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式独立性的判定
——以“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为例

2018-03-13 07:39,滕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语法结构构式代词

夏 军 ,滕 云

(1.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沈阳 110034;2.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

一、 构式独立性判定的必要性及其操作程序

所谓构式的独立性判定,即判定一个语法结构是否独立的语法构式。为什么要关心构式的独立性判定问题呢?有两大方面的原因。

(一)处理好构式独立性判定问题是构式语法理论建设的内在要求

1.构式的内涵中蕴含了构式的独立性判定

汉语构式研究普遍重视Goldberg(1995)构式定义中所阐述的构式的核心特征——非严格预测性/不可推测性(unpredictability),但对于这种不可推测性的理解总的来说不太全面:相对较多地强调了其“非下推性”(not strictly predictable from C’s component parts),却较少关注其“非旁推性”——结构性质不可由其他相关结构推测得知(not strictly predictable from other previously established constructions)。而“非旁推性”即意味着构式的独立性。因此,仅从构式自身的内涵来看,缺乏构式独立性判定的构式研究是不完整的。

2.对构式外延的全面系统把握需要构式的独立性判定

对汉语构式充分、完整的研究不仅要求全面研究其内涵,也要求全面把握其外延。而要全面把握汉语构式的外延并形成系统认识,前提必然是明确这一系统中的一个个要素的边界——也即处理好构式的独立性判定问题。

(二)处理好构式独立性判定问题是构式相关语言实践领域的迫切需求

随着近二十年来汉语构式研究的日益深入,相关成果不断积累,信息处理学界和语言教学界都亟待看到汉语构式知识系统化的成果。在语言教学领域,近些年已经出现了一部分类似构式词典的工具书(如刘德联,2005;张建新,2008;季益静,2011),但总的来说,所收词条范围均有极大的扩充余地,且都未明确将构式作为词典的描写对象。时代呼唤大规模的专门的构式工具书的编撰、构式知识库的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面对汉语构式的整体、系统描写问题,也就是上面我们所说的全面系统把握构式外延的问题。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在构式工具书、构式知识库中设立构式词条?如何吸收不同文献中涉及的可能存在交叉、包含关系的种种构式研究成果?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处理好构式的独立性判定问题。

构式的独立性判定问题绝不仅是针对一个个具体语法结构的分析判断问题,而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问题。其实质是通过梳理形形色色的构式(特别是形式相近、可能存在交叉或包含关系的构式)之间的关系,微观上明确一个个构式的边界,宏观上为构建构式整体系统奠定基础。它既是构式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构式相关的语言实践领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构式独立性判定的操作程序

怎样去判定一个语法结构是否独立的语法构式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独立的语法构式的基本特征,然后再依据该特征去安排分析步骤。

1.独立构式的两个基本特征

根据上文的论述,我们知道构式的核心特征是其不可推测性,具体又分为非下推性和非旁推性。这二者正是构式的两个基本特征。我们可以重新表述为非组合性和非从属性。

其一,非组合性(非下推性、涌现性)。这是向语法结构内部看,分析该语法结构与其组成部分的关系,看该语法结构整体的形式或意义可否均从其组成部分推导出来。

其二,非从属性(非旁推性、相对独立性)。这是向结构外部看,分析该语法结构与相关语法结构的关系,看其形式及意义能否均依据某个其他结构得到完全预测。

2.构式独立性判定的两个步骤

基于构式的非旁推性,我们可以认为,严格意义上,所有的构式都是独立构式,没有不独立的构式。①但由于学界对于“构式”一词有多种理解,这种严格意义上的理解只能是特定层面上的。详细情况可参见本文第二节对于构式独立性判定涉及的几组重要概念的阐述。因此,构式独立性判定的操作步骤实际上也就是构式研究的基本步骤。这就是依据构式两个基本特征所设立的两种判定。

其一,非组合性判定。在通俗意义上将之称为构式成立性判定。因为,通常认为具有该特征的语法结构就算得上是一个构式了。

其二,非从属性判定。又可以称为狭义的构式独立性判定。

理论上讲,非组合性和非从属性判定并无严格的先后次序。只是根据汉语学界一般做法,通常总是优先关注构式的非组合性。②相对而言,汉语语法学界迄今为止特别关注构式的成立性判定,这主要是因为构式的非组合性分析尤其具有语法学意义——研究语法表达式的结构组成与成分功能传递,而(狭义的)构式独立性判定相对而言更具有词汇学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谈构式成立性和(狭义的)构式独立性的时候,对“构式”一词的理解并不相同。在谈构式成立性的时候,“构式”可以指一个真实的语言片段(token),也可以指由各种语言片段中概括出来的包含变项的抽象的语法格式(type);而在谈构式独立性的时候,“构式”只能指抽象的语法格式。这意味着要清楚地论述构式独立性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厘清一些相关的语法概念。下面一节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构式独立性判定涉及的几组重要概念。

