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2018-03-16 11:27孔维帮吴柳锋云南省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村级检疫兽医

文│孔维帮 吴柳锋(云南省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动物防疫体系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为全面了解云南省曲靖市当前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机构、人员、经费、政策及工作情况,不断提升动物防疫的能力和水平,2017年5月,曲靖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全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研,6月28日,听取和审议了《曲靖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广泛听取与会的各界人大代表对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曲靖市当前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思考,供大家参考。

一、基本情况

1.曲靖市概况。曲靖市地处云南省东部珠江源头,辖区面积2.89万平方千米,辖6县2区1市和1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133个乡(镇、街道),1600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641.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8.8万人。

2.畜禽养殖情况。畜牧业是曲靖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2016年年末,全市牛存栏171.23万头,生猪存栏939.6万头,山(绵)羊存栏344.23万只,家禽存栏1873.91万羽。年内,全市肉猪出栏1552.92万头、肉牛出栏97.95万头、肉羊出栏263.55万只、家禽出栏3726万羽。畜牧业产值308.42亿元,占农林牧副渔业的53.54%。

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1.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市、县、乡、村服务网络全面覆盖。一是市、县均设有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指挥长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农业、卫生、财政、交通、工商、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市、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具体业务工作。二是市、县农业局均加挂畜牧兽医局牌子,内设兽医科(股)、畜禽屠宰管理科(股)2个兽医行政管理科室,设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兽药饲料监察所等兽医直属事业站(所、中心),动物防疫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持三类机构建立健全。三是乡、村均设立动物防疫机构,建有乡级畜牧兽医站(组)125个,县(市、区)城区外的各个乡镇均设置;建设村级兽医室1600个,覆盖了全部行政村。四是在省界和县界交通要道常设动物防疫公路(铁路)监督检查站11个,建设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180个,规范开展动物检疫和监督工作。

2.人员队伍不断充实,动物防疫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全市有在职在编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1195人,其中市级54人、县级314人、乡级827人,人员队伍不断充实。二是通过培训、在职教育等,防疫人员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得到有效提升,全市取得专科以上学历的851人,占71.2%,取得中职以上职称的667人,占55.82%。三是全市有村级防疫员2113人,养殖数量大的村委会配有村防疫员2人,养殖数量少的1人。村防疫员全部通过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获得了相应的职业技能考核证书。四是全市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129人、助理执业兽医师170人;确认官方兽医资格967人,取消官方兽医资格111人;依法注册执业兽医师35人、执业助理兽医师24人,登记乡村兽医2821人,兽医人员队伍管理不断加强。

3.经费投入得到保障,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开展。一是市、县、乡财政每年投入动物防疫经费1500万元以上,动物免疫、疫情处置、强制免疫反应死亡补助、村级防疫员补助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了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开展。二是县级财政每年投入动物防疫经费600万元以上,投入多的县(市、区)100多万元,少的十几万元。各乡(镇、街道)根据畜禽饲养量也投入相应经费,小的乡(镇)投入1万~5万元,大的乡(镇)投入5万~10万元。三是《中共曲靖市委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村级防疫员劳务补助费每人每月300元列入财政预算,其中市级财政100元,县(市、区)财政200元,基本有保障。四是2014年以来,市政府《关于抓好年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文件》中都明确: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阳性牲畜及零星散发疫情处置补偿经费由市、县两级财政承担,其中市级财政承担30%、县级财政承担70%,确保了散发疫情能及时有效处置。

4.设施设备逐步改善,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进一步巩固。一是市、县两级均建有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基本能够满足动物防疫工作需要,配备疫苗运输车10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车11辆、冷库17个、冰柜45台,冷链、检验检测、执法等设施设备不断完善。二是曲靖市级和9个县(市、区)建有兽医检测实验室,生物显微镜、解剖显微镜、生化培养箱、干燥箱、普通离心机、酶标仪、超净工作台等仪器设备不断完善。三是全市117个乡(镇、街道)建有专门的兽医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配备冰柜、冰箱等基本的冷链设备和办公设备、办案取证设备等,有的还配有动物防疫车。四是村级兽医室基本实现了有房、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有牌子的“五有标准”,业务用房面积多的20多平方米,少的近10平方米,配备冰箱、冷藏包等冷链设施设备及防疫用具。

5.防控措施扎实有效,畜牧产业持续发展。一是市、县、乡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每年年初,制定下发《关于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春秋两防”,召开动物防疫动员和部署工作会议。二是市、县、乡、村政府和业务部门逐级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责任书》,将双方职责、任务指标、考核奖惩等细化,年底开展绩效考核,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目标和责任落到实处。三是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病监测、疫情处置等工作,每年免疫畜禽3000万头(只)次以上,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5万份以上,组建了应急队伍,强化应急防控机制,对小反刍兽疫、布病等突发疫情及时妥善处置,畜禽疫病死亡率有效控制。四是全面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跨区调运检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工作,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流行,全市动物产地检疫开展面、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开展面、跨省调运检疫审核、规模养殖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由于防控措施扎实有效,畜牧产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势头,近五年,全市畜禽出栏、肉产量等主要生产指标年增幅均在4%以上。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薄弱,防疫技术装备不足。一是办公条件仍需不断改善。多数县(市、区)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陈旧、老化,且使用面积严重不足,16个乡(镇、街道)兽医机构没有专属的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17个乡(镇、街道)兽医机构有危房2000余平方米。二是乡级几乎没有配套建设兽医实验室,疫病诊断、疫情监测等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三是防疫装备落后。乡、村两级防疫冷链设施设备陈旧、老化,亟待更新,特别村级兽医室冰箱、冰柜90%以上已延期使用。村防疫员仅配备一个随身携带的医药箱,容量小、疫苗冷藏时间短,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四是检疫装备少。部分县检验检测设备不足,突发性疫病不能及时诊断。基层检疫人员仪器设备缺乏,检疫凭经验和感官进行。

