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宫与乾隆的期颐之梦

2018-03-14 05:50王子林
紫禁城 2018年2期
关键词:太上皇五福乾隆皇帝

王子林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馆员

致政冀期颐

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年),在太上皇宫落成之时,乾隆皇帝率领群臣至宁寿宫区,踌躇满志,作《经筵罢因至宁寿宫》诗:

讲学勤兹日,引年待异时。文臣胥燕见,荩旅扈追随。步辇乘暇耳,耆宫遂幸之。旧名袭宁寿,致政冀期颐。居此应无事,而今尚有为。筹民及律己,衍义示忱辞。

在这首诗中,乾隆皇帝首次透露出了他要活到一百岁的愿望。

期颐,出自《礼记·曲礼上第一》:「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期颐,指百岁之人。期,郑玄注曰「犹要也」;颐,朱熹注曰「周匝之义」,即圆满。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现在勤开经筵,是怕年老有学问的讲官辞官退休。经筵结束后,乾隆皇帝赐茶文渊阁,令讲官和所有听讲的各部院大臣随往,御前大臣和侍卫等也都跟随扈从,然后到新落成的太上皇宫察视。乾隆皇帝向众大臣解释说太上皇宫名宁寿是沿袭了康熙时的旧名,是希冀自己归政后能活百岁。人生以百年为期,人能活到一百岁即获得圆满了。「致政冀期颐」才是乾隆皇帝建太上皇宫「以大终」的目标。

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乾隆皇帝归政,实现了他即位时许下的诺言。他与大臣们作《洪范九五福之五曰考终命联句有序》诗,在诗中,大臣联句曰:「昧爽御门心罔间,月当几望积期颐(圣寿今年八旬有五,再十五年正当圣寿百龄,期颐鸿庆,从此亿秭京垓,纪算无极)。」大臣们说皇上今年八十五岁,再过十五年就是一百岁了。大臣们期待乾隆皇帝百岁大庆的到来。

嘉庆二年(一七九七年),八十八岁高龄的乾隆皇帝最后一次来到乐寿堂,欣然挥笔写下《新正乐寿堂》诗一首,诗曰:「向曾计岁以居此,归政兹仍训政该。物理人情在开示,久安长治要栽培。寝兴六十养心惯,耄耋迟回乐寿来。斯后弗当计岁已,敬承天眷一心恢。」诗中注称:「今予年近九旬,康强训政,若将来幸越期颐,或稍觉倦勤,即当迁居于此,以享大年。闲静之乐然,惟敬待天恩,弗当豫计岁月耳。」

乾隆皇帝本来打算归政后即入住太上皇宫乐寿堂过太上皇的生活,但想到子皇帝刚初登大宝,用人理政还不像他那样有经验,况且自己精神强健,怎么能够忍心贪图享乐呢?故而训政筹谋,

此匾为乾隆皇帝为和硕宝亲王时亲笔所书,崇敬殿原为乾隆皇帝为皇子时的居所。待子皇帝熟练掌握了治理国家之道时,自己才能放心归政。这难道不是子皇帝的福气吗?同时也是自己的福气,也是天下臣民的福气!乾隆皇帝称他即位以来,居养心殿六十余年,没有出现什么差错,故一如既往仍居养心殿训政。今年近九旬,身体康健,若将来有幸活至百岁,即当迁居乐寿堂,以享天年。所以,在乾隆皇帝的计划中,太上皇宫是要等到他活到一百岁时才入住的。一百岁是人生的圆满,乾隆皇帝希望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结局。但能否活到一百岁不是他说了算的,所以他只能「惟敬待天恩」。

长寿的本义

什么是长寿?

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大舜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整年为百姓勤劳,一点也不为自己。《孟子·公孙丑上》亦曰:「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故《中庸》解释说:「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称大舜伟大是因为他与人为善,具有善的品德即为大德,故大德者必长寿。

乾隆皇帝要做一名像大舜那样的大德者。

乾隆皇帝年少时,就立志要像大舜那样「乐取于人以为善」。十六岁的弘历把圆明园的桃花坞书屋命名为「乐善堂」,作《乐善堂记》一文,以言心志:「颜之曰乐善堂者,盖取大舜乐取于人以为善之意也。」要像大舜那样与人为善。孟子说:「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听到一句善良的话,亲见一次善行,就会像江河决堤那样去推行,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作《宁寿宫铭》,称「始予一人,寿同黔黎」。长寿的本意就是与民同长寿,故《八旬万寿盛典》称:「筹添南极应无算,亿万人增亿万年。」

清乾隆 御笔宁寿宫铭贴落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乾隆花园(宁寿宫区域)鸟瞰示意图

长寿与太上皇宫

乾隆皇帝过完六十大寿后,即着手开始营建他的太上皇宫,称:「汉唐太上那须数,尧舜传心是所钦。」汉高祖的父亲刘太公和唐代的太上皇们(高祖、睿宗、玄宗)都不是他学习的榜样,也不值得称赞,唯有尧禅位于舜时所说的话,才是他所钦佩和学习的。《论语·尧曰》记载尧让位给舜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让舜要牢记上天之命,不能让天下百姓穷困。因此乾隆皇帝的太上皇宫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座太上皇宫。

如何利用建筑来传达他与民长寿这一理想呢?