二、 构式独立性判定涉及的几组重要概念

根据我们的初步研究,要进行构式独立性判定,首先应明确以下几组相关概念。

(一)狭义构式vs广义构式;增效构式vs非增效构式

在构式语法研究中,对于“构式”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

在上文提及的Goldberg(1995)对于构式的经典定义中,构式是一个“形式-意义”配对并具有“非严格预测性/不可推测性(unpredictability)”。但依据Goldberg(2006)对于构式的新定义,所有的“形式-意义”配对(包括语素、词等)都是构式。

相对而言,前者是狭义构式,后者是广义构式。按照熊学亮(2009)的分析,依据是否存在“构式增效”(constructional synergy)或“乖戾”(idiosyncrasy),构式可以分为增效构式和非增效构式。增效构式即狭义构式,非增效构式则相当于广义构式中的非狭义构式部分。

汉语语法学界所关注的构式,通常都指的是狭义构式/增效构式。本文亦按此理解。

(二)能产性构式/框架构式vs非能产性构式/非框架构式

在构式语法实践中,构式还有能产性构式和非能产性构式的区分。所谓能产性构式,都是框架形式,框架中包含变项/可替换项,又可称为框架构式;所谓非能产性构式,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固定语,不含变项,又可称为非框架构式。

能产性构式/框架构式是汉语语法学界的主要关注对象,也是多数汉语语法学者默认的构式类型。本文亦从此解①也有研究是讨论非能产性构式/非框架构式的,如吴长安(2007)、张先亮、倪妙静(2015)等。我们认为,非能产性构式,即固定语,是传统词汇学的研究对象,而词汇中的部分复合词和固定语具有某种整体性是学界常识,赋予这部分对象以“构式”的名称,另行“包装”,意义不是太大。。

(三)构式实例vs构式模板

除了以上两小节所述的不同理解角度以外,如本文第一节所指出的,“构式”在另一个角度上又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既可以用来指一个真实的语言片段(如“去就去”“五块钱就五块钱”),也可以用来指从各种语言片段中概括出来的包含变项的语法格式(如“X+就+X”)。我们用构式实例和构式模板这两个术语来区分二者。构式实例即不含任何变项的具有构式性质(增效的能产性框式)的语法结构具体语例。构式模板是至少包含1个变项的具有构式性质的语法结构描写格式。

区分这二者对于构式的独立性判定具有重要意义,下文一系列与构式相关的概念的阐释都需要以此为基础。其实,Kay&Fillmore(1999)已经用两个不同的词区分了二者,构式实例和构式模板分别相当于其文中的construct和construction。

(四)上位构式vs下位构式

上位构式与下位构式(或曰父构式和子构式)均指的是构式模板,而非构式实例。

上位构式与下位构式相对,后者完全继承前者的内涵特征,并具有部分独特的形式和/或语义内涵。后者可概括为前者的一种,但并不能从前者得到完全预测(具有非从属性)。因此,二者各是不同的形式语义结合体,应视作不同的构式。例如:②本文语例来源以BCC语料库为主,少数来自CCL以及百度在线语料,个别为自造。

(1)吃也吃了,喝也喝了,该替我办事了吧!

(2)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你还要怎样?

我们从这两个例句中可以概括出一个构式模板:V1也V1了,V2也V2了(构式模板甲)。但拓展考察显示,还有如下的说法:

(3)肉也吃了,酒也喝了,该替我办事了吧!

(4)药也吃了,针也打了,病怎么还不好?

