度高。

(二)东部地区每周使用MOOC频率比云南本土高

图2是第6题:“您每周使用MOOC的频率”数据反馈。我们设置的答案包含1~2次、3~5次、5~7次、不参加。东部地区的高校在使用频率上的数据显示其人均使用频率相较于云南本土学生人均使用频率较高。云南本土地区高校学生使用频率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实际上与东部地区仍存在差异。

(三)东部地区高校学生使用MOOC时长较云南本土高

图3是第7题:“您每次使用MOOC的时长”数据反馈。我们设置的答案有A.10~20分钟;B.20~30分钟;C.30~40分钟;D.40分钟以上;E.没参加过。从图中可分析得出,云南本土在使用时长上占的总比也并没有超过1/2,只占据1/3左右的比例。整体上看,使用时长也依旧低于东部地区高校学生。

三、研究结论

影响学生参与MOOC学习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认为包含了MOOC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内容性质、教师的专业素养等方面。

首先,云南本土高校学生有部分反映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互动非常有限,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回复,作业反馈也不及时,因而当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时,学生会选择快进的方式,这就大大缩短了学习的时长,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其次,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与课后作业的难易度也是影响MOOC学习参与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还会根据自己需要的知识来选择参与MOOC学习。最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也会影响学习者MOOC学习参与。

四、启示

针对云南本土在MOOC参与度中存在的矛盾,我们应该对MOOC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内容性质、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改善或增强。

首先,应改善在MOOC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我们认为,完全依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觉性去完成一门在线课程,而没有教师的及时反馈,最后的效果可能是不尽如人意的。因此,教师在学生的MOOC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加以干预和指导,比如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性质。若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就需要一定的趣味性,授课教师就应当注重对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从以往丰富的教学经验来探索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程内容的媒体形式,加强对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训练指导,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并能够尽快适应MOOC的学习模式。当然,在MOOC内容的选定上也需要关注。关注学生所需,设计学生所需,才会更好地让能多的学生参与MOOC的学习。

最后,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因为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声望是他们考虑选择一门在线课程的首要因素。云南本土地处西南地区,在师资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先加强老师在MOOC上的学习,取长补短,提升教师的素养。还可以到东部地区的高校学习名师的经验,以推动云南本土高校MOOC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能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1]袁松鹤,刘选.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及共有问题——来自中国大学MOOC实践报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

[2]杨竹筠,郑奇.MOOC等在线教育模式初探[J].科技与出版,2014,(02):9-12.

作者简介

孔玲(1992—),女,瑶,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单位:云南大学:学生;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杜丹琼(1994—),女,汉,甘肃庆阳人,硕士研究生,单位:云南大学;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王泽潇(1994—),男,汉,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单位:云南大学;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本文为云南省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云南本土与东、中、西部主要城市大学MOOC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项目编号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参与度高校学生问卷
在线教学下的大学生内在动机和参与度探析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问卷大调查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