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Cr2Ni2Mo齿轮轴锻造工艺研究

2018-03-14 06:50郭海萍张晓旭迟庆楠
大型铸锻件 2018年2期
关键词:齿轮轴钢锭锻件

郭海萍 张晓旭 迟庆楠

(沈阳铸锻工业有限公司锻造分公司,辽宁110142)

近日,我公司为某公司生产了一批17Cr2Ni2Mo渗碳高速重载驱动齿轮轴。其特点是工作载荷大,零件截面大,满足检测要求难度大,易粗晶或混晶,工序多,生产制造周期长。该齿轮轴应用于出口老挝的8.5 MW半自磨机上,属于大型高速重载单驱动齿轮轴。锻件重11.97 t,锻件图如图1。

图1 17Cr2Ni2Mo齿轮轴锻件图Figure 1 Sketch of 17Cr2Ni2Mo gear shaft forging

该批齿轮轴有效截面尺寸较大,最大外圆尺寸达到∅910 mm,在我公司32 MN水压机上锻造生产,设备能力略显不足,满足JB/T5000.15—2007中Ⅱ级超声检测要求难度大。材质为17Cr2Ni2Mo,属于白点敏感性强、组织遗传性强的钢种,锻后容易出现晶粒粗大现象,锻后热处理难度大。本文通过控制原材料、控制锻造变形过程工艺参数、控制锻后热处理方法来满足大截面、大吨位轴类锻件的中心压实要求。经超声检测,未发现超标缺陷显示,检测结果优于JB/T 5000.15—2007中Ⅱ级标准。

1 原材料的选择

(1)该齿轮轴材质为17Cr2Ni2Mo,执行JB/T 6395—2010《大型齿轮、齿圈锻件 技术条件》。在原材料的选用上,优选真空精炼钢锭,内控各元素化学成分含量,严格控制钢锭内有害元素S、P及H的含量,减少钢锭原材料本身的夹杂与偏析,并要求保证P≤0.015%,S≤0.010%,[H]≤2×10-6。17Cr2Ni2Mo齿轮轴化学成分要求及实测值如表1所示。

(2)锻件采用16.2 t真空精炼钢锭锻造生产,锻造温度范围为1250~750℃。

表1 17Cr2Ni2Mo齿轮轴化学成分要求及实测值(质量分数,%)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requirements and actual measured values of 17Cr2Ni2Mo gear shaft (Mass, %)

2 钢锭加热

加热的目的是使钢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提高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同时使分子扩散,成分均匀化。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是加热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头几火次,尤其是镦粗工序在保证不过烧的情况下,始锻温度可以尽可能的高些,一般选择1250℃,始锻温度下的保温时间应选择长一些,一般选择每100 mm保温1~1.5 h,以达到较好的中心压实效果。最后一火次出成品工序根据剩余变形量来确定,在保证温度降至750℃之前顺利出成品的情况下,加热温度适当低一些,一般选择1150~1180℃,保温时间每100 mm选择0.7~1 h。这样保证齿轮轴锻件在要求的剩余锻比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比较细小的晶粒,保证锻件的内部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 具体锻造变形过程

17Cr2Ni2Mo齿轮轴锻造变形过程如表2所示。

一火:压钳口,倒棱,错水口。钢锭加热要烧均匀,压钳口时要保证钳口不要偏心,这样避免在后续拔长变形过程中钢锭轴心发生偏斜,避免大钢锭中心部位冶金质量较差部分流动到危险截面。倒棱可以有效的打碎钢锭表层的铸态组织,提高表面的塑性,防止镦粗时表面开裂。

二火:钢锭镦粗最大圆∅1700 mm,保证镦粗直径足够大,以提高锻比,使齿轮轴的综合性能指标得到提升。镦粗后增加保温时间,有利于金属元素扩散均匀和改善偏析程度,同时也为锻造时焊合大截面锻件心部的空隙缺陷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在镦粗后、用宽砧拔长前严格控制保温温度,并将保温时间增加50%。较高的始锻温度、坯料良好的均匀加热状态为宽砧走扁方拔长、进行中心压实、焊合坯料中心疏松创造了必要条件。