这又可以概括出另一个构式模板:X1也V1了,X2也V2了(构式模板乙)。

我们看到,在语义上,构式模板甲与构式模板乙并无差异;在形式上,构式模板乙涵盖构式模板甲,前者可以视为后者的一种特殊情形。但是前者这一形式特点(X1和V1、X2和V2相同)并不能完全从后者得到完全预测,也并非构式模板乙的所有实例都能转换成构式模板甲:例(1)相当于例(3)的转换形式,但例(4)无相应的构式模板乙形式。像这样一种情形,我们就认为构式模板乙和构式模板甲是上位构式和下位构式关系。下位构式具有非从属性,应和上位构式一同视为独立构式。

在构式工具书中,下位构式可以和上位构式一样单独立词条,但应以合适的方式说明二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区分主副词条,在上位构式的主词条下设立副词条来描写下位构式。③这种词条编写形式也是构式词典与其他一般语文工具书的差异之一。

(五)构式父模板vs构式子模板

构式父模板与构式子模板相对,二者也均是构式模板。但与上位构式和下位构式不同,父子模板是同一个构式,二者是对相关语言现象的不同层级的概括描写形式。例如:

(5)走就走 ,没有什么了不起!

(6)去就去 ,反正我们没有赌!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概括得出一个构式模板:V+就+V(构式模板甲)。但拓展考察显示,模板中的V也可以是其他成分,如:

(7)二中一,一百就一百吧,总比没有好。

(8)全聚德就全聚德,一顿饭能花我多少钱?

这就需要一个更具概括力的构式模板:X+就+X(构式模板乙)。构式模板乙中的X可以是V,也可以是名词、数量词语或其他成分。两个模板语义相同,形式上构式模板甲是构式模板乙的一个普通的子类,可以从后者得到完全的预测。这二者就是典型的构式父模板与构式子模板关系。

根据我们的初步研究,构式父模板和构式子模板的不同概括层级只体现在形式上,通常是构式父模板中有某个变项比构式子模板中相同位置的项目概括等级高(或者前者是变项,后者是常项;或者二者都是变项,但前者比后者更为概括)。在语义方面,构式父模板与构式子模板总是相同的。构式子模板具有从属性,没有资格在构式工具书中列为词条,充其量可以在构式父模板词条下作为分项展示语例的子类。

(六)构式整体vs构式局部

构式整体和构式局部相对。二者既可以是构式模板,也可以是构式实例。之所以需要这组概念,是因为有些看似构式的语法结构式,其使用并无独立性,总是依存于语境中的相关成分,所以应该将这些相关成分也纳入构式的描写当中,形成构式整体,而原先“貌似”一个独立构式的部分则只是构式局部。例如:

(9)掏钱的时候,徽因又犹豫了。好看是好看,买回去做什么用呢?

(10)工作是工作了,但他没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11)好看是好看,好吃是好吃,好看跟好吃不是一回事。

(12)工作是工作,家事是家事,别把工作和家事搅和到一块!

不难看出,例(9)(10)中的“好看是好看”“工作是工作”可以概括为一个构式模板“X+是+X”。这个构式模板是一个完整的构式模板。而例(11)(12)中的“好看是好看”“工作是工作”虽然也可以概括为“X+是+X”,但这个“X+是+X”其实是更大的构式模板“X+是+X,Y+是+Y”的一部分,只能算作构式局部,“X+是+X,Y+是+Y”才是构式整体。相应地,这里的构式实例也可以称为构式整体和构式局部。

构式局部显然不是独立构式,能作为独立构式的只能是构式整体。如果将构式局部当做独立构式来描写,语法形式和语义意义的对应关系就很难确立,必然要走弯路。上面的例子比较简单。语言中还存在复杂的情形。主要有两种:其一,构式局部形式比较显豁,而与之配合构成构式整体的另一部分或者形式特征不太突出,或者与当前关注的构式局部间隔较远,都容易被忽略。其二,存在残缺构式现象(见下文)。这都是构式研究中需要注意的。

(七)自立构式vs被嵌构式

有两组与构式整体、构式局部密切相关的概念。这里先说第一组——自立构式与被嵌构式。同样的语法结构式,单独表达是一个构式(自身是构式整体),被嵌入另一个大的结构体中(作为构式局部)则形成另一个构式。像这种情况,可以把前者叫做自立构式,后者叫做被嵌构式(完整的说法是被嵌的构式局部)。自立构式和被嵌构式既可以是构式模板,也可以是构式实例。像上一节例(9)(10)中的“好看是好看”“工作是工作”及其概括出来的“X+是+X”就是自立构式;而例(11)(12)中的“好看是好看”“工作是工作”及其概括出来的“X+是+X”就是被嵌构式。

