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绩效评价问题对策研究

2018-03-16 13:15张乐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

摘 要:科研绩效评价是反映教师科研能力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体现高校整体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的意义分析现阶段高校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通过转变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思路来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科研;绩效评价;高校教师

高校具有综合人才培养、知识、技术创新以及社会服务等职能,评价高校科研能力是高校办学方向、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科研绩效评价是在一定科研目标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科研活动及其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价值)判断,以对科研活动进行管理、监督、预测和调控,并为科研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认识活动,对科研组织的科研业绩和实际科研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测。

一、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的意义

1.提升高校与教师的科研竞争力

高校科研活动是为了追求一定的科研效益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提高高校教师科研效益,通过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加强高校科研实力,激励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提升高校与教师的科研竞争力。

2.改进科学研究工作效率

科研绩效评价是为了更好的改进高校科研工作,提升工作效率。绩效评價与绩效奖励紧密相关,通过对教师的科研绩效评价,可有效对高校整体的科研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对高校科研工作进行科学系统地评价,对科研工作情况进行反馈,从而改进、调整、完善、提高科学研究工作的效率。

3.提升科研人员能力和水平

绩效评价可以充分了解教师科研人员的工作情况,对高校来讲,一方面绩效评价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促进教师科研人员保持高度的科研热情,积极投入到科研项目中。另一方面对于评价反馈的不良结果,可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完善,也可增强科研团队的凝聚力,促进沟通与合作,更好的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的问题

1.重数量而轻质量

目前,我国现有的高校科研评价方法中,很多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以投入或产出进行科研活动的衡量,评价指标单一,如以SCI、SSCI、CSCD、EI、全国中文核心等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的论文、获批专利及科研奖项的科研产出进行衡量。在教师职称评定和科研奖励方面,高校在科研学术论文及专著认定方面以论文所发期刊质量的高低予以计分制,致使教师更为注重发表论文的数量所占分值比重;在科研项目结题的评定中,项目成果以所发核心论文的篇数来作为是否可以结题的主要因素,着重点依然在于数量,多数时候忽略了项目本身的研究价值,如其社会应用性、理论推广性等等。

2.重回报而轻投入

科研投入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质量的高低。一直以来,学校给予科研项目的经费配比和奖励多少成为一些教师申报和从事科研的出发点,科研不再是专业学者潜心研究的唯一价值尺量,随着学术腐朽的不断滋生,学术买卖形成经济指数不断虚高的乱象,核心期刊高价的压力使教师对科研望而生畏,从事科研前先考量投入与回报是否可成正比。

3.重完成而缺创新

传统科研绩效定量评价法以定量分析评价为依据,基于学术水平和现实条件制约,教师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难度较高,为了完成目标任务,达到定量要求,从而降低成果价值,为完成而完成科研工作。因此,科研成果缺少创新价值,科技创新和学术创新无从体现,造成如今学术垃圾成堆现象严重。

三、转变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思路

1.提高对科研质量的重视

对论文专著的质量引入同行评价或第三方评价,由学科专家小组对论文专著质量进行等级评定,将被引用次数或影响因子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一方面既反映了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又便于科学地量化考量。对项目成果的质量评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不同项目等级根据物资、时间、人员的投入,结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比,给予分类配比、报销和奖励,保障科研条件。

2.突出科研人员的贡献与价值

教师作为高校科研人员的核心主体,其科研水平关乎高校整体科研能力,体现于教学之中,既是教师职业素质的体现,也是对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对教师科研绩效进行评价,是判定教师在从事科研活动当中投入与产出情况的价值,对科研成果质量提高重视,应关注教师在科研活动当中的价值,有的并不直接体现于成果或作品中,但其在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或突出贡献也应反应于评价当中。

3.将“创新”纳为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高校作为承担国家科技创新产出的重要平台,鼓励科技创新,创新成果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加大创新性比重,重视科研成果转化,邀请行业专家评价教师科研成果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创新性,分类分级划分认定,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进而推动高校竞争力。

四、解决科研绩效评价问题的对策

1.紧抓科研质量结果导向

科研工作的学术成果应是建立在长期积累基础之上形成的,数量的高低不足以完全反应高校科研水平。相反,低水平的研究成果会拉低高校科研质量。改变单一评价方式方法,推动科研评价实现量到质的跨越,鼓励教师潜心研究,在学科内稳定研究方向,扎实研究基础,做好研究积累,不断推敲、反复验证研究阶段成果,以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价值。

2.加强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淡化科研奖金、职称导向的目标利益,根据项目等级和学科分类、资助经费、团队投入等划分经费支持额度和科研奖励,提高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支持奖励力度,降低层次定量绩效考核惩罚,激励教师追求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创建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教师科研热情,鼓励教师科研积极性。

3.创建宽松的科学研究环境

高校从教师工作量出发,适度减少教学工作量及其它事务性安排,为其创造更多钻研教学和科研的工作条件,培养青年教师科研思维创新能力,邀请省内及以上学科专家通过学术报告、教师座谈等形式培育教师创新思维源点,拓展创新思维维度,挖掘教师科研创新广度,灵活创新思维形式,使科学研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君.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与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6(06).

[2]王文娟.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D].山东师范大学.2013(6).

[3]官海滨,武德昆.中外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理论比较[J].中国高校科技.2013(1).

作者简介:

张乐(1985-),女,陕西西安,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
翻转课堂下学习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