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数字阅读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2018-03-13 00:48王文韬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图书馆建设 2018年3期
关键词:纸质图书馆数字

张 坤 李 晶 王文韬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谢阳群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1 引 言

作为阅读变革与数字化革命融合的产物,数字阅读凭借其具有的及时性和互动性强、检索便捷、存储量大、低成本、易于保存等优点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以简单便捷的方式获取所需内容的阅读需求,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并悄然改变着许多用户尤其是千禧一代[1]用户的阅读习惯。近年来,由于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在阅读领域中应用,数字阅读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愈加深刻。据2017年4月发布的《2016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在2016年已达到3.33亿,相比上一年,用户增长率高达25%,其所带来的市场规模更是高达120亿元[2],可见数字阅读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

不可否认,数字阅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它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如阅读形式碎片化,导致用户阅读不深入,妨碍用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阅读内容低俗化,冲击着用户的精神防线和道德底线;阅读版权难以监管,致使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为解决当前数字阅读存在的问题并响应李克强总理“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加强对数字阅读领域的研究就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本文通过对有关数字阅读的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出国内外数字阅读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并结合当前发展的实际,对未来数字阅读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数字阅读领域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研究素材和实践探索参考。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概况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源于2017年10月采集自中国知网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在中国知网中以“数字阅读”为主题词或关键词,对来源为CSSCI的期刊文献进行精确检索,其余条件不做限制,经数据清洗后收集到实际有效文献690篇。由于国内外文化及语言背景等的差异,笔者在“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以“digital reading”“web reading”“electronic reading”“online reading”“ebook reading”“moblie reading”“network reading”和“screen reading”为主题词,中间用“或”连接,为保证检索结果精确性,检索词处均加双引号,文献类型设定为“Article”或“Review”,其余条件不做限制,精炼并处理后得到相关文献290篇,这690篇国内文献和290篇国外文献便是本文分析的数据样本。

2.2 研究概况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年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得到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数字阅读的研究都起源于21世纪初,且国内相关文献的研究起步要早于国外,在2010年之前,国外的相关研究发文量一直高于国内,但在2010年之后,国外的研究开始落后于国内。国外的研究总体来看波动不大并保持着缓慢的增长趋势,研究态势较为稳定。国内在2010年以前,总体研究量较小,一直都是个位数,且在不少年份出现断层,可以说在此期间研究进展极小。而在2010年以后,国内关于数字阅读的研究开始出现井喷式增长,相关研究的文献量突飞猛进,远远超过了国外发文量,并在此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截止到笔者检索之日,2017年国外相关研究文献已达26篇,国内数字阅读发文量已达90篇。根据当前的研究趋势,笔者预测未来国内外关于数字阅读的研究还会增加,但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数字阅读仍是值得学者深入研究的重点领域。

图1 国内外数字阅读研究年度走势

3 研究过程

3.1 高频关键词共词分析

(1)词频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重要体现,对国内外数字阅读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词频分析能基本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国内外文献样本不一致,其关键词的词频差别也较大,因此,为更好地展现国内外数字阅读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国内和国外相关文献中出现词频排在前30位的关键词视为该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在进行去重等清洗操作后,得到国内外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受篇幅所限,表1仅呈现部分数据。从表1中可以看出,国内外高频关键词词频差距悬殊,高频关键词排序也并不一致,国内高词频的关键词主要有“数字阅读”“电子书”“图书馆”“阅读推广”等,而国外词频较高的关键词有“Digital readin g”“Reading”“Digital”“Comprehension”等。通过词频统计能看出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但不能看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因而不能准确表征关键词所体现的研究主题,据此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聚类分析。

(2)构造共词矩阵与相异矩阵

为进一步探究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笔者根据表1构建出30×30的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与相异矩阵,如表2和表3所示。在表2和表3中,斜线前的数据表示行列所对应的两个关键词在相关文献中共现的次数,且数值越大则表示两关键词共现次数越多;斜线后的数据表示行列所对应的两个关键词之间的相异指数。相异指数处于0与1之间,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两个关键词之间的相异性越大,越不属于同一类,反之则表明其相似度较大,属于同一类的可能性也越大。例如,“数字阅读”在所有文献中出现的总次数是252次,它和“电子书”在所有文献中共现的次数是26次,二者的相异指数为0.9503,说明二者属于不同类的可能性较大。

表1 国内外数字阅读关键词词频统计(部分)

表2 国内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与相异矩阵(部分)