只有自立构式具有构式独立性,被嵌构式没有构式独立性。自立构式、被嵌构式与构式整体、构式局部概念关系密切,但是关注角度不同。自立构式、被嵌构式的概念反映的是形式相同语义不同的两个/多个语法结构式(多义表达式)。构式整体、构式局部的概念更着眼于构式描写的完整性,不一定涉及多义表达式。并非每一个构式局部都有同形的自立构式。

(八)完整构式vs残缺构式

现在来说说与构式整体、构式局部密切相关的另一组概念——完整构式与残缺构式。

首先需要指出,构式整体、构式局部都既可能是构式模板,也可能是构式实例;而完整构式、残缺构式的概念只用来指构式实例。

所谓残缺构式,指在实际使用中用来表达构式整体语义的构式局部。与之相对的是完整构式。上文例(11)(12)中的“好看是好看,好吃是好吃”“工作是工作,家事是家事”都是完整构式。而修改得到的下面两例中的“好看是好看”“工作是工作”则是残缺构式。

(11‘)好看是好看,好看跟好吃不是一回事。

(12‘)工作是工作,别把工作和家事搅和到一块!

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残缺构式和完整构式一样,都可以起到独立的表达作用。但从构式描写分析的角度来看,只有完整构式才具有构式独立性,可以从中概括出构式模板来,在构式工具书中建立词条。而残缺构式的描写需要首先补足残缺部分,恢复为相应的完整构式。

残缺构式都是构式局部,是可以在一定语境下单用的构式局部;但构式局部未必都能在一定语境下单用,形成残缺构式。至于哪些构式局部可以成为残缺构式,哪些不能,还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在构式辞书编撰、构式知识库建设中,一个构式是否具有残缺构式形式,具有怎样的残缺构式形式,都是应当说明的。

(九)同义构式的若干子类区分维度

在构式描写中经常遇到同义构式现象。同义构式分为近形(形式相近)同义构式和远形(形式不相近)同义构式两种。其中近形同义构式可能涉及到构式的同一性问题,是构式独立性判定过程中尤须慎重对待的。对于确定不宜合并为一个构式的一组近形同义构式,最好能从内部构成机制、外部使用情况等角度做出恰当的区分。譬如,根据使用频率差异可以在一组同义构式中区分常用构式和偶用构式,根据语体特征差异又可分为书面语构式和口语构式,等等。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个案分析来展示构式独立性判定的过程。

三、 “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的非组合性判定

汉语常用副词“还”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由“还”构成的“(X)+比+Y+还+W”句式尤其令人关注(陆俭眀,1980;马真,1984/1988;殷志平,1995;沈家煊,2001;李杰,2003;文全民,2008;于立昌、夏群,2008)。但根据笔者目前所搜集的材料,尚未见有论著讨论过如下这种由疑问代词充当Y的现象——“(X)+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

(13)群众的庄稼和我们的庄稼同时受到严重威胁。水和时间比什么还宝贵。

(14)上班去得比谁还晚,走得比谁还早。

“(X)+比+Y+还+W”句式中的Y通常是指示确定对象的名词(词组)、动词(词组)等,X是与其具有相同语义类型的另一成分。通过与Y的对比参照,可以说明X的情况。但例(13)(14)中的Y均为疑问代词,且是非疑问用法,X与其对比的语义很难按照一般情况来理解。这种“(X)+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具有明显的构式特征。

那么,“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呢?①鉴于“X”并不总是结构核心成分,在许多实例中并不出现,以下研究中暂不考虑该成分。依据上文论述,我们先来分析该结构的非组合性。

(一)“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的构成分析

1.结构中的疑问代词

考察显示,能进入“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的疑问代词限于代体词。最常见的是泛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什么”“啥”、指人的疑问代词“谁”;此外,还有指处所的“哪儿”“哪里”。例如:

(15)这个婆婆真是可爱得紧,说风是风,心情变得比什么还快。

(16)我听到之后比什么还高兴,既然妹妹还有穿新衣的心情,癌症一定吞噬不了她。

(17)封疆大吏平日自称深受国恩,誓必肝脑涂地以报的,逃得比谁还快。

(18)有时,在我们处长面前却特别积极,话比谁还多。

(19)做个月子比啥还辛苦!