三火:用800 mm宽砧大压下量走扁方拔长,合理控制布砧位置,针对轴身最大外圆位置,进行局部极限锻造,最大限度提高轴身的变形量及绝对压下量,破坏铸态组织,锻合内部缺陷,使组织均匀化,充分发挥宽砧强压压实效果,满足轴身内部质量。并根据坯料瞬时尺寸来控制压下量,控制砧宽比为0.6~0.8。具体操作过程为:上下800 mm宽砧,先将镦粗后的坯料拔方至□1580 mm。满砧进给压下率20%:(1)开始第1次走扁方拔长,以180°翻转,压至截面1900 mm×1010 mm。(2)翻转90°开始进行第2次走扁方拔长,以180°翻转,压至截面1520 mm×900 mm。(3)翻转90°压至截面950 mm。最终拔长至截面□950 mm后,倒棱滚圆,为第2次镦粗做好准备。

表2 17Cr2Ni2Mo齿轮轴锻造变形过程Table 2 Forging deformation process of 17Cr2Ni2Mo geat shaft

四火:第2次镦粗至最大圆∅1700 mm。1次镦粗破碎碳化物等非金属夹杂物,使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分布,细化晶粒,对均匀力学性能有利。但由于该齿轮轴锻件有效截面尺寸较大,根据锻件力学性能和超声检测要求,锻造比选取K≥4。而16.5 t钢锭的尺寸为八方960 mm,1次镦粗拔长不能满足锻比的要求,故采用两次镦粗拔长工序,增加压实效果,可以更有效地锻合内部空洞缺陷。

图2 17Cr2Ni2Mo齿轮轴锻后热处理工艺曲线Figure 2 Heat treatment process curve of 17Cr2Ni2Mo gear shaft after forging

五火:同第三火的方法,用800 mm宽砧走扁方拔长至截面□950 mm,入炉加热。截面尺寸选取正方950 mm,最后一火次剩余锻造比从最大圆到最小圆分别为1.4、3.4、3.9和4.4,这样可以在更高的生产效率下保证锻件小圆部分的内部质量。

六火:换500 mm砧,按分料图分料,循环锻造出成品。该火次换500 mm砧可以提高拔长效率,避免锻造小圆部分时温度过低,从而导致钢锭变形抗力增大,难以破碎非金属夹杂物,影响锻件内部质量。

4 锻后热处理

由于该17Cr2Ni2Mo齿轮轴有效截面尺寸较大,锻造火次多,组织遗传性强,为避免该齿轮轴锻件锻后存在粗晶、混晶、白点等缺陷,锻后采用双重正回火工艺,一次高温正火细化晶粒、促使夹杂物熔断,一次常规的正火处理来调整组织,为后续超声检测及热处理做好基础技术铺垫。具体锻后热处理曲线如图2所示。

5 结论

通过控制原材料、锻造变形过程工艺参数和锻后热处理的方法,该齿轮轴粗加工后经超声检测,未发现超标缺陷显示,满足生产需要。

[1] 康大韬,叶国斌. 大型锻件材料及热处理[M]. 北京:龙门书局,1998.

[2] 刘助柏,倪利勇,刘国晖. 大锻件形变新理论新工艺[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齿轮轴钢锭锻件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高速花键齿轮轴的激光熔覆修复研究
起重机减速机齿轮轴断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CFM56-7B发动机起动机行星齿轮轴的失效分析与预防
改进底注钢锭模锁紧方式
大气下注钢锭浇注工艺改进研究
压钳口工序对钢锭冒口端缺陷位置的影响
亚温正火在大型锻件中的应用
钢锭退火优化新工艺
17CrNiMo6齿轮轴齿面剥落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