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淳教授病证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

2018-03-18 04:33张惠斌杨晟运赵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

张惠斌 杨晟运 赵淳

摘要:介绍赵淳教授病证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认为中医辨证肝阳上亢挟痰瘀证较为常见,论治应以平肝潜阳为法,自拟定眩平压方,运用于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 高血压病;病证结合;赵淳;治疗经验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5-0006-03

赵淳,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暨云南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首批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云南省荣誉名中医,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在国内享有盛名。笔者在云南省中医医院进修,有幸侍诊左右,蒙受教诲,现将赵老防治高血压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探究病机,明晰医理

赵淳教授指出从现代医学而言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目前认为本病是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经多种后天因素作用所致。后天因素包括:神经、精神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平衡失调,胰岛素抵抗,钠过多,肥胖,吸烟,饮酒过度等。

从中医学角度而言根据高血压病的主要症状为头痛、眩晕,故高血压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头痛或眩晕、薄厥等范畴。赵淳教授指出古代医家早就对头痛、眩晕的病因病机有精辟的论述,如《黄帝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类证治裁》云:“高年肾液已衰,水不涵木。”故高血压病与肝、肾关系密切。朱丹溪认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李东垣谓:“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高巅之上,惟风可到。”《血证论》云:“瘀血攻心,心痛头眩。”这些论述都说明高血压病与风、火、痰、瘀等致病因素有关。高血压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常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高血压病所引起的眩晕、头痛,其病因虽然不一,但是肝肾阴阳失调,心脑肾等脏器受损为其发病关键,病理因素有风、火、痰、瘀、虚。其病性多为下虚上实,虚实夹杂。肝肾不足为下虚,肝阳上亢,风火、风痰上扰为上实。病程早期多以实证为主或虚实夹杂,晚期常以虚证为主或虚实夹杂。

上述认识说明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病理环节十分复杂,故仅对患者单纯降压治疗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只有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等)对患者进行整体调节才能提高本病的控制率,取得满意疗效。

2 诊治力求规范化与个体化相结合

赵淳教授指出对高血压1级,低危与中危患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并按中医辨证论治,大多数患者即可达到治疗目标;对高血压2、3级,高危与极高危患者须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症状进行药物治疗。要充分发挥中西医药各自的优势,做到病证结合、优势互补,制定和完善中西医结合优化诊治方案,实施个体化治疗并持之以恒[1~2]。

3 辨治经验

赵淳教授指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大致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肝肾亏虚、痰瘀阻络4个证型,各证型可单独出现,亦可相互并见,如肝阳上亢兼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兼夹痰浊、血瘀等证,须详察病情,辨证治疗。临床上高血压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肥胖、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故中医辨证以肝阳上亢挟痰瘀证,论治应以平肝潜阳法为主,同时佐以运用滋养肝肾、豁痰降浊、活血化瘀通络等治法,赵淳教授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总结出定眩平压方[1],运用于临床疗效较好。现将本方简介如下:组成:天麻15 g,钩藤15 g(后下),石决明30 g(先煎),夏枯草15 g,葛根15 g,桑叶10 g,菊花10 g,怀牛膝15 g,白芍15 g,炒杜仲15 g,桑寄生15 g,茯神20 g,夜交藤15 g,益母草10 g,丹参15 g,虎杖15 g,甘草6 g。功效:平肝潜阳,滋养肝肾,豁痰化瘀。主治:眩晕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兼夹痰瘀证。现代常用于高血压、脑血管病见上述证候者。方解:阴虚阳亢,痰瘀上犯清窍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之一。