(20)服务很不咋的,吧台那个姐,脸拉的比啥还长,跟她说句话让帮忙接个水,那个不情愿。

(21)这帮小偷就仗着轻轨人多,以前红旗街桂林路比哪儿还严重,过个马路都能给你偷了。

(22)这里的美女听说比哪里还多,更多一份热情似火。

时间疑问代词“多会儿”不能进入结构。与疑问代词“多会儿”语义相当的词组“什么时候”可以进入结构。例如:

(23)午饭后,大热的长天,自然都要睡午觉的;这时市上比什么时候还静得有趣,可是乡下人在田间生活,却大大的相反,因为这六月正是乡下人不能偷懒的时期。

(24)这么一折腾,头脑比什么时候还清醒。

但“比+疑问代词+名词+还+W”从形式上看已不再属于“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二者之间的关系正是后文要探讨的。

“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中的疑问代词有时还可以是叠用形式。例如:

(25)我被冤枉了,我冤死了,我比窦娥还冤,我比什么什么还冤。

(26)3月5号投递的,13号还没到,打投诉电话,北京的让找山东的,山东的让找北京的,比啥啥还官僚,怪不得占这么好的资源还没有小快递公司做的好。

(27)如果我知道有曝光的一天,我的文章绝对不会如此写的,我一定把自己写的,比东施还丑,比谁谁还恶心,然后用我虽然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来吸引大家。

上述“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中的这些疑问代词都不表示疑问,也不是学界经常谈到的疑问代词的遍指/任指用法(吕叔湘,1944/1982;朱德熙,1982;邵敬敏、赵秀凤,1989),而是一种兼具虚指和特指特征的特殊用法。所谓虚指,相对于实指而言,就是不指称/无意去指称现实中的某个具体对象,而非相反;所谓特指,相对于遍指/任指而言,是指称某一个特定的对象,而非特定范围的全体对象或任意一个对象。这种用法大致可以称为虚特指用法,是对虚拟世界中特定对象的指称(大致相当于邵敬敏、赵秀凤(1989)所说的“借指性”用法)。①汉语学界对于指称的研究众说纷纭(参看陈平,1987;王红旗,2004;等等),本文也无意于全面讨论汉语的指称系统问题。这里仅是为了说明相关的现象,从两个相关的角度对所涉及的指称现象做了基本的区分。

2.结构中的W

相对说来,“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中W的情况比较简单,通常是具有性状义的陈述性成分。但有一种特殊情况值得注意:W可以与疑问代词同形。譬如:

(28)呵呵,每天忙得比什么还什么,只能在叠纸片的时候听会歌了。

(29)后面那些小男孩就开始说现在女孩子……表面看起来单纯,其实比什么还什么。楼主自然不同意他们这观点,毕竟我看到身边好几个小女孩子都是很规矩的。

(30)兄弟,计划永远没有变化来的块的我也想过啊!谁知道物价现在涨得比什么还什么呢。

据此,“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实际上应该分为两种形式:比+疑问代词+还+AP/VP(甲式)、比+疑问代词+还+疑问代词(乙式)。但严格说来,乙式已经具有不同于甲式的独特形式,分别分析二者更有利于我们看清相关现象。鉴于甲式占该类语例绝大多数,本节以下讨论的“比+疑问代词+还+W”仅限于甲式,乙式的情况则放在下一节讨论。

(二)结构的语义分析

我们通过变换分析发现,“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的实例基本都可以变换为“极其/特别/最+W”“太W了”。从上文选取几例变换如下:

(13‘)群众的庄稼和我们的庄稼同时受到严重威胁。水和时间极其宝贵/太宝贵了!

(14‘)上班去得特别晚走得特别早!

(15‘)这个婆婆真是可爱得紧,说风是风,心情变得极快。

(18‘)有时,在我们处长面前却特别积极,话特别多。

(21‘)这帮小偷就仗着轻轨人多,以前红旗街桂林路最严重,过个马路都能给你偷了。

(22‘)这里的美女听说特别多,更多一份热情似火。

(26‘)3月5号投递的,13号还没到,打投诉电话,北京的让找山东的,山东的让找北京的,太官僚了!怪不得占这么好的资源还没有小快递公司做的好。

可见,“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的语义基本相当于“极其/特别/最+W”“太W了”,表达的是一种极度夸张的主观大量,具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但与“极其+W”相比,“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具有突出的非正式、非典雅(便俗)语体特征(冯胜利,2010)。与“特别+W”“最+W”“太+W+了”等相比,“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可与这几者互相替换,但这几者彼此之间却并不总能互相替换,这显示出“比+疑问代词+还+W”表义的模糊性/多能性。

