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瑜伽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8-03-13 11:12姜艳红
体育时空 2017年11期
关键词:瑜伽教学效果动作

姜艳红

一、前言

瑜伽运动起源于古印度,融合了体操、舞蹈等众多体育因素的运动项目,在传入中国后迅速与我国传统的太极、中医等文化因素相结合,逐渐成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运动项目。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面临教学内容单一的考验,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风潮中瑜伽运动的引入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迅速在大学女生中流行开来。瑜伽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还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具体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瑜伽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二、當前高校瑜伽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瑜伽教学易发运动损伤问题

瑜伽运动非常强调身体柔韧性,在训练过程中往往需要挑战自身的柔软性极限,由此造成的身体损伤不同于直观可见的伤害,一般都是软组织损伤,而软组织伤害在日常训练中影响不大,而且在就医是也容易被医生忽视,但是这种伤害对机体的长远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包括肌肉拉伤、韧带拉伤、软骨损伤、关节损伤等在内的软组织损伤会给机体带来滞后的疼痛感,不同于篮球、足球等运动时出现的损伤在第一时间反映出影响,疼痛滞后往往在瑜伽运动后几天甚至几周内才充分体现出来。这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是高校瑜伽教学中易发的问题,而且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学生瑜伽运动基础参差不齐

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参与瑜伽运动学习有很大比重是感觉瑜伽运动非常新奇时尚,对于自身是否适合瑜伽运动认识不足,因此容易在具体运动中出现问题。平衡性、灵活性、柔韧性是学习瑜伽运动的基本要求,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而盲目跟风参与瑜伽运动即使能够免于运动损伤的困扰,做出的动作也会缺乏美感。以最典型的瑜伽动作“手触脚式”为例,作为瑜伽运动最为基础最为常见的训练动作之一,手触脚式要求学生在配合呼吸的过程中缓慢弯曲身体,最终完成双腿伸直、双手触双脚后侧、前额接触双腿的系列动作,如果本身有着良好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大学生在做这一动作时会非常舒展流畅且较为轻松,反之则会造成动作不到位,外观也不优雅,学生由于失败也会对自己是否适合瑜伽运动产生困惑。

(三)教学方法乏味单一

教学方法乏味单一是高校体育教学广泛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瑜伽运动作为新兴校园体育项目,对学生有着充分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但是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是单一化程式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则很可能对瑜伽运动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失去兴趣。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校瑜伽课堂教学一般是“三步走”的程序,首先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冥想打坐充分放松身体,然后教师演示基本动作,让学生细加体会,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反复练习技术动作。这一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但是过于程式化,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而且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也无法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教学效果反而受到影响。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师生互动的空间,教师和学生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认可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得不到满足,瑜伽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三、解决高校瑜伽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瑜伽教师队伍水平

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是解决当前我国高校瑜伽教学问题的关键。由于长期以来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依然存在,高素质、专业化的瑜伽教师队伍尚未完全建立,甚至有些高校的瑜伽教师是体操、舞蹈等教师兼任,教师瑜伽专业水平得不到保证,教学效果自然受到影响。为此,首先要加强对现有高校瑜伽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教师对瑜伽运动的理解和瑜伽教学的水平,其次要重视瑜伽教师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通过充分发挥个人魅力让学生信服并充分配合瑜伽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高校瑜伽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优化瑜伽教学环境与方法

优化瑜伽教学环境是保障高校瑜伽课堂教学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瑜伽运动需要安静通风的场地条件,室外教学无法保证安静,舞蹈教室又会因为墙上的镜子分散学生注意力,因此必须要选择非常适合瑜伽运动开展的教学环境。优化瑜伽教学方法是要求瑜伽教师能够通过改善瑜伽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进行适度有效的瑜伽教学训练;通过对学生特点的观察为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体位;加强对冥想教学的重视,确保冥想教学法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瑜伽运动,让学生在瑜伽学习中获取信心和技能,收获平和的心理状态,完善心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瑜伽教学效果动作
Hello White瑜伽馆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练瑜伽,悠着点
动作描写要具体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