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在质疑、思考与实践中领悟哲学真谛

2018-03-09 08:27王钦
速读·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质疑哲学高中生

摘 要: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习惯了形象思维、单一思维和被动接受,就难以进行抽象思维和多维度辩证思考,也不善于去质疑、思辨和实践探究。再加之生活经验及社会阅历的局限性,我们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觉得高中阶段的哲学深奥、抽象、难学,于是领悟不了哲学知识点及原理的深意,记不住知识点、考试时也不会用其进行答题,长此以往对哲学产生严重的畏惧甚至抵触心理。就其根源,我认为是因为我们没有养成质疑、思辨和实践的好习惯,也没有激发起自身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由此导致我们不能很好地领悟哲学真谛。鉴于此,我将从高中哲学的知识点出发,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思考和探索中去解读报告的精髓,领悟哲学的真谛,以期对同学们也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高中生;质疑;思考;实践;哲学

一、带着问题研读教材,于质疑中紧扣知识点

教材,是我们接触哲学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不能走马观花地去浏览,而是要带着问题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去研读去质疑,去主动发现矛盾,进行创造性学习,做到不唯上、不唯书,批判地接受,深刻地获取。于是,带着“十九大为何要大力倡导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又有着怎样的关系?”等问题,我开始认真去研读和复习唯物论章节的知识点,并最终找到了一些灵感。

关于十九大倡导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一点,在研读教材后,我发现其涉及到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这一知识点。人类发展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则正是这种哲学关系的体现。我们在寻求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同时,在大自然提供丰富供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着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了很多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但我们必须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而我们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我们自身,这都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正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既尊重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最好证明。面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国情和不同发展情况,我们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向“制度”方面转移,也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有力证明。

自此,我才明白机械地去记忆哲学知识点的含义是枯燥而无益的,只有在不断质疑与思辨中去研读教材,才能真正接触哲学、了解哲学、认识哲学,并活学活用哲学知识。

二、积极进行课堂探究,于思辨中巩固知识掌握

对于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去查阅各种课外书籍或者去网上检索相关知识链接,以帮助自己理解并形成独特的思考,在此基础上若仍然还有问题,就将其带进课堂去大胆质疑、追问和思辨,在思维碰撞和灵感激发的探究过程中去运用知识释疑解感、揭示哲学真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话题在课堂上去进行合作探究,我们可以实现对很多知识点的巩固: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提问:“我国为何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战略,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利用“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这一知识点,便能很好的解释了。上述五者之间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也相互转化。环境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不断地促进我们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政治方面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在上述几个方面建设都取得了可观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倡导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将生态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就尤为关键,且重视这一战略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

2.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提问:“我们该如何有效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这次我们可以利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这一原理来进行释疑。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首先,近些年我们在生态建设方面各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能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等,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在生态建设制度方面我们还相对欠缺,不能很好地实现统筹发展,由此,我们方能理解将制度建设放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是抓住主要矛盾的体现。其次,党和国家又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个方面做了部署,由此才能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全方位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形成。

在平等宽容的课堂氛围中继续大胆地对知识进行“质疑”和反思,并筛选值得探究的有价值的问题,将其推向深入,去追寻本质与规律,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灵活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这个多元且乱花迷人眼的社会中,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生,我们要学会用哲学去释疑解惑,去正心修身。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严谨思辨、并广博阅读和积极投身实践,不断根据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去进行哲学追问,在质疑、思辨与实践中揭秘哲学真谛,明辨是非道理,拓宽人生内涵与外延,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睿智和理性,做一个真正“有问题”“有想法”的当代青年。

参考文献

[1]刘顺然.在质疑与思辨中寻觅哲学真谛[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09).

[2]周小琴.巧用课堂质疑 实现三维目标[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12):40.

作者简介

王钦(2000.0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包钢第一中学学生。

猜你喜欢
质疑哲学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