(三)小结

本节分析显示,“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的主观大量语义和及其语体特征均无法从其组成部分完全预测出来,因此可以认为其具有非组合性特征。通俗地说,认为这一语法结构是构式的说法是成立的(具有构式成立性)。该结构中疑问代词的虚特指用法特征也可以认为是这一结构所赋予的。

我们也发现,对“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的描写必然会涉及一些相关的语法结构,譬如“比+疑问代词+名词+还+W”“比+疑问代词+还+疑问代词”,这要求我们必须理清这些相关格式之间的关系。而这正是构式独立性判定工作的核心内容——构式非从属性判定。

四、 “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的非从属性判定

构式的非从属性判定,就是将与当前关注构式可能具有上下位构式关系、构式父子模板关系、形式语义接近关系等密切关系的语法结构逐一拿来与之作对比分析,确定其间的关系。

(一)与“比+疑问代词+还+W”关系密切的语法结构

根据我们的考察,与“比+疑问代词+还+W”关系密切的语法结构至少有如下几个:A.比+Y+还+W;B.比+疑问指代成分+还+W;C.比+疑问代词+还+疑问代词;D.比+疑问代词+都+W。为便于称述,我们将“比+疑问代词+还+W”也同样编码为E。

以下我们逐一分析E结构与A结构、B结构、C结构、D结构的关系。

(二)E结构(比+疑问代词+还+W)与A结构(比+Y+还+W)的关系

在学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首先依据重音的不同,将“比+Y+还+W”分为甲乙两类不同的结构。甲类重音在“还”,表示递进比较语义。乙类重音在“Y”,表示主观大量语义,具体又有三种附加语义:a.近似赋值:这条蛇比碗口还粗;b.反常表达:这个妈妈比女儿还年轻;c.极度夸张:挣几块钱比登天还难。

鉴于E结构的重音在疑问代词(相当于Y的位置),我们这里所比较的A结构限于乙类(以下表述中默认A结构为其乙类)。从形式上看,E结构可看作A结构的一种情形。从语义上看,E结构的表义类型相当于A结构的第三种。虽然E结构的语义是A结构可以表达的三种语义类型之一,但可以认为E结构的形式唯一确定地表达一种语义(极度夸张),已经是一种特定的形式语义结合体了。E结构与A结构应视为两个不同的形式语义结合体,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构式。因为,即便我们知道E结构是A结构的一类,也不能从A结构的性质完全预测E结构的性质。因此,E结构具有非从属性,不应视为A结构的构式子模板,而可能是其下位构式(或其下位构式的构式子模板)。而且,E结构另有突出的非正式、非典雅(便俗)语体特征,这是A结构所没有的。A结构虽然也具有口语性,但并不总是具有突出的非典雅(便俗)语体特征(如“这份责任比泰山还重!”)。这也是E结构作为一个独立的构式的一个辅证。

但是,仅凭这一点,能否说明E结构就是独立的语法构式呢?还不能。这只能证明E结构与A结构是不同的构式。假使E结构是独立构式的话,它与A结构是下位构式与上位构式的关系;我们还需要继续考察是否存在E构式的构式父模板,如果有的话,E构式只能算作其构式子模板,而非独立的构式。

(三)E结构(比+疑问代词+还+W)与B结构(比+疑问指代成分+还+W)的关系

我们在考察“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时发现,有时候表示相同的语义,在疑问代词的位置还可以有“疑问代词+名词”“疑问代词+量词”等其他疑问指代成分。从表义角度来看,这些成分有泛指一切事物的,也有指人的、指处所的、指时间的(如例(23)(24))、指特定的某类事物的。例如:

(31)脸面可是比什么东西还重要。

(32)老七一温存体贴起来,比什么人还要仔细。

(33)凡是有当官的有钱的犯错的新闻,跟帖比哪个还快,骂得比哪个还凶。

(34)联想最火爆的不是销售的地方,投诉维修的地方比什么地方还火爆!