2.机构职能未完全理顺,相关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一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职能未完全理顺。乡级畜牧兽医机构加挂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的牌子,无独立的机构,工作开展难度大、问题多。村级动物卫生监督协检员缺乏经费支持,有的甚至无协检员,工作难以开展。二是畜禽屠宰管理体制不畅。市、县两级畜禽屠宰监管职责已由商务部门划转农业部门,但是多数县(市、区)没有增加编制和人员,存在缺编制和人员、无经费等现象。三是乡级畜牧兽医机构运行不畅。乡镇农业五站合并后,成立农业科技综合推广站畜牧兽医组,云南省编制办、政研室、农业厅等部门曾行文要求各地畜牧兽医等基层站独立运行,但政策未落实到位,不利于工作开展。四是基层领导力量不足。在2010年机构改革中,市、县畜牧兽医局并入市、县农业局,市、县设有畜牧兽医专职副局长2~4名,但是,目前8个县(市、区)仅有1名专职领导,领导编制数没有落实,影响工作开展。

3.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仍然不足,许多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一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经费难以保障。国家暂停征收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费后,县(市、区)、乡(镇、街道)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经费难以保障,有的甚至没有,影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全面开展。二是牲畜强制扑杀补助标准与现行市场价格仍有较大差距。2017年开始,国家提高了动物强制扑杀补助标准:猪800元/头,奶牛6000元/头,肉牛3000元/头,羊500元/只,禽15元/羽,马2000元/匹,但补助标准远低于市场价,增加了工作难度。三是畜禽强制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机制未有效建立。全市每年都有强制免疫反应发生死亡牲畜,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养殖户与防疫技术人员纠纷、扯皮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地方养殖户对强制免疫有抵触情绪。四是村级防疫员待遇偏低。村级防疫员承担着动物疫病的免疫、防治、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是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力量,但每人每月只有300元补助,与劳务市场水平相比,待遇较低。

4.动物防疫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年龄结构矛盾突出。一是人员进出机制不畅。近年来,县、乡专业技术人员进人较少,即使进人也多是退伍安置人员,基本上未掌握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村级防疫员由于待遇低、环境差、工作量大等原因,面临年轻人不愿干,年纪较大的退不出的窘况。二是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在职不在岗现象突出。乡镇专业技术人员被抽调、借调从事其他工作,长期不在岗,削弱了防疫工作力量。有的乡镇人员被抽调后仅有1、2人在岗,许多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三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全市在职在编防疫人员中,30岁以下82人,31~40岁367人,41~59岁746人;村级防疫人员中,30岁以下67人,31~40岁415人,41~59岁1504人,60岁以上127人,年龄最大的79岁,人员老化和知识更新问题突出。四是专业技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县、乡兽医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检验检测设备不能充分利用,疫病检验检测等许多工作难以开展到位。村级防疫员9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突出,业务技术水平急需提高。

四、对策和建议

1.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要性认识,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高度,切实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以适应当前动物防疫工作需要。二是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国务院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要求,加强对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三是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责任管理,市、县、乡政府和业务部门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双方的职责、目标任务等,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四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了解动物防疫、参与动物防疫的良好氛围。

2.夯实防疫基础,努力改善动物防疫工作条件。一是加大县、乡兽医业务用房改扩建力度,每个乡(镇、街道)力争配套建设疫苗冷藏室、兽医实验室、防控物资储备室等。二是分批更新村级兽医室冰箱、冷藏包等冷链设施设备,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加强市、县两级兽医实验室规范建设,补充和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提高动物疫病监测、诊断、预警预报和快速处置能力。四是逐步改善县、乡兽医卫生监督执法设施装备条件,配套和完善检验、检测和防护等设施设备。

3.增加经费投入,建立完善动物防疫投入保障机制。一是积极争取各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把动物免疫、疫情监测、应急物资储备、村级防疫员补助、动物卫生执法办案、畜禽屠宰监管、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等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保证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建议建立畜禽强制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机制,补偿标准根据市场价格确定,由国家、省、市、县各级财政承担。三是建议建立村级防疫员劳动报酬晋升机制。村级防疫员每工作满三年,适当增加劳动报酬补助,提高工作积极性,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四是确保动物检疫和监督经费投入。各级要增加动物检疫和监督的经费投入,县、乡要根据畜禽调运量,将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协检员报酬和检疫设施设备配套等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防疫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一是加大对市、县、乡、村动物防疫人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力度,着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新时期动物防疫工作需要。二是逐步理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畜禽屠宰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等机构设置,实现机构设置科学,人员管理到位。三是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专业执法人员进行资格管理,身份与工作内容相对应,设岗定责,防止随意抽调使用,确保队伍稳定。四是加强村级防疫员管理。制定和完善《村级防疫员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村防疫员考核管理和聘用制度,探索和建立“防疫承包、配套服务、年度考核、能进能出”和劳务补助“三年一增”的考核奖惩机制。

5.严格考核问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业务主管部门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施延伸绩效管理考核的部署要求,将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动物疫病监测、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情况、兽药监督及假劣兽药查处、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建设、基层畜牧兽医站建设、工作创新等指标列入考核内容,逐步建立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开展绩效管理考核。业务主管部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绩效管理考核,对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在实处、取得实效。三是重视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列为考核政府政绩和业务部门业绩的内容之一,对工作成效明显、工作创新力度大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措施不落实,责任不到位,工作不力,防疫成效较差的地方和人员,加大问责力度。

猜你喜欢
村级检疫兽医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检验检疫学刊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