表3 国外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与相异矩阵(部分)

(3)构建共词网络图

为直观展示高频关键词之间的紧密程度和所处地位,笔者构建了国内外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网络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图2与图3中,每一个圆形节点代表一个高频关键词,结点越大,表示与该关键词共现过的其他关键词越多;该节点越处于网络的核心地位,该关键词所表征的主题也越可能是研究的热点。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连线越粗,说明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之间共现次数越多,关系越紧密;连线越细,则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共现越少;无连线则表示关键词之间没有联系,即没有共现。图2显示,国内共词网络图中结点较大的关键词有“数字阅读”“全民阅读”“移动阅读”“阅读推广”等,而图3显示,国外共词网络图中结点较大的关键词除“Digital reading”外,还有“Reading”“Comprehesion”“Internet”等,说明这些关键词和其他关键词的联系较多,其表征的主题是国内外数字阅读领域研究者关注的重要研究对象。

3.2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根据表2和表3中的相异矩阵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图4和图5。笔者根据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读,并结合各高频词所表征文献的主题,将国内外数字阅读的热点主题划归5类。这5类热点主题分别是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比较研究、基于数字阅读的图书馆服务研究、数字阅读工具研究、数字阅读环境下用户的阅读需求与行为研究和用户数字阅读素养研究。

图2 国内数字阅读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

图3 国外数字阅读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

图4 国内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图

图5 国外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图

4 国内外数字阅读研究热点分析

4.1 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比较研究

自数字阅读出现开始,学者关于数字阅读和纸字阅读孰重孰轻的争论就一直存在。有学者认为纸质阅读优于数字阅读,传统的纸质阅读不仅在快速导航、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掌握文本结构等方面比数字阅读更具优势[3],而且具有更好的感官体验[4],有更多读者在纸质阅读过程中获得沉浸体验[5]。此外,还有调查表明,纸质阅读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程度比数字阅读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程度更大[6],而且纸质阅读在培养读者长期记忆、内化阅读材料能力以及对复杂信息的认知处理效果方面也优于数字阅读[7]。

也有学者认为数字阅读优于纸质阅读,数字阅读不仅可以培养读者多任务处理能力及快速理解与反应能力;而且在跳读和略读方面,比纸质阅读更为方便和有效[7]。Nielen等通过实证发现,数字阅读有助于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和学习更多知识[8]。

还有学者从理解认知[7]和阅读效果[9]角度对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进行探讨,发现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数字阅读可以在部分领域进行推广。此外,有学者提出了“中阅读”的观点,他们认为区分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没有必要,提倡“中阅读”更为现实[10]。

综上可见,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各有其利弊,业界学者众说纷纭,但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只是分立,并无对立,两种阅读形式的存在满足了不同阅读风格的用户需求,它们可以共存,并应将二者融合互补,为不同用户的阅读需要服务,既要鼓励深度阅读、纸质阅读,也要支持碎片化阅读、数字阅读,两者兼顾,才能更好地推动阅读事业的发展。

4.2 基于数字阅读的图书馆服务研究

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智能设备的逐步普及使得读者的阅读服务意识与需求不断提高,这对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提出了挑战,促使图书馆不断改变服务内容,更新服务模式。

阅读推广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图书馆为提高馆藏的流通量和利用率而通过精心的创意和策划来将读者注意力由海量馆藏转移到小范围、有吸引力馆藏的活动[11]。国内外研究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学者众多,如Berube认为公共图书馆提供阅读推广非常重要,并对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服务进行了深入研究[12],Huysmans等对荷兰的阅读推广项目——Library at School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13],谢蓉等不仅阐述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定义、基本目标、基本类型和特点,还总结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研究范式和理论层次[14]。不仅如此,国内外图书馆也在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起了“读者年”“塑造你的未来——阅读”等阅读推广活动,英国的图书信托基金会发起了“一起写作”“阅读起跑线”等阅读推广活动,国内图书馆则积极开展“网络书香”“阅读经典”等活动。总体而言,国内外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给予了很高的关注。

此外,随着移动终端的升级完善,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来进行阅读,移动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模式,对人们的阅读习惯及阅读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移动阅读服务给读者带来了全新服务体验并受到大批读者的喜爱,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又一基本形式[15]。因此,为满足用户的移动阅读服务需求,图书馆需克服当前服务的局限性,提供更加优质的移动服务,一方面要适应新形势,转变旧思维,有重点地加强数字馆藏建设,提高电子书阅读服务体验[16],另一方面应针对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内容与传播方式,不断拓展新服务[17]。

