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中职教育应有之义

2018-03-18 01:34蒙鸿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技能职业

蒙鸿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空前的发展“甜蜜期”,各中职学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职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招生规模的扩大,然而中职学校在招生工作中却遭遇“冷场”。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对中职教育认知存在偏差,致使家长、学生不愿意报读中职学校;二是初中毕业学生逐渐减少,生源缩减。这就使中职学校不得不一再降低招生门槛,最终导致了中职学生素质的整体下降。

为此,不少中职学校试图采取“宽进严出”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措施不当等因素最终只能“宽进宽出”,与“培养合格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目标相乖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中职学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可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全面、多元的现代化职业学生,已成为中职教育发展应有之义。

要破解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养难题,首先要弄清楚中職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哪些,然后方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就中职学生而言,其综合素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职业技能素养、道德素养以及文化素养。因此,中职学校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综合发力,打出一套高效的“组合拳”,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技术人才的教育目标。

首先,中职学校要坚守技能教育这一“命脉”,扎实推进理论教学、技术教学以及校企合作工作。职业教育,其出发点在于“职业”,也就是以帮助学生就业为目标,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专业人才。因此,技能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应予以高度重视。目前,教育界主流的技能教育方式主要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学等,让学生进入生产一线,在实践中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但在现实教育中,不少存在合作关系的学校和企业模糊了“工”与“学”的比例,存在轻“学”而重“工”的现象,甚至把学生当成企业的免费劳动力,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需要学校与合作企业协商好“工”与“学”的比例,既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又要按适当比例落实技能实践,这样才能收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效果。

其次,中职学校要突出学生的德育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职业学生。早在 2009 年,教育部便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将德育工作提上了中职学校的办学议程。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包含社会公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三个方面。就社会公德培养而言,中职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卫生职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开展义诊活动,旅游职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到景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些都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就个人品德培养而言,中职学校除了开设相关的课程,还应该举办丰富的校园活动,寓教于乐。就职业道德培养而言,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职业道德课,但这还远远不够,职业学生最终还是要走进企业,因此中职学校应该把企业文化引进学校,让学生在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再次,中职学校还要完善学校课程设置,按比例开设技能课、文化课等。技能教育并非中职学校的唯一工作,也并非中职学生唯一的学习任务。中职学校除了要根据企业需求开设相应的技能课,还应该适当开设语文课、音乐课、绘画课等文化类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文化的涵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精神品格,从而反作用于技能学习。尤其是在新课改逐渐深化的背景下,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应该成为中职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完善学校课程设计、科学安排技能课与文化课的开设比例,是实现这些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家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文化的日渐繁荣,社会需要更加多元化、综合素质更为过硬的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应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摆在办学工作的首位,组合发力、重点突破,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化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扭转中职教学发展的“宽进宽出”的尴尬局面,全面提升中职教育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技能职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