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

2018-03-19 13:40张武林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纳差行气胃痛

张武林

(甘肃省永昌县东寨镇卫生院,甘肃 永昌 7372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属中医“胃脘痛”、“腹胀”、“痞满”、“胃痞”范畴[1],以胃脘部痞满胀痛多见。笔者自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采用慢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5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男19例,女26例;年龄40~74岁,平均62岁; 病程0.5~6年,平均1.5年。胃胀、胃痛伴纳差,大便秘结26例,胃胀、胃痛伴因情绪加重、两胁肋胀痛12例,胃胀、胃痛伴餐后加重、脉弦细,舌红少苔7例,胃胀、胃痛伴胃脘僵硬板状样拒按2例。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6版《内科学》[3]。①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证;②常伴有胀满、痞闷、嗳气、恶心、纳差、大便秘结等消化不良症状;③发病常与情绪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以及治疗不及时等有关;④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有胃黏膜颜色变淡,呈淡红、灰黄,重者呈现灰白或灰蓝色;黏膜邹襞细小甚至消失;黏膜萎缩使黏膜下血管可见;⑤排除消化道溃疡、心绞痛、胃癌和其他原因引起者。

2 治疗方法

用慢萎汤加减治疗。药用丹参30g,檀香10g,砂仁10g,川楝子10g(捣碎),延胡索10g(捣碎),郁金15g,陈皮10g,大黄6g,神曲10g,生姜3g,甘草5g。大便秘结、腹胀加厚皮10g,麻子仁20g(捣碎),枳壳10g;口干、舌红脉细数加石斛10g,生地15g;两胁肋胀痛加香附子10g(捣碎),佛手10g;纳差、乏力加西洋参10g(另炖),炒白术10g,焦山楂15g,木瓜10g。水煎两次取汁400mL,分两次服用,日1剂。服用汤剂显效后取5剂,共研末,每次服用10g,日2次。20天为一疗程,治疗1~3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胃痛,胃胀,纳差等症状消失,食欲增加,内镜和病理组织检查腺体萎缩恢复,肠上皮化消失,胃黏膜色泽由淡、晦暗、以白为主转变为红润,黏膜粗大,隆起结节消失或变平坦、光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内镜所见萎缩变浅表,病变面积缩小,病理检查胃黏膜色泽红润。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食欲好转,精神好转;内镜病理组织检查胃体萎缩由重度转为中度或轻度,或伴有肠上皮化减轻,轻度转为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内镜病理组织检查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治愈16例(35.56%),显效20例(44.44%),有效7例(15.56%),无效2例(4.44%)。

5 典型病例

张某,男,68岁,2015年9月14日初诊。间断性胃痛、胃胀6年,加重1周。近几天胃脘部胀痛加重,经县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我院就诊见胃痛胃胀,餐后症状更加明显,纳差,乏力,口干,大便秘结,3~4日行一次,无反酸,无恶心、呕吐,痛处拒按,痛呈持续而有定处,舌红苔薄,脉弦细。证属胃痛日久,络滞瘀停,胃失和降,脾运失司。治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健脾和胃。方用慢萎汤加减。药用丹参30g,檀香10g,砂仁10g(捣),川楝子10g(捣),延胡索10g(捣),郁金15g,石斛10g,大黄8g,陈皮10g,生姜5g,厚皮8g,太子参15g,莪术10g,神曲10g,麻子仁20g(捣),炙甘草6g。水煎服,日1剂,5剂。9月18日二诊,胃胀、胃痛好转,食欲好转,大便通畅,日1次,任有乏力,精神不振,口干,舌红苔薄,脉弦细。上方减麻子仁20g,加焦山楂15g,木瓜12g ,加强消食化积,散瘀止痛,舒筋活络之力。5剂。9月21日三诊:胃痛,胃胀明显好转,精神可,饮食可,餐后无明显胀痛,上方加炒白术10g,加强脾气运化之功效。3剂。9月24日四诊:诸证好转,上方减太子参15g,加西洋参10g,加强补气健脾之力。取5剂,共研末,每服10g,日2次 。半年后随访,未再胃痛胃胀,内镜病理组织检查痊愈。

6 讨 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痞满”等范畴。病程长,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胃病者、腹胀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厥病》说“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4]《医宗必读》说:“胃属湿土,列处中焦,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受气于此。壮者邪不能干,弱者着而为病,偏热偏寒,水停积食,皆与真气相搏而痛[5]。”胃为水谷之腑,以利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逆,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表现。叶天士认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和关键就在于胃气润降。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降”,是胃的生理功能特征。只有保持舒畅通降之性,才能奏其纳食传导之功。脾升胃降,受物运化,易被邪气侵犯而盘踞与中。邪气反胃,胃失和降,脾亦从而不运。一旦气机雍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即可形成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等种种胃痛,正邪交击,气道壅滞,郁结中焦所致实滞;若脾胃虚弱,传化失司,升降失调,清浊相干,郁滞从中生,则属于虚中夹滞。胃痛病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脾密切相关。临床结果显示,年龄偏大病程长,胃痛日久且痛有定处,当以化瘀理气止痛、健脾和胃导滞。方中丹参、檀香、砂仁为《时方歌括》之丹参饮,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重用丹参活血祛瘀为君药,檀香、砂仁行气宽中而止痛,三药合用,使气血通畅,则胀痛自止。金铃子、延胡索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之金铃子散,功效为行气疏肝,活血止痛。郁金行气止痛、解郁利胆,陈皮、神曲、大黄理气健脾,消食导滞,生姜、甘草和胃缓急。诸药合用,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健脾和胃之功,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灵活加减运用,疗效更佳。

猜你喜欢
纳差行气胃痛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丁香透膈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差的疗效观察
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清热化湿、醒脾和胃法治疗纳差52例
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消化系统损伤的临床分析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理中汤加味寒温组方治疗虚寒兼湿热型胃痛
针刺足三里加口服良附丸治疗寒邪客胃型胃痛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