4.3 数字阅读工具研究

数字阅读工具的出现使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得到有效利用,也使用户随时可读、随处可读成为现实,现正深刻影响着用户的阅读体验和阅读习惯。

数字阅读工具不仅具有支持快速键盘输入、信息重用和提供诸如拼写检查、字数统计等功能的优点[3],还使用户可以运用快捷的方式操作文本,优化创作过程[18]。随着信息技术在数字阅读中的应用,以往长时间阅读伤害眼睛、触感体验不明显、不方便批注等弊端显著的老一代数字阅读器逐渐被个性化、人性化的新型数字工具所取代。目前,常见的数字阅读工具有电脑、iPad、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如Kindle)等,其中电子书阅读器作为目前广受国内外用户欢迎的数字阅读工具之一,已经受到许多图书馆的重视,如我国首都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等都已提供电子书阅读器外借服务,但由于图书馆经费投入量大、版权问题突出以及管理困难等因素的阻碍,电子书阅读器目前并未成为图书馆最主流的数字阅读工具[19]。总体来看,无论哪种数字阅读工具,都主要依靠改变阅读工具的硬件或软件来优化用户的阅读体验,提升读者的阅读效率。

一些学者认为,优化数字阅读工具的硬件能提升读者的阅读效率,如具有不同尺寸屏幕的数字阅读工具对大学生阅读学术文献效率的影响不同,大屏数字阅读工具可优化大学生的阅读体验,对提升大学生阅读学术文献效率的影响更大[20]。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数字阅读工具软件的优化不仅能提高用户阅读效率而且能促进信息共享,如OJS(Open Journal Systems,开放期刊系统)提供的阅读工具给用户提供了一系列辅助功能,使用户在阅读论文的同时可以进行深入检索、分享、下载、发送引用等其他操作,这些操作不仅能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而且能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关联资源,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广度与深度,既有利于信息的共享和知识的传播,也有利于期刊的长远发展[21]。

4.4 数字阅读环境下用户的阅读需求与行为研究

数字阅读更加注重阅读的及时性、互动性、便捷性以及用户的感官体验[22],并能够实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的融合,这与数字时代下用户的阅读需求不谋而合,因而受到用户的欢迎,现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阅读方式。

据调查,互联网环境下,读者更倾向于数字阅读,特别是大学生和学者,更倾向于阅读数字文本而非纸质文本[23]。有研究发现,大学教师在查找和使用信息方面逐渐从纸质文本转向数字文本[24],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数字阅读的需求程度不同,如理工科的学生比外语学院的学生更偏爱数字阅读[25]。还有实验表明,对于同一阅读材料,在数字阅读工具上阅读比在传统的纸质文本上阅读的速度可能会慢30%[26],80%的受访者倾向于把数字文本打印成纸质文本后阅读,并且这些受访者中有68%认为阅读纸质文本对理解和记忆文本信息更有帮助[27]。“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用户传统的阅读习惯、阅读需求与阅读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用户的阅读呈现出需求多样且阅读兴趣提高、内容较浅但阅读量增加、时间较短但阅读频率提高、阅读付费意愿低等特点[28],而生活习惯、经济实力、文化水平和社会资本则被发现是影响读者数字阅读行为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29]。

阅读的未来没有回头路可走[30],既然已向数字时代迈进,用户能够做的不是去改变现存的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并存的阅读大环境,而应积极转变阅读习惯,提高自身对不同阅读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在不同阅读环境下的阅读能力,从而间接促进全民阅读水平的提高和书香社会的建设。

4.5 用户数字阅读素养研究

数字阅读素养是指用户在数字阅读过程中能快速高效地获取、分析、利用及开发信息的能力,是数字时代下读者的一种必备素养,主要是针对数字阅读中的浅阅读现象而言的[31]。

对当前读者群体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数字原住民[32](Digital Natives)、数字移民[33](Digital Immigrants)和数字难民[34](Digital refugees)3类。不同用户群体的数字阅读素养不同,对于数字原住民来说,由于其从出生开始便接触到数字设备,因而存在的数字阅读障碍较少;但对于数字难民和部分数字移民来说,他们的数字阅读素养普遍较低,容易出现“浅阅读”[35]“信息迷航”[36]等问题,存在着诸如信息资源检索、获取等障碍,其中信息检索是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衡量国民数字阅读素养的最重要因素,可见提升数字难民和部分数字移民读者群体的数字阅读素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数字难民和部分数字移民读者,图书馆不仅要提升其对数字阅读工具的掌握能力和对数字阅读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要提升其数字资源检索技能。

