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018-03-19 16:26唐合均黄昌学付贵明陈绪洲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都江堰市投入品猕猴桃

唐合均,黄昌学,付贵明,陈绪洲

(四川省都江堰市农业和林业局,成都 都江堰 611830)

都江堰市自2016年6月启动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协作,着力构建出口示范区“八大体系”,即组织保障体系、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疫情疫病监测控制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预警通报与应急管理体系、宣传培训与诚信管理体系以及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高标准建成了“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的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7年第74号公告,批准都江堰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这也是2017年成都地区唯一新增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标志着都江堰猕猴桃质量安全水平上了个新台阶。

1 示范区基本情况

都江堰市是国际公认的猕猴桃最佳种植区。全市幅员面积1208km2,全年无霜期280d以上,森林覆盖率59.61%,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先后获得了“中国猕猴桃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市”“中国绿色生态猕猴桃之乡”、四川省精品农业(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农业(猕猴桃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等荣誉。

都江堰猕猴桃于2007年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目前全市猕猴桃种植面积6866.67hm2,新打造猕猴桃核心示范基地16个,形成红心、绿心、黄心等“三色猕猴桃”系列品种,全市猕猴桃年产量达4.5万t,产值8.5亿元,占农业种植业总产值31.6 %,辐射农户2.5万户,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2 工作措施及初步成效

2.1 强化保障措施,健全示范区管理体系

2.1.1 搭建工作架构 先后出台了《创建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实施意见》和《创建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方案》,成立了创建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高效工作机制。

2.1.2 强化资金保障 两年来共整合龙门山6666.67hm2猕猴桃种植基地提升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外经贸发展促进等项目资金共计984万元,统筹用于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

2.1.3 强化目标管理 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对乡镇、部门实行每月排名和年终目标考核,并在全市进行通报,实现目标考核督查常态化,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落实。

2.2 着力品质提升,做实示范区标准化体系

2.2.1 推进生产管理标准化 完善技术规程,借鉴欧盟、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有关进出口国家、行业和地区的猕猴桃质量安全标准,编制并印发保障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范、分选加工技术规程、冷藏保鲜技术规程,做到技术有标准,管理有措施,问题有预警,风险可防控。

2.2.2 推进生产经营主体落实标准化 通过网站、短信、微信、简报等各种途径,宣传猕猴桃技术规范和产业发展政策;发挥都江堰猕猴桃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领广大猕猴桃生产者从业者进行标准化生产;积极组织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猕猴桃科研院所进行交流与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全方位促进产业标准化发展。

2.2.3 推进出口基地标准化建设 按照“分类对标、分步提升”的原则,坚持以“质量管理、品牌带动、标准引领、认证认可”为核心,安排财政项目资金720万元,打造16个具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较强的标准化精品基地,突出5个示范,即质量管理示范、监测预警示范、产地准出示范、质量追溯示范、品牌塑造示范。

2.3 突出保障质量安全,做强监管监测执法体系

2.3.1 完善监管网络 设立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14个乡镇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每个社区配齐监管员、协管员,实现市、镇、村三级监管全域覆盖。依托“互联网+”,构建“智慧农安”网格化监管体系,实施智能监管,将全市监管区域划分为14个属地网格、112个基础网格,确定农产品县级监管员65名、镇(乡)级监管员143名、村级协管员112名,形成猕猴桃质量安全多层次、全链条、全方位、信息化“智慧监管”格局。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挥平台”,对猕猴桃种植基地,实施远距离监管、零距离巡查。

2.3.2 强化投入品管控 出台了《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办法》,对标输入国家(地区)制发允许使用、推荐使用和禁止使用的农业化学品投入清单;构建市、镇、村三级农资配送体系,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指导、统一配送”的要求,建成了11家猕猴桃技物服务中心,实行猕猴桃投入品专营专销直供;投入项目资金38万元,开展“农资一卡通”信息化管控应用试点示范,全面建立农业化学投入品进销货台账,形成“供、销、用”全程管理机制。

2.3.3 抓实疫情疫病监测 建立疫情疫病监测控制体系、制定疫情疫病监测计划和控制措施,并在示范区推广应用;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设立猕猴桃病虫害测报点14个,配齐植保员、监管员、技术员,指导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农业投入品安全间隔期(休药期)、安全使用等规定,对疫情疫病做好监测记录,并适时发布疫情防治通报。

2.3.4 提高检测频率 以四川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为核心、都江堰市农林局和环保局检验监测机构为支撑,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控制体系,形成“1个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实验室(通过“双认证”)+14个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站检测室+70个村级农产品快检点”三级猕猴桃质量安全检测网络,负责猕猴桃质量安全检测、产地环境监测工作。2016年上级机构抽检都江堰猕猴桃12批次,本级抽检送检达50批次以上,检测合格率100%。

2.3.5 实施质量追溯 制发了《都江堰市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追溯管理暂行办法》《都江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等指导性文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对主要农产品生产主体、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单位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目前全市200余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已纳入追溯平台管理,其中16家猕猴桃企业已实现全程追溯。

2.3.6 加强联合执法 建立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都江堰市进一步加强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执法工作方案》,由市农林局、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商务局、公安局及各乡镇联合互动,开展农业化学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联合执法工作,创建示范区以来开展常规和专项执法检查共计200余次,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

2.3.7 落实应急处理 盯住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目标,按照《都江堰市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计划》《都江堰市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有毒有害物质风险监控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2.4 提升产品产业价值,做优品牌信用市场体系

2.4.1 注重品牌培育 制发了《都江堰市加强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实施意见》,出台奖励扶持政策,鼓励农产品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企业等农业新型主体自创品牌,支持企业申报“三品一标”、GAP和质量安全体系认证。目前全市“三品”认证面积达3.33万hm2以上(含复种),占全市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60%以上,无公害猕猴桃认证产量2.4万t,有机产品(猕猴桃)认证10个,中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猕猴桃)1个,正在新申报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6个、无公害猕猴桃认证5个。

2.4.2 建设诚信管理体系 制定实施《都江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都江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管理制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应;建立“生产一卡通”应用管理与诚信评价系统,在16家猕猴桃合作社开展生产过程“一卡通”应用试点示范,每年定期开展诚信管理等级评价,系统根据“生产一卡通”记录进行信用等级判断;实行“红黑榜”制度,对进入“黑名单”的,通过网络或媒体向社会公布,采取限期整改、行政处罚等措施依法惩处。

2.4.3 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成立都江堰猕猴桃质量安全联盟,由联盟制定符合产业发展的行业规范和自我约束机制,实现政府引导、部门监管与行业自律管理有机统一。联盟重点开展投入品筛选推荐、日常巡查与成员互相监督等工作,并建立黑名单制度,实施统一品牌、统一生产农事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全程监管、统一产品包装的“五统一”模式,着力解决猕猴桃分散生产带来的质量安全保障难题、监管难题和出口瓶颈。

2.4.4 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鼓励企业做大规模,优化结构、扩大出口。组织猕猴桃企业参加了与芬兰、瑞典、俄罗斯的出口交流对接活动和莫斯科国际食品展、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北京)国际果蔬展览会、第四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等,都江堰猕猴桃荣获了2016年天府农业品牌嘉年华十大最具人气奖、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等殊荣。

猜你喜欢
都江堰市投入品猕猴桃
摘猕猴桃
成立20余载,水产投入品3.0时代,这家动保企业凭何成为养殖户的“首选热爱”?
都江堰市:社保服务“贴心暖心”
都江堰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就业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都江堰市:突出“四心” 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