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中国法律体系演进

2018-03-09 09:34宋春雨
速读·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法律

摘 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就是《共产党宣言》中的核心思想。而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新的组成部分。它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以及方式,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在此次研究中,首先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在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对我国的法律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律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有演化历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此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进行更深入地了解。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法律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并且深入地解释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走向,同时也是我国所坚持贯彻的发展道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指的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这对于我国的社会实践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法律方面,马克思法学为我国的法律奠定了基础。

一、歷史唯物主义相关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的规律以及理论,同时也是科学的历史观。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指出,历史中所有发生过的事件取决于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有着自己的固有的客观规律。物质生活生产的方式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存在,而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的存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的矛盾主要就表现在阶级斗争,而阶级斗争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曾经说过:“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阶级斗争是最高形式的社会革命,而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然而人民群众却经常受到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束缚。

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中国法律体系的演化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萌芽时期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我国最初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初步传播而逐渐出现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在这段时期,正好是新文化运动期间。因此,以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代表在我国开始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开始提倡走俄国道路,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也逐渐开始对中国产生了影响。在这段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代表主要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法律以及政治方面的理论思想进行传播,但是却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进行解释。到了后来,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进行了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又对我国当时的社会问题以及法律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总性的问题。李达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法论,对法学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初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我国的法律的融合,以及我国法律体系的发展。

(二)对法律与国家制度问题产生初步认识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我国法律体系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主要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这些老一辈的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抗争过程中,对于如何运用工农革命的手段,来实现真正的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毛泽东同时把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作为了一种分析工具,并且结合了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最终指出了新民主主义下,革命的具体任务以及方法。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带领着人民群众逐渐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进程。是我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将其实践化的一个重要进程。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新中国法治建设实践具体结合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我国的法律体系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新中国的法制建设的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法学界就开始向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法律进行学习,并且对前苏联的法制建设进行了借鉴。法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主要涉及到了法律的本质、法律的作用以及法制与人治之间的关系等等。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还深入结合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实践,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认识。尤其是我国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兼法学家董必武同志,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个时期,新中国的理论发展逐渐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建设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内涵。并且为之后改革开放的我国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曲折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经历了一段内乱时期,在这段时期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陷入了混乱。而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关于国家以及法律消亡的理论正在逐渐的教条化,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法律体系的建设历经曲折,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发展也是不断受阻。严重忽略了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中,对于社会发展的经济因素以及政治因素之间的分析。最终导致了包括资产阶级法权在内的,所有的法学理论都遭到了全面的否定。这直接影响到了新中国在国家制度以及法律体系方面的建设进程,间接地影响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

(五)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重新发展并得到认同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得到了认同。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的纠正。经济领域开始重新强调市场的历史上的必要性以及必然性。对于法学方面的研究的深度以及广度都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在这段时期,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思想,并且确定了依法治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理念。而将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相互结合,是我国法律体系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并且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在我国中国化的进一步的发展。

三、结论

在立法的过程中,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才是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原则,也是科学的立法观念。在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认为,法律是物质生活条件而决定的,是受到了客观规律的约束。只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社会主义法制的原则制定我国的法律,才能够真正的让我国实现共产主义和谐社会。任何时代在进行立法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需要立足于当时的国情。现在立法最主要的就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我国人民的权利。彭真曾经表示:“实际产生法律,实际是母亲,法律是儿子。”只有真正的贴切实际,才能够设计出一个完善的法律。我国的法律体系深受马克思注意法学地影响,并且在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不断磨合、发展的过程中,成就了今天的法律。

参考文献

[1]张盾.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J].中国社会科学,2013(08):15-20.

[2]江国华.实质合宪论:中国宪法三十年演化路径的检视[J].中国法学,2013(04):15-20.

[3]邱成梁.转型期中国法律体系的建构一个经济分析的视角[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4(02):46-49.

[4]雷磊.适于法治的法律体系模式[J].法学研究,2015(05):22-25.

[5]蔡守秋.论我国法律体系生态化的正当性[J].法学论坛,2013(02):82-86.

作者简介

宋春雨(2000.02—),女,衡水第一中学高三学生,喜爱历史。

猜你喜欢
历史唯物主义法律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新时代美好生活建构的根本旨归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思考巴洛克音乐
从《神圣家族》对生产概念的论述看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水平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面向及其实质
政治法律
生活(外1首)
法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