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于剪裁,主题突出

2018-03-14 22:00李辉
学生天地·初中 2018年1期
关键词:特写抒情记叙文

李辉

在平时的写作中,面对老师布置的文题,有些同学掌握了很多材料,于是就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可是写完之后竟不知所云;而有的同学掌握的材料比较少,写出来的文章平淡无奇,可读性较差。真正善于剪裁的人,要么人详事略,浓重相依;要么事详人略,眉目清楚;要么记详议略,中心突出。当然,也可以运用特写深化主题。这样一来,写出来的文章详略得当,主题突出。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文章的中心来确定的,恰当的行文安排可以使读者在阅读文章时感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那么,我们该如何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安排详略呢?大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人详事略,浓重相依。记叙一个人,难就难在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我们在安排写作素材时,如果不分主次,详略不当,写出来的人物就很难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一般情况下,写人记叙文要努力做到人详事略,这样才能让人物栩栩如生,形象鲜明。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人详事略呢?

要详写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品质。记叙文中写人,最重要的是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等方面的特征,而表现这些特征的材料,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都是重点材料,应该详写。在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详细描述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过程,整个过程涉及人物的外貌、动作等。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作者详细写父亲当时的穿着打扮、体态动作,着重描绘了父亲过铁道时的情景:怎样走过去、怎样探下身去、怎样爬上月台……父亲攀上爬下,移脚倾身,这些都被朱自清细致地如实写下,让读者看到了一位慈父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

要略写涉及人物思想品格的事件。写人记叙文中所叙述的事件是用来表现人物品格的,目的不在于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应当略写。在一篇名为《我最喜欢的老师》的学生习作中,作者详写了“我”之所以喜欢这位老师的原因:他学识渊博、有幽默感、关爱学生……作者把自己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文中还有一些涉及人物思想品格的事件,如老师关心学校、认真备课、与邻里和睦相处等,这些都是为突出老师的品质而服务的,所以没有详写。

2 事详人略,眉目清楚。以记叙事件为主的记叙文虽然少不了写到人物和景物,但对它们的描写只能围绕着事件,服从于事件或依附于事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交代清楚事件的要素。记叙事件应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所以一定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当然,对于读者一看就明白的要素可以略写。

要把事件的过程具体表现出来。在记叙的过程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经过部分,要做详细的交代,只有这样,记叙文才能写得充实具体。

不必对文中的人物进行细致的刻画。写事记叙文的重点是事,当然,事必须由人来完成,但文章的着眼点应该在事情的经过上,所以不必着力刻画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意义,而不是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

3 记详议略,中心突出。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往往要结合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会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记叙文必须记详议略。在记叙文写作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手法非常普遍。但既然是记叙文,就一定要以记叙为主,把该记叙的事情写得详尽具体,而议论、抒情则要简略一些。

最好先记叙后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最好安排在记叙之后。我们常说情由景生、情(理)由事生,所以记叙是基礎,议论是升华,在叙事的基础上议论就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例如《伤仲永》一文,王安石就是在详细记述了仲永由一个神童变为普通人之后,阐释后天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的道理。有的人喜欢把议论放在前面,然后叙事,这样往往会造成文体模糊,使文章既不像记叙文,也不像议论文。

议论抒情起到点题作用即可。在记叙文中,不必大段议论抒情,占用文章太多的篇幅。如在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详细叙述了蔡老师为“我”排解纠纷一事后,紧接着便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抒情:

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这样精练的议论抒情足以使读者受到感染,起到升华文章主题的作用。

4 运用特写,深化主题。特写是一种影视艺术手法,通过拍摄局部,如某个人物的动作、肖像、表情、细节等,从而创造出鲜明的视觉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我们在写记叙文时可以借用这种手法,进行工笔刻画,细致描写,以达到凸显事物特征、渲染场面气氛、深化文章主题的效果。

可以对人物的动作、肖像、表情等进行特写。鲁迅在《故乡》一文中对闰土进行了两次特写: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

这两次特写突出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巨大变化,形象鲜明而深刻,反映了农民的悲苦命运,表达出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

特写是作者为表达中心思想而有意安排的。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经常要在文中有意安排一两处特写。在一篇名为《春嫩不惧寒》的学生习作中,作者有意安排了这样一个特写镜头:

忽然间,我的眼睛被一丛黄色的东西吸引了:那是残雪下一朵傲然绽放的冰凌花,十几片浅黄色的花瓣晶莹剔透,显示着其特有的坚强,花蕊也是黄色的,颜色略深。旁边还有几个黄中带绿的花骨朵含苞待放……我愕然了!

这段特写就像摄像机拉伸镜头一般,在读者的视野中将一丛傲雪绽放的冰凌花逐渐放大,把冰凌花不惧严寒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本栏目编辑 杨 静)

Email:1145346626@qq.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写抒情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春 日
如何写好记叙文
会抒情的灰绿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电视新闻特写的采访与写作研究
简论抒情体
『双阳』抒情十八大
印度军人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