为培养用户的数字阅读素养,国内一方面积极加强阅读引导,开展以深阅读为核心的数字资源阅读推广,同时注重培养用户在数字阅读过程中的自觉性、自控性和深度阅读习惯[37];另一方面强调提高数字资源的可读性、易读性以改善数字阅读软环境[38]。国外也采取多种方式来提升用户的数字阅读素养,如通过改变网络用户的在线行为模式来提升用户的数字阅读素养以减轻信息迷航[39];通过元认知理论来修复用户对网络的负面情感,进而间接提升用户的数字阅读素养[40]等。此外,根据OECD 报告显示,性别与数字阅读素养具有一定关系,总体上,女性数字阅读素养高于男性[41]。因此对不同性别的读者群体,数字阅读素养培养的力度也要有所区别。

5 研究展望

结合上述对该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笔者认为,未来我国数字阅读领域的研究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5.1 数字阅读出现的新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系列主题有望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用户的阅读偏好随着数字工具的更新而不断变化,用户越来越倾向于接受互动性更强、检索更方便、携带更方便的数字阅读方式,数字阅读已成为许多用户首选的阅读方式。由于数字阅读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因此对其的研究也会常提常新。围绕其变化,未来对“微阅读”[42]“中阅读”[10]“绿色阅读”[43]“云阅读”[44]“拇指阅读”[10]等问题的新探讨,对数字鸿沟加剧、阅读娱乐化、阅读浅表化、阅读碎片化等阅读危机意识的思考,对数字时代下传统纸媒机构应对策略的探索,对数字难民数字阅读需求及其解决策略的研究,对数字阅读演变趋势——有声阅读的展望以及对数字阅读环境下用户阅读偏好变化(如阅读方式偏好互动化与社会化、阅读内容偏好动态化展示等)的分析都有可能成为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总体来看,目前该主题下还有许多研究空白有待填补,因此笔者认为该主题有必要也应该成为研究者深入研究的重点。

5.2 用户数字阅读素养研究有望引发研究者的持续关注

数字时代下,要推进人类阅读事业的进步,需要培育用户的数字阅读素养,进而提高用户的阅读能力。近年来,学者对数据素养[45]、视觉素养[46]、媒介素养[47]、信息素养[48]、元素养[49]等“素养”领域的研究表现出很高热情,数字阅读素养也不例外。从数量上看,国内外关于数字阅读的研究在逐年提升,但从内容来看,国内外研究都存在着研究角度过于宏观的弊端,研究成果中缺乏一些专项性、单一性的研究,因而不能准确说明用户的数字阅读素养情况。未来该主题有望在研究中进一步细化,如对用户数字阅读素养影响指标的构建研究,不同群体的数字阅读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各国数字阅读素养标准探究,图书馆数字阅读素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等都可能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5.3 “分享+”背景下数字阅读与付费信息行为的结合研究

自2016年迎来分享经济的发展元年,“分享+”与日俱增,数字阅读领域也不例外。分享阅读即社会化阅读,是指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多人在阅读过程中互动和分享的全新阅读模式[50]。作为分享阅读形式之一的阅读推广近年来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所谓阅读推广即推广阅读,其实质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采取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增强阅读的影响力度,使用户更有条件、更有意愿来参与相关的阅读活动[51]。当前关于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众多,如国内的“网络书香”[52]“阅读经典”[53]“扫码看书,百城共读”[54]等。此外,美国开展的“一城一书”“大阅读”[55],新加坡开展的“读吧!新加坡”[56],加拿大开展的“加拿大阅读”[57]等活动也是其典型代表,可见,阅读推广领域已有业界人士进入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然而分享阅读不仅包括免费的阅读推广也包括付费的信息行为,因此对数字阅读领域付费信息行为的研究也很有必要。但笔者在对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却较少发现关于数字阅读付费相关主题的研究,因此笔者认为未来关于数字阅读付费相关主题的研究诸如对数字阅读付费群体、付费内容的特征研究,对用户阅读付费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对用户阅读付费额度的波动范围探究,对付费数字阅读平台比较,对数字阅读领域中“打赏”“一元围观”等具体付费行为研究等都可能会成为未来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5.4 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阅读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阅读领域变亦不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容。近年来迎来发展元年的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火热,新技术在阅读领域的应用,将会为数字阅读的进步开辟一条新通道。由于虚拟现实(VR)技术具有构想性、互动性和沉浸性特征[58],因而它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数字阅读的束缚,使阅读行为从现实的二维平面世界转移到虚拟的三维立体世界,极大地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机器学习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新领域,它通过建立一个类似于人脑的神经网络来分析数据,按照人类的思维做出相关解释,进而形成易于人们理解的文字、图像或声音[59]。据调查,机器翻译及编码、解码原理已逐步扩展到机器阅读领域[60],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机器阅读未来可能会取得突破性进展[61],因此未来关于新技术在阅读领域中的应用有望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另一重点。

