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畜牧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

2018-03-16 09:43翟旭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工程技术畜牧

任 玲,翟旭军,金 濯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农业工程系,江苏 泰州 225300)

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技术和人才是互联网产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互联网+”的出现使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变化,更注重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达到此目的的关键环节。

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农村对服务“三农”的技术人才的信息化能力需求日益增长,畜牧工程技术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提升畜牧工程技术专业大学生的信息化能力,必须提升实践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实践教学的创新,探索创新人才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

1 “互联网+”对畜牧工程行业的影响

畜牧工程学是研究畜禽饲养工艺、畜禽舍建筑、畜禽饲养机械设备、畜禽舍内外环境控制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农业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互联网+”的出现,给畜牧工程行业信息化程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养殖场管理信息化

目前,养殖场向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存栏数量多,建立规范的养殖档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产业效益。畜禽基本信息管理信息化,随时对畜禽的出生、购入和出栏进行添加、编辑、查询等基本操作,便于统计。这要求畜牧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畜禽生产方面的技能,还要能够比较深入地学习和理解“互联网+”思维模式,要能够掌握“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开展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

1.2 畜禽养殖物联网化

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定量精细喂养,从而可大大降低养殖户的投入,提高饲养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器采集养殖场温湿度、光照强度、CO2等环境信息,实现畜禽养殖场环境的科学管理,养殖户可以通过手机或计算机等终端,实时掌握养殖厂环境信息,并可根据监测结果,远程控制风机、湿帘等设备启停,实现健康养殖、节能减排的目的。这都要求畜牧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农业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思路。

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需要的是能同时理解至少两个行业的技术,并能实现两者充分融合并且具有较强创新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实际动手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实践教学,传统的畜牧工程技术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2 畜牧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内容缺乏满足“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传统的畜牧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附属品,只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专业课程之间的实践内容重复,并且实验内容未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更新。部分课程实践环节学生没有动手过程,比如《畜牧机械与设备》课程实践环节只是教师演示各机械的工作过程并讲授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学生没有参与感,当然也就不会有成就感,整个实践环节激发不起学生参与的激情和主动性。

2.2 实践教师队伍实践能力较弱

畜牧工程技术专业是为了满足新兴的规模化、集约化畜牧生产企业使用了大量现代化生产设备,需要大批既熟悉畜牧兽医知识又懂机械设备的复合型人才而出现的一个新生专业。教师作为实践教学中的主导,其动手操作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技能水平,由于畜牧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周期短,教师团队力量薄弱,缺少企业实践经历,尤其缺少畜牧机械生产类实践经验。

2.3 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环节薄弱

近年来,畜牧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本能满足校内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的需要。实验室多采用集中管理,实验室的时间限制严重制约了实验设备的共享和利用率,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缺乏对口的专业实训和实习基地。目前已有的实训和实习基地与学生将来毕业后就业实际情况脱节较大,用人单位也缺乏接纳实习生的热情,因此,必须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2.4 缺少科学的实践考核体系

目前,所有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一样,只注重结果的考核而缺乏实践过程的考核,而且时间也相对固定。这种考核方式不能激发起学生探索兴趣和参与欲望,也必然导致学生轻实践过程,实践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

3 “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畜牧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的策略

3.1 “互联网+农业”背景下高职畜牧工程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互联网+农业”时代的到来,农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大量工作的处理和交流需要通过互联网完成。畜牧工程技术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涵盖的行业范围狭窄,改革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同时能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畜牧工程技术的处理与应用,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创新型畜牧工程技术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图如图1所示。

3.2 实践教学内容上的创新

抓住“互联网+农业”时代的新机遇,实践教学中应加入信息化教学元素,进行实训模拟或课堂辅助教学。为了能够真实地感受岗位实际技能需求,应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组建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实训平台,扩充实训资源,使学生借助现代信息工具实现轻松实践。

3.3 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互联网环境下应积极推进“MOOC”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教师应将实践所用到的理论知识用教学录像的形式放在课程平台里,学生根据需要可以随时登陆进行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是教师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系统自主预习,课上分组实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后借助QQ、微信等交流工具进行讨论。

3.4 实践考核评价方式创新

建立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相结合,每个考核占用一定的比重。采用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方式上做到网络化,考察学生对互联网现代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过程考核要根据实验项目的大小和难易程度,设计每次考核所占的比重。实验项目小,则每个项目所占的分值小。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在整个考核中所占百分比较高,但次数不宜过多。

4 结束语

图1畜牧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例,对“互联网+农业”背景下畜牧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革新做了尝试和探索,目的是培养高技能型创新人才,经过几年的实践,老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多次在“互联网+”或创新大赛中获奖。同时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也是一个辅助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尝试。

[1]陈付龙,等.“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学科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软件工程,2017,7:35-38.

[2]魏向鑫.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畜牧养殖方面应用[J].中国动物保健,2015,17(4):6-7.

[3]骆正山,等.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92-96.

[4]刘海霞,等.畜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践[J].大学教育,2014,12:110-112.

[5]高丽霞,等.创新方法在畜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2017,5:95-96.

[6]高青海,等.设施农业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大学教育,2017,1:71-72.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工程技术畜牧
建筑工程渗漏原因及防水防渗工程技术实践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试析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