(35)不是什么法宝,但又比什么法宝还厉害。

形式上,E结构包含于B结构。语义表达功能上,二者相同。像这样的情况,二者应视为同一个构式,是概括层级不同的构式模板。B结构是构式父模板,E结构是构式子模板。

就目前情况而言,已可判定E结构不是独立的语法构式。

(四)E结构(比+疑问代词+还+W)与C结构(比+疑问代词+还+疑问代词)的关系

从形式上看,C结构大致可以看作E结构的一类实例。但C结构中前后两个变项相同,这是较为特异的形式特征。从语义上看,E结构基本都可以变换为“极其+W”,在原位置上充当谓语或补语。而C结构表达的语义则不能是“极其+W(疑问代词)”。其语义解读分两种情况:其一,整体变换为“极其+某个性状义成分(具体是什么,取决于上下文)”,充当谓语或状态补语;其二,整体变换为 “不得了”“极了”,在具有性状义的谓词性成分后充当程度补语。前一种情况跟E结构相似,不同的是,“极其”修饰的(由疑问代词称代的)性状义成分需要在语境中寻找。如例(29)(30)中的“比+疑问代词+还+疑问代词”可变换如下:

(29‘)……表面看起来单纯,其实非常放荡。……

(30‘)兄弟,计划永远没有变化来的块的我也想过啊!谁知道物价现在涨得太快了。

后一种情况下,C结构整体成了单纯的程度说明语。如例(28)可变换如下:

(28‘)呵呵,每天忙得不得了/忙极了,只能在叠纸片的时候听会歌了。

这种情况下,C结构可以变换为“AP极了”“极其AP”。这是一般的C结构所没有的变换。因此,C结构似应再进一步分化为:“比+疑问代词+还+疑问代词(不包括前有‘AP+得’的情况)”(C1)、“(AP+得+)比+疑问代词+还+疑问代词”(C2)。C1中的两个疑问代词分别是比较项和性状义成分的代替项,而C2中的两个疑问代词已经没有具体指称,“比+疑问代词+还+疑问代词”已经具有了某种整体性,成了单纯的程度说明语。我们进而可以考虑将C2看做更大的构式“AP+得+比+疑问代词+还+疑问代词”的一部分。因为C2的使用只能存在于这唯一的场合,其自身不宜看作一个完整的构式。“AP+得+比+疑问代词+还+疑问代词”可以看作与E结构相关的另一个值得单独看待的结构F——AP+得+比+疑问代词+还+疑问代词。C2结构应视为F结构的局部。二者是完整构式和局部构式的关系。①这里姑且忽略F结构自身也是构式局部的可能。

总结一下:C结构应分为C1和C2两个不同的语言表达式。C1结构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概括为E结构的一类,但因为“还”前后两个变项相同,具有独特的形式特征,应视为与E结构不同的构式——E结构是上位构式,C1结构是下位构式。C2结构不是完整构式,而是F结构的局部。E结构与F结构是两个不同的构式,F结构的局部C2只能勉强算作E结构的下位构式。

(五)E结构(比+疑问代词+还+W)与D结构(比+疑问代词+都+W)的关系

从语感上来看,“比+疑问代词+还+W”构式又似乎可看作“比+疑问代词+都+W”构式的一种变体,甚至误用。根据初步调查,按照一般人的语感,同一语境下的“比+疑问代词+还+W”大都可以用“比+疑问代词+都+W”代替,并且后者的语感更自然。例如:

(13“)群众的庄稼和我们的庄稼同时受到严重威胁。水和时间比什么都宝贵。

(14“)上班去得比谁都晚,走得比谁都早。

(15“)这个婆婆真是可爱得紧,说风是风,心情变得比什么都快。

但二者还是应看作不同的构式,首先,没有确凿理由证明E结构的使用是一种误用。从语料调查情况看来,该构式的使用确实远不如D结构多,但实际用例数尚没有少到可以被忽略的地步。其语感虽然总的来说不如D结构自然,却也不至于都被认为不自然。功能相当的表达式,彼此使用频率、使用人群(以至接受程度)有差异,应该是语言中的常见现象。其次,虽然两者都表达了主观大量语义,但形成机制并不相同。D结构中的疑问代词须按遍指来理解,如例(1“),主观大量来自于比较中对全体对象(严格说是全体对象中除去自身的部分)相关性质的超越。而E结构中的疑问代词不能按照遍指来理解,只能按特定对象的指代来理解,主观大量来自比较中对另一个(没有明说的、在比较对象序列上等级相当高的)对象相关性质的超越。①扩大一点儿来看,依据笔者的语感,“比+Y+还+W”(A结构)中的Y均不可由遍指成分充当,而“比+Y+都+W”中的Y可以。BCC语料库检索显示,“……比任何人还……”固然有少许用例,但远不能跟“……比任何人都……”相比。综合判断分析,“比+表遍指成分+还+W”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符合一般语感的用法。因此,D结构与E结构应视为两个不同的构式,且非上下位构式,后者也不是前者的误用。这两个构式形式相近、功能相当,应处理为近形同义构式。二者在使用频率、接受度方面均有差异:D结构是常用构式,E结构是偶用构式。②这种常用、偶用的区别很可能有个人甚至地区差异。我们的说法是从总体上笼统而言的。

