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责任铸就教师灵魂

2018-03-16 09:24史妍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师德责任

【摘要】韩愈的《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依靠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帮助学生解释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教师这一职业,我们一直认为教育学生的第一责任就是“传道”,即教授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第二责任才是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

【关键词】教师培训 师德 爱 责任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91-02

韩愈的《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老师是依靠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帮助学生解释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教师这一职业,我们一直认为教育学生的第一责任就是“传道”,即教授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第二责任才是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这不由让我深思,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呢?

我们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最常听到的就是“师德”这两个字。可以说他是教师素养的核心,也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体现。“德”我粗浅的理解为“德性”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品格体现,一个人只有具备好的“德性”,才能称之为一个品格健全的好人。作为师者,要有好的“德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遵守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高尚情操,是教育工作中的基本要求。大学时,我的一位老师第一天上课的开场白中说过一句话:“希望你们先做人,后做事。”这句话,多年来一直影响着我,要先做一个好人,再谈事业上是否成功。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学生的对社会和道德要求的认识观念。

一、没有爱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爱的奉献始终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人说“母爱”之所以伟大,是对孩子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友爱”之所以久远,是不分国界,性别,年龄的朝夕之情。“情爱”之所以热烈,是双方相互的吸引,产生情感的共鸣。而“师爱”是连接教师和学生情感的纽带,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严与爱的结合,是一种亲和力,是教育之成功所在。

在“2017国培计划-师德培训者研修项目”培训中,有一项广州启智特殊学校参访。短短一个半天的参访,对于教育工作者,是一场心灵的洗礼。看着那些患有脑瘫、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的孩子们,教师们留下了眼泪。没有高耸的教学大楼,简朴的办公设施和教学环境,却有一群朝气蓬勃的特教和一群特殊的孩子们。课堂上,教师要按照每个孩子的残疾情况制定独一的教学方案,并时刻要解决各种突发状况。这一幕,足以震撼心灵。最平凡、不被关注的特教们,他们常年如一日,陪伴、教育这群特殊的孩子,用爱与责任铸就教师灵魂。那一幕震撼心灵,为我们真正诠释了“师德”二字。

二、规范礼貌行为,礼貌从尊重开始,尊重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经常会看到一些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负面视频。看到教师管学生,学生不服,对教师破口大骂,教师非常气愤,与学生对骂。还有一些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学生因为小事被体罚,学生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看到这些视频,不由使我感叹,现在的教育怎么了?个别教师没有职业操守,没有良好的品德,个别学生,没有抗挫败的能力,打不得,说不得。这些负面的,引起社会舆论的案例是不是更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孩子在出现过激行为后,家长才发现孩子在思想或道德上的偏颇!那时,一切已经晚了。所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在学生时代的品格教育,教师起到了重要作用。教育工作中教师为学生做到了“示范性”的指引,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对教师的认同与模仿,“向师性”在学生心理占据了重要位置。一方面,规范教师的礼貌行为,应该从尊重开始,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回以老师尊重,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是师德修养的道德体现,爱应当从尊重开始。

三、责任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而教师工作,除了爱,更应该具备责任心。

“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它规定着相应的责任,例如,为人父母,就要承担抚育子女的责任;为人子女,就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为人师表,就要关心学生,诲人不倦;为人學生,就要尊师重道,学而不厌。如果说师德教育的根源来自于爱,那么更深刻的是基于一份对教育事业的责任。爱和责任铸就了师德的灵魂,责任也是一种爱的体现。作为教师这项工作,本来就是“以人为善,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你自不自觉,愿不愿意,每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都不会是零。在学生长大成人后,都会把学生时代的记忆看作最美好的回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多学生在成人后,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曾经老师的影子,教师的教育也始终贯穿在学生的成长中,帮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师德”在教师培训中,已经不再是简单肤浅的说教,更不是理论知识的概括。它需要教育者自身在精神层面的修养,要具有深厚的知识内涵与文化底蕴。更需要教育者,不断的自我提升,自我完善。

作者简介:

史妍(1981-),女,哈尔滨人,讲师。从事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培训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师德责任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期望嘱托责任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