方中天麻熄风平肝,止头痛,定眩晕,钩藤清热熄风,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三药并用为君药;夏枯草、葛根、桑叶、菊花清肝泻火,利头目为臣药;怀牛膝、白芍、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茯神、夜交藤养血安神,益母草、丹参清热活血,虎杖豁痰化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用法用量:石决明先煎30 min,其他药用温水浸泡30 min,然后把药混匀再煮20 min,煮3次,混合均匀,饭后温服,每次150 mL,每日3次,每日1剂。现代常用中药配方颗粒,服用方便,疗效确切。注意事项:调情志,低盐清淡饮食,忌肥甘厚腻之品。临床应用:阴虚较甚,舌红少苔,脉细弦数者,可加生地、玄参、女贞子、首乌等以滋养肝肾之阴。若肝火亢盛,眩晕,头痛较甚,耳鸣、耳聋突作,目赤,口苦,舌红苔黄燥,脉弦数,可加用丹皮、桅子、黄芩等清肝泻火。便秘者可加用大黄、芒硝等以通腑泄热。若眩晕剧烈,呕恶,手足麻木或震顫者,有阳动化风之势,加用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羚羊角等以镇肝熄风。

4 病案举例

何某,女,67岁,2011年6月14日初诊,发病节气芒种8天。患者诉头晕胀痛反复发作1年余。自2010年1月始感头晕,枕部胀痛,自服“去痛片”后缓解,1周后头晕、胀痛再作,伴恶心、耳鸣,当时测血压150/90 mmHg,之后多次测血压均高于正常,在某医院诊断为“高血压病”、“颈椎病”。予“氨氯地平片”每日1片,口服,半个月后血压降至正常,但出现双膝以下肢体浮肿,遂来本院就诊。刻下症见:头晕目眩,枕颈部胀痛,夜难入寐,心烦,手足心热,耳鸣,口苦咽干,纳食尚可,大便干,小便正常。舌质暗红夹瘀,苔薄黄,脉弦滑。身高155 cm,体重66 kg。西医诊断:高血压病1级,高危组,颈椎病。中医诊断:眩晕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兼夹痰瘀证。属虚实夹杂之证。治宜滋养肝肾,平肝潜阳,豁痰化瘀,予定眩平压方加炒酸枣仁15 g,茯苓20 g,泽泻15 g,6剂,水煎服,每两日1剂,每次150 mL,每日3次。嘱暂停口服氨氯地平片。

二诊:2011年6月26日,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头晕痛,少寐,口苦咽干均见明显改善,双小腿已无水肿。但仍感心烦、手足心热、,舌淡暗红,苔薄黄,脉细弦。血压140/80mmHg。心烦、口干苦、咽干、脉弦,此乃水不涵,肝肾之阴不足,肝热犹存之征,故上方去茯苓、泽泻,加女贞子15 g,枸杞子15 g,地骨皮15 g。6剂,水煎服,每两日1剂,每次150 mL,每日3次。

三诊:2011年7月12日,患者仅感夜间口稍干,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血压140/80 mmHg。心率86次/分,律齐,A2>P2。此为肝阳渐臻平潜,阴虚阳亢之证已较轻微。以滋阴平肝法巩固疗效。守上方治疗。6剂,水煎服,每两日1剂,每次150 mL,每日3次。

停药1月后多次来复查血压均正常,无不适感。嘱低盐清淡饮食,控制食量、细嚼慢咽,适当运动,保持乐观情绪。坚持长期服用具有滋阴潜阳作用的松

龄血脉康胶囊(鲜松叶、葛根、珍珠层粉)、杞菊地黄胶囊及具有活血化瘀、豁痰降浊之功的舒心降脂片以保健养生。

按:该患者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平素嗜食肥甘,久坐少动,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阻血脉,血脉不畅,日久成瘀,痰瘀互结,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以致发为眩晕。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兼夹痰瘀证,治宜滋养肝肾,平肝潜阳,豁痰化瘀,予定眩平压方随症加减施治,药证相符,切中病机,故获良效。

参考文献:

[1]赵淳病症结合救治急危重症——赵淳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

[2]刘红英中医心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3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片对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高血压病
高干病房高血压病的空巢老人护理干预体会
陆家龙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病用药规律探析及典型医案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效果
高血压会遗传吗
中药药枕治疗100例社区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脂肪肝与高血压病、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