(六)小结

总结本节考察结果可知:

(1)E结构(比+疑问代词+还+W)不具有构式独立性,它只是B结构的构式子模板。

(2)B结构是A结构的下位构式、C结构(C1)的上位构式,这三者是不同层级的上下位构式,是三个独立构式。

(3)构式B(包含E)、A、C1与构式D是同义构式,后者是常用构式,前者均为偶用构式。

(4)C1结构与C2结构是自立构式与被嵌构式的关系。

(5)C2结构与F结构是构式整体与构式局部的关系。

如图1:

图1 “比+疑问代词+还+W”及相关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

五、 总结

本文从理论需求和实践需求出发,论述了构式独立性判定的必要性,指出构式独立性判定的两个步骤——非组合性判定和非从属性判定,并阐释了构式独立性判定涉及的几组重要的概念:狭义构式和广义构式、增效构式和非增效构式、能产性构式/框架构式和非能产性构式/非框架构式、构式模板和构式实例、上位构式和下位构式、构式父模板和构式子模板、构式整体和构式局部、自立构式和被嵌构式、完整构式和残缺构式、近形同义构式和远形同义构式,等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比+疑问代词+还+W”结构为例,通过大量语料分析和对相关结构的分析对比,证明该结构具有非组合性,但不具有非从属性,是“比+疑问指代成分+还+W”结构的构式子模板,并梳理了几种相关语法结构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个案研究在汉语复杂构式、构式群描写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要形成对相关问题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还有待学界在深入研究更多个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

[1] 陈平.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J].中国语文,1987(2):62-67.

[2] 冯胜利.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J].中国语文,2010(5):400-412.

[3] 季益静.边听边记HSK口语固定表达式[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4] 李杰.“X比Y还W”格式的语义类型及结构特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1):72-74.

[5] 刘德联,刘晓雨.汉语口语常用句式例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刘国辉.构式语法的“构式”之辩[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1-5,22.

[7] 陆俭眀.“还”和“更”[M]//语言学论丛:第六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91-209.

[8] 马真.程度副词在表示程度比较的句式中的分布情况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1988(2).

[9] 邵敬敏.“连A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J].语言科学,2008(4):352-358.

[10] 邵敬敏,赵秀凤.“什么”非疑问用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26-40.

[11] 沈家煊.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J].中国语文,2001(6):483-493.

[12] 王红旗.功能语法指称分类之我见[J].世界汉语教学,2004(2):3-12.

[13] 王望妮,孙志农.试论构式语法中的“构式”[J].外语教学,2008(6):47-50.

[14] 吴长安.“爱咋咋地”的构式特点[J].汉语学习,2007(6):31-34.

[15] 夏军.凸显例外与淡化例外——“全称否定式+‘只’[ ] ”构式的逻辑与认知分析[J].当代修辞学,2014(5):69-75.

[16] 熊学亮.增效构式与非增效构式:从Goldberg的两个定义说起[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5):323-328.

[17] 殷志平.“X比Y还W”的两种功能[J].中国语文,1995(2):105-106.

[18] 于立昌,夏群.比较句和比拟句试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1):14-18.

[19] 张建新.汉语口语常用格式例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20] 张先亮,倪妙静 .试论恍悟义构式“我说呢”[J].世界汉语教学,2015(2):211-220.

[21] Adele E Goldberg.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22] Adele E Goldberg. Constructions at Work[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23] Martin Hilpert. Construction Gramma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nglish[M].Edinn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14.

[24] Paul Kay, Charles J. Fillmore.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and Linguistic Generalizations: The What’s X doing Y?Construction [J]. Language, 1999,75(1): 1-33.

[25] Vyvyan Evans, Melanie Green. Cognitive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Edinn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

猜你喜欢
语法结构构式代词
代词(一)
代词(二)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要多X有多X”的构式分析
长沙方言中的特色词尾
浅析古代汉语的名词动用
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大学英语B级等级考试词汇用法和语法结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