6 结 语

本文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在选取国内外数据样本时对文献类型进行了限制,仅选取了期刊文献而放弃了对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数据的收集,致使数据源不够充分,不能全面反映国内外数字阅读的研究热点。此外,在进行数据处理时没有充足的理论支持,具有一定主观性。但本文尚属探索性文章,旨在抛砖引玉,期望通过对国内外数字阅读研究热点的梳理与归纳,为未来研究者的深入研究或实践探索提供一定参考。

[1]Godelnik R.Millennials and the Sharing Economy: Lessons from a 'Buy Nothing New,Share Everything Month' Project[J].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2017,23(2):40-52.

[2]《2016年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摘要[EB/OL].[2017-02-06].http://www.sohu.com/a/134018623_476976.html.

[3]O'hara K,Sellen A.A Comparison of Reading Paper and Online Documents[C]//Proceedings of the ACM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CHI '97.ACM,1997: 335-342.

[4]Fortunati L,Vincent J.Sociological Insights on the Comparison of Writing/Reading on Paper with Writing/Reading Digitally[J].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014,31(1): 39-51.

[5]刘坤锋,王文韬,陈 雨.沉浸体验视角下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比较分析研究[J].图书馆,2016(10):58-62.

[6]Mangen A,Walgermo B R,Bronnick K.Reading Linear Texts on Paper Versus Computer Screen: Effect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3,58(2): 61-68.

[7]袁曦临,王 骏,刘 禄.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5):35-46.

[8]Nielen T M J,Smith G G,Sikkema-de Jong M T,et al.Digital Guidance for Susceptible Readers: Effects on Fifth Graders'Reading Motivation and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2018,56(1):48-73.

[9]周 钰,王 娟,陈 憬,等.信息载体影响文本阅读的实证研究:基于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比较[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5(10):21-26.

[10]沈 蔚.当代中国数字阅读的文化狂欢与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14,212(8):96-100.

[11]王 波.阅读推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定义——兼论如何认识和学习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案例[J].图书馆论坛,2015(10):1-7.

[12]Berube L.E-Books in Public Libraries: A Terminal or Termination Technology?[J].Interlending & Document Supply,2005,33(1):14-18.

[13]Huysmans F,Kleijnen E,Broekhof K,et al.The Library at School:Effects on Reading Attitude and Reading Frequency[J].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etrics,2013,14(2):142-156.

[14]谢 蓉,刘 炜,赵珊珊.试论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的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5):87-98.

[15]茆意宏.论手机移动阅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8(6):5-11.

[16]谢 强,刘术华.我国数字阅读最新发展及对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启示[J].图书馆,2017(1):24-27.

[17]倪 娟,张建芬.从长尾效应看移动数字阅读背景下图书馆的新服务[J].现代情报,2012,32(12):68-70.

[18]Bornet C A M.Narrative Recomposition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Reading[J].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2017(4):206.

[19]严贝妮,鞠昕蓉.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模式与创新研究[J].图书馆,2017(10):62-65,89.

[20]吴 丹,陆柳杏.移动阅读工具对大学生学术文献阅读效率的影响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7,1(1):64-72.

[21]王 宾,王 ,刘 谦.科技期刊网络全文平台阅读工具的应用——OJS Reading Tools[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137-1142.

[22]赵珊珊.国外数字阅读行为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5(10):118-124.

[23]Cull B W.Reading Revolutions:Online Digital Text and Implications for Reading in Academe[J].First Monday,2011(16):1-6.

[24]Tenopir C,King D W,Edwards S,et al.Electronic Journals and Changes in Scholarly Article Seeking and Reading Patterns[J].Aslib Proceedings,2009,61(1):5-32.