乾隆皇帝有意于中轴上布置了六座宫殿: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六个横划正好是一个坤卦,故太上皇宫的后门命名为「贞顺门」,取自《周易》坤卦之义,意谓「贞固不动,以顺承天」。与坤宁宫后「顺贞门」同义。顺承天则可「迓天休」

即迎接天赐给的大福,逆天则「天禄永终」。所谓「顺承天」,是因为「天地有大德曰生」,天是主张生的,是善的,如阳光一样把善施予普天之下,万物才得以生长。天的大德就是「善」,所以要承天之德,把善施予百姓,这样才能长寿,达到百年期颐的人生圆满境界。

福征敛锡— 皇极殿

皇极,出自《尚书》:「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意思是说上天建立的最高标准就是要把五福施予百姓。坤顺承天,要求最高统治者要效法上天,把五福施予百姓,这应作为统治者的最高目标。乾隆皇帝《新葺宁寿宫落成新正恭侍皇太后宴因召廷臣即事联句》诗曰「皇极(前殿名)福征仍敛锡」,建太上皇宫的目的就是赐福于百姓。

皇极殿内“亿龄祉福”匾

皇极殿

寿先五福— 宁寿宫

宁寿,即「宁咸万国,寿先五福」,宁咸万国,出自《周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五福,出自《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是说帝王治理天下应遵循一定的法则,应将五福惠及于百姓,在五福中,寿排在第一位,所以应先赐给百姓寿。万民都长寿了,天下也就太平了。宁寿,出自《周易》「宁咸万国」和《尚书》「寿先五福」之义,意思是天下太平、万民长寿。

宁寿宫对联云:「周雅庆攸宁,长宜茀禄;箕畴征曰寿,递演京垓。」茀禄,指福禄,出自《诗经》:「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只要遵守《诗经》里的《大雅》与《小雅》所述之美德,按照《洪范》中的九畴方法治理天下,就会得到上天赐予的大福,长命百岁。

皇极殿内“仁德大隆”匾

存心养性— 养性殿

养性,出自《孟子·尽心篇》:「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所谓「存

心」即坚守本心,培养本性,这样才能去侍奉上天。

宁寿宫

乾隆四十一年仿养心殿的养性殿完工,乾隆皇帝写了一首《题养性殿》诗,曰:「养心期有为,养性保无欲。有为法动直,无欲守静淑。」养性殿仿自养心殿,养心殿意在养心期有为,即勤政不懈怠,在于动;养性殿意在养性保无欲,守住静淑之心,在于静。静淑之心就是人的本性善,有了善心,即是仁者,仁者长寿。

“养性殿”匾额

乐在人和— 乐寿堂

乐寿,出自《论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乐寿堂对联曰:「乐在人和,肯寄高闲规宋殿;寿同民庆,为申尊养托潘园。」「乐在人和」,出自《庄子》:「与人和者,谓之人乐。」「宋殿」,即宋高宗赵构禅位后修建的乐寿殿。「潘园」,指明代工部尚书潘恩退休后修建的豫园,室内匾曰「乐寿」。与人和谐相处,这才是人生的快乐。与百姓同长寿,这才是人生的大庆。

乐寿堂鸟瞰

养正则吉— 颐和轩

颐,养之义,《周易·颐卦》:「颐,贞吉。养正则吉也。……天地养其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颐卦由艮卦和震卦组成,艮为山,震为雷,雷出山中,正是春暖之际,天地养育万物之时。天地养育万物,圣人代天养育万民,颐养物我不失其时。

颐和轩

天赐福寿— 景祺阁

景祺,出自《诗经·行苇》:「寿考维祺,以介景福。」景祺即老天赐给的大福,即长寿。

装饰在景祺阁中的一幅巨大的通景画揭示了其义。画面是建筑中的厅廊,纵深排列的廊柱使画面极具透视感,远处是湖光山色,山后隐约可见亭台楼阁。厅廊地面上绘二婴戏二犬,二犬处于中心。一婴右手拿食物逗犬,犬回头张望;左手持挂有罄的如意,寓吉庆如意。另一婴右手持红棍,棍上系红绳,下坠一只红色蝙蝠玩具,寓意洪福;左手握线,以右手持棍作上下提升动作以逗犬,犬作跃起状。一侍女双手端着一盘寿桃从廊外正步入廊内。犬与「全」音同,二犬即「双全」,盘中的寿桃与婴孩手中的红色蝙蝠象征福寿,故通景画寓意「福寿双全」。通景画中有乾隆御笔诗一首,诗曰:「葺治拟菟裘,有亭亦有楼。景祺祝苞茂,荒耄待优游。此日犹勤政,他年谢先忧。希之未敢必,静以俟天庥。」「祝苞茂」,出自《诗经·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松竹繁茂,象征福寿绵长,明人范世彦《磨忠记·杨涟家庆》云:「亲寿享,愿竹苞松茂,日月悠长。」

景祺阁

景祺阁内戏台通景画局部之「宫女献桃」

景祺阁内戏台通景画局部之「婴戏犬」

景祺阁内戏台通景画局部之乾隆御制诗

福寿双全即是老天赐给我们的大福!长寿本是人类祈求生命延长的一个平凡的愿望而已,但是在乾隆皇帝的建筑表现里,则变得无穷的庞大与深远。让万物的生命得到延续这是上天的本分和职责,在这个至高无上的理念之下,人的长寿则成为天道的体现。让百姓有衣穿、有饭吃,兴教化的责任就落在了圣明帝王的身上,代天养民,推行仁政,惠及百姓,这就是所谓的平天下。

所以,整个太上皇宫的思想就是「皇

建其有极」的思想,让生命延续并得到繁荣是上天的最高目标也是唯一的目标。同样,施恩惠于天下,让万民长寿就成为圣王的最高理想了。

当「皇建其有极」与六座宫殿的设计结合在一起时,则「以大终也」。把恩惠施予天下,不就是「以大终」吗?不就是在化育万物吗?

猜你喜欢
太上皇五福乾隆皇帝
两代君主同堂时
秦、汉“太上皇”政治文化透视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下)
最后一个顾客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上)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中)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哪些国家有“太上皇”(答读者问)
健康是“五福”的根基
“五福临门”是哪五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