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县 绿色崛起全力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宜丰县农业局局长袁福林访谈录

2018-03-16 01:34黄栋林宜丰县农业局易团飞
江西农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有机基地

文|黄栋林(宜丰县农业局)易团飞(本刊记者)

《江西农业》:“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是宜丰的农业发展大战略,您能不能简单谈一下宜丰“绿色崛起”的优势具体有哪些?

袁福林: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生态优势。宜丰是国家级生态县、江西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森林覆盖率71.9%,拥有地球上同纬度原始森林封存最久、保护最好的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官山;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超过5000个/立方厘米,其中官山自然保护区超过10万个/立方厘米,被誉为“天然氧吧”。境内河道纵横,水质优良,总体生态环境优越。二是资源优势。宜丰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白颈长尾雉之乡”“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各类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三是人文优势。中国佛教南禅五宗的曹洞宗、临济宗发祥于我县的洞山和黄檗山;境内的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不仅如此,宜丰还是北宋文学家晏殊、宋代状元姚勉等名家巨匠的故乡;中国田园诗鼻祖陶渊明也诞生于宜丰,其名篇《桃花源记》享誉世界。所以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生态休闲农业有非常大的潜力。

《江西农业》:近年来,宜丰县全力实施“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战略,能否简述一下目前宜丰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

袁福林:目前,我县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重点突出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目前,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范围覆盖芳溪镇的上屋村、下屋村、庙前村、香源村、芳溪村、南田村、樵溪村、刁枥村,以及黄岗山的炎岭分场、五里分场和五里村。核心区面积0.5万亩,示范区面积5万亩,辐射区面积40万亩;建设内容包括“一心一区十基地”一心是指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一区是指核心区,十基地是指规划范围内的十大种养和加工基地,建设的重点是打造核心区。二是全域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以黄檗山、官山、九天休闲中心、天宝古城、洞山等高速旅游带为轴线,以县城南屏公园、竹博园、东方文化禅园等资源为辅射圈,以渊明湖、光华水库、耶溪河等水利风景区为依托,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民俗体验、可视农业和秀美乡村游等内容的休闲观光农业,着力打造冬季油菜、绿肥观光带。目前,我县有规模休闲企业20个,其中省级休闲示范点2个,市级休闲示范点4个。三是全力发展优质大米产业。宜丰是优质米生产基地,也是商品粮供应基地,要依托生态优势加快发展优质大米,积极打造宜丰优质大米品牌,提升宜丰优质大米知名度;在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沿线和山区乡镇发展有机稻种植,在平原乡镇建立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选择潭山、天宝、同安、花桥等乡镇的山地与丘陵缓冲区建立再生稻推广区;建立同安、花桥、新庄等地的柳条糯、黄莲糯、黑糯稻等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四是全力推进绿色有机产业。为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绿色有机产业,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我县在出台《关于加快绿色有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的基础上,对2017年绿色有机产业重点工作实行“任务书、责任人、时间表”的项目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绿色有机产业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发展绿色有机产品,构建“大美生态、科技文明”新宜丰。到目前为止,通过认证的“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0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8个,绿色食品17个,有机农产品6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

《江西农业》:据了解,宜丰县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那么宜丰县在保证“米袋子”和“菜篮子”质量安全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袁福林:一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的实施。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创建一批绿色水稻标准园,蔬菜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水果业示范场;加快发展“三品一标”产品;尽快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与国际和国家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二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好宜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各乡镇要建立规范统一的乡镇农产品检测室,经营主体要加快充实和完善农产品基地、加工、流通为主的自我检验检测体系,从而形成覆盖全县的检验检测网络,对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处理;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测制度,加强对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上下一致、关系顺畅、人员精干、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依法履行职责。同时落实监督管理行政责任制和管理机制,实现监督管理权限法定化、程序公开化、行为规范化、检查经常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江西农业》:目前宜丰县的“三品一标”总数量达104个,在全省来看都相对靠前,宜丰是采取了哪些政策支持农业企业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

袁福林:一是我县先后出台了各类优惠政策,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开发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返乡农民工和优秀大学生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绿色生态农业开发。对于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每个产品县财政分别给予2万元、3万元奖励;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大力引进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生产者、经营者绿色生态农业生产管理知识的培训;三是建立全县绿色生态农业项目(基地)库。每个项目由一名县农业局领导带一名农技专家开展结对帮扶,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向上争取对口项目资金、品牌营销策划、联系“农超对接”等工作,为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跟踪服务,帮助绿色生态农业基地做大做强。目前,全县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绿色生态农业基地68个,其中九天生态旅游度假区和花桥南山寨生态园被评为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有机基地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我的基地我的连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