[25]Shabani A,Naderikharaji F,Reza Abedi M.Reading Behavior in Digital Environments among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Analysis of Demographic Factors in Iran[J].Library Review,2011,60(8):645-657.

[26]Hartzell G.The Principal's Perceptions of School Libraries and Teacher-Librarians[J].School Libraries Worldwide,2002,8(1):92.

[27]Leyva E M R.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the Reading and Information Practices of a University Student Community:The Case of UNAM[J].New Review of Libraries and Lifelong Learning,2003,4(1):137-157.

[28]严贝妮,汪东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研究:基于安徽省5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7(5):87-92.

[29]Chen C H,Ke H R.Digital Reading Behavior of LIS Graduate Students: A Case Study a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C]//Digital Libraries: Providing Quality Information: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Pacific Digital Libraries,ICADL 2015,Seoul,Korea,December 9-12,2015.Seoul:Proceedings.Springer,2015:296.

[30]Durant D M,Horava T.The Future of Reading and Academic Libraries[J].Portal: 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2015,15(1):5-27.

[31]张俐俐,李子运.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J].新世纪图书馆,2016(9):85-91.

[32]Shipp A E.Born Digital: Understanding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Digital Natives[J].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2010,13(5):270-272.

[33]Prensky M.Digital Natives,Digital Immigrants Part 1[J].On the Horizon,2001,9(5):1-6.

[34]袁 红,唐 娜.数字移民健康信息搜寻动机及感知障碍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36(2):67-72.

[35]任福兵.微时代浅阅读对网络信息危机生成的影响机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4):53-58.

[36]王焕景,张海燕.网络阅读中迷航现象的认知解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8(10):98-100.

[37]黄俊贵.社会阅读与图书馆服务[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95-97.

[38]滕玉石.全民阅读视域下大学生数字阅读倾向调查:以上海戏剧学院为例[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5(6):45-48.

[39]Huang C Y,Shen Y C,Chiang I,et al.Characterizing Web Users'Online Information Behavior[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58(13): 1988-1997.

[40]Spada M M,Langston B,Nikcevic A V,et al.The Role of Metacognitions in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8,24(5): 2325-2335.

[41]Publishing O.PISA 2009 Results: Students on Line.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Performance.Volume VI.[J].Oecd Publishing,2011(6):1-398(399).

[42]杨 沉.全民阅读视角中的微阅读推广建构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6(5):47-52.

[43]刘 军“.绿色阅读”好[N].光明日报,2014-07-24(8).

[44]张学军“.数字化”引领时代 “云阅读”改变生活[J].图书馆建设,2012(8):62-64.

[45]Koltay T.Data Literacy: In Search of a Name and Identity[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15,71(2):401-415.

[46]Force V L T.Visual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2012,7(3):97-104.

[47]Livingstone S.Media Literacy and the Challenge of New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J].The Communication Review,2004,7(1): 3-14.

[48]Bruce C S.Workplace Experience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9,19(1):33-47.

[49]杨鹤林.元素养: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新标准前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3):5-10.

[50]李 武,吴月华,刘 宇.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与行为之关系研究:以上海市初高中生微信阅读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3):61-68.

[51]张怀涛.阅读推广的概念与实施[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1):2-5.

[52]孟 然.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及其启示:以“网络书香”品牌活动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64-68.

[53]朱原谅,周 梅.“五维一体”的大学经典阅读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7(12):101-105.

[54]李东来,奚惠娟,方嘉瑶.扫码看书,百城共读:读屏时代的图书馆免费数字阅读入口[J].图书馆建设,2017(4):40-43.

[55]陈 雅,陆红如.中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比较与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1):77-85.

[56]袁家莉.由“读吧!新加坡”探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J].新世纪图书馆,2014(7):30-33.

[57]阎婷婷.加拿大全民阅读推广项目考察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6(2):77-80.

[58]狄 野.虚拟现实技术对数字阅读行为的影响研究[J].编辑之友,2016(12):23-26.

[59]陈星沅,姜文博,张培楠.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及模式识别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5(31):12-13.

[60]Bahdanau D,Cho K,Bengio Y.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by Jointly Learning to Align and Translate[J].Computer Science,2014(11):1-26

[61]邓 侃.深度学习下一个大的突破会是机器阅读吗?[EB/OL].[2017-08-25].http://tech.163.com/17/0219/15/CDL7L C8000098GJ5.html.

猜你喜欢
纸质图书馆数字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