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创新的新五位一体刍议

2018-03-13 12:31崔锁江刘倩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方法论革命

崔锁江 刘倩

【摘 要】 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创新,具有一定的标定历史时期的功能。但是,“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创新”更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可以分别概括为革命思想、建设思想、改革思想、发展思想、创新思想。这五种思想贯穿于中共党史的始终,具有相互融合的性质,并含有形成新的五位一体的趋势。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创新的五位一体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五位一体分别构成了社会历史的横向与纵向,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展开的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

【关键词】 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创新;方法论;五位一体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党的十九大报告等多个场合使用了“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1]“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等话语。“革命、建设、改革”有内在的体系性与逻辑性,已经成为概括中共党史的“三位一体”。本文认为,“革命、建设、改革”有发展为“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创新”五位一体的趋势,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创新五位一体研究综述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以“革命·建设·改革——中国共产党90年”为主题的人文社会科学论坛。有的学者就把“革命、建设、改革”比作中共党史的三件大事。有的学者就对以“革命、建设、改革”作为中共党史重大历史时期的内在联系进行梳理。[2]张浩提出“革命、建设和改革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并不仅仅是一个历时性的存在,而且还是一个共时性的存在。”[3]他深入挖掘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的“建设思想”与“改革思想”。王伟光认为:“毛泽东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形成的历史和逻辑的起点,而且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条指导原则。”[4]这就为在新时代继续学习、继承、坚持毛泽东思想提供了思考。有学者关注到“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新论述”。[5]这是把“革命精神”作为思想方法运用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去。段华明提出:“创新是赢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真谛。”[6]这就把创新思想与革命、建设、改革统一起来。“改革创新”、创新发展、改革发展等新话语体系也普遍使用开来。“改革发展创新”越来越成为一种固定组合与用法。可见,五位一体的思想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

革命思想贯穿中共党史的始终。革命思想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同样具有着鲜活的生命力。2017年,针对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告别革命”错误思潮,习近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使用“伟大革命”的措辞。2018年,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党,并强调了“自我革命”。可见,“革命”一词又回到了“改革开放”的大语境之中。“自我革命”的说法越来越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思想

建设思想贯穿中共党史的始终。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义革命中进行了根据地建设、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等一系列建设。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已经逐渐涉及到建设思想。“建设”作为方法论而言,就不仅包括经济建设,也包括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军队与国防建设等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都构成了“建设”的应有之义。

四、中国共产党的改革思想

改革思想贯穿中共党史的始终。革命战争年代尽管没有“改革”一词,但是中国共产党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一系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是一味地沿着苏俄革命模式与共产国际的指令进行革命,而是通过“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这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以往经验的大胆借鉴与改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依然具有改革精神,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本身就有“改革”之义。但“改革”特指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可见,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重要思想方法。

五、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思想

发展思想贯穿中共党史的始终,浸透于革命、建设、改革、创新的历程之中。中国革命并不是苏俄式的城市中心论、一次革命论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与过程。这构成与革命相关的发展思想,尤其是以弱胜强、持久战、游击战等内容都是适应当时环境的“革命发展”理论。邓小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把“和平与发展”确立成为世界性的时代主题。“发展”成为历史时期划分的重要标志。江泽民提出:“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思想,并把发展作为核心命题。由此可见,发展构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发展”被定义为时代主题。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并且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频词汇。

六、中国共产党的创新思想

创新思想贯穿于中共党史的始终。在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自身国情,创新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创新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随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新性地完成了两弹一星等一系列伟大的工程,创造性地完成了中国的重化工阶段的任务。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创新性地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在坚持以发展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同时,创新越来越成为驱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创新”,具有强烈的理论创新性。党中央还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创新为首要的发展理念,并且提出了五大创新理念。“创新”已经构成了新的时代主题。“改革创新”被定义为“时代精神”。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也由原来注重数量的粗放型、投资拉动型经济转换到“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协同、绿色、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也细化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等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驱动战略”。随着中国经济建设越来越注重“高质量发展”“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诉求与动能,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时代精神之一。

七、结语: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创新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新五位一体

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创新的五位一体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五位一体分别构成了社会历史的横向与纵向,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展开的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五种思想也有不同的侧重。只有实现五种思想的充分融合与综合运用,才能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外文出版社,2014.29.

[2] 戴木才.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一项“完整事业”?[J].红旗文稿,2015(9).

[3] 张浩.革命·建设·改革: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三重奏[J].新疆社科论坛,2011(3)8-13.

[4] 王伟光.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J].中国社会科学,2013(12)6-23.

[5] 時玉柱.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新论述[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7(2)59-65.

[6] 段华明.创新是赢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真谛[N].南方日报,2011-6-27.

【作者简介】

崔锁江(1977.12—)男,汉族,河北无极人,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博士,衡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刘 倩(1984.1—)女,汉族,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方法论革命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中国的出行革命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