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推广探讨

2018-03-20 08:52蒋雅兰雅安市雨城区南郊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8年1期
关键词:徒长薯块田块

□蒋雅兰/雅安市雨城区南郊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1 推广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必要性、可行性

雅安市雨城区南郊乡位于市中部,距市区1.9 km,有耕地面积272.33 hm2(其中,水田246.13 hm2),人口1.52万人,辖12个村民委员会、67个村民小组,是雨城区光热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的乡镇之一,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南郊乡结合实际,开展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了蔬菜、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针对秋马铃薯生育期短、上市季节好、耐储运、价格高,又是一种很好的救灾补损晚秋作物等特点,在南郊乡农业服务中心指导下,其平坝、浅丘区利用秋季温光资源及土地闲置空隙,大力推广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丰富了市场。

1.1 提高复种指数

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是利用水稻收获后到春作物栽种之前较短时间,种植一季早熟马铃薯,不影响后作栽植,变两季为三季。

1.2 操作简便,省工省力

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是利用水稻收后空田免耕播种马铃薯,不翻耕、不挖窝、不聚垄、不除草,收获时不翻挖,劳动强度低,节省劳动力,农民易接受,男女老少均可操作。

1.3 利于培肥地力,减少污染

利用稻草覆盖,水稻秸秆实现了就地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归还了氮、磷、钾元素,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了地力,提高了土地循环使用率。同时,改变了农民焚烧稻草的习惯,减少了环境污染。

1.4 品相好,易销售

由于采用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马铃薯的结薯位置是在稻田厢面表层土壤和覆盖的稻草之间,与土壤接触少时,鲜薯带泥少,外观光滑无破损,鲜薯销售的商品性和卖相好,且上市早,深受农民和消费者喜爱。

1.5 无公害,高效益

通过水稻与秋马铃薯的轮作,大大降低了危害这2种作物的病害虫发生率。同时,适量覆盖的稻草有效抑制了杂草生长,降低了秋马铃薯的发病率。秋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基本不需要人工用药除虫除草,从而保证了收获无公害果实,更好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2 种植规模及经济效益分析

2014~2016年,南郊乡3年累计种植了免耕秋马铃薯108.00 hm2,平均单产15 225 kg/hm2,总产量达1 644.30 t。按目前市场批发价0.40万元/t计算,平均产值为6.09万元/hm2,扣除2.31万元/hm2的成本,净收入达3.78万元/hm2。全乡3年累计产值达657.72万元,扣除生产费用249.48万元,净收入达408.24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68元。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在南郊乡经过试验示范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3 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要点

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是指水稻收割后,稻田不进行耕作,在搞好开沟排湿后,直接在稻田表土摆放带芽马铃薯种薯,用有机肥盖种后,覆盖稻草种植秋马铃薯的方法。

3.1 合理选择田块,开沟排湿

种植免耕秋马铃薯的田块,应选排水条件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根据南郊乡秋季雨水多的特点,种植免耕秋马铃薯的田块,应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肥料丰富、土质偏沙并具备良好排灌设施,以利排湿的田块。选择好田块后,在水稻散籽至腊熟期进行开沟排水、排湿,待水稻成熟后及时收割。收获水稻时,齐泥收稻,浅留稻茬。水稻收获后,在稻田依排水方向开好厢沟和围边沟,尽量将厢面整理成弧形,做到深沟高厢、排除湿害。

3.2 选用早熟良种

秋马铃薯因气候等因素限制,在品种的选择上应选择适宜秋播、具有休眠期短、早熟、丰产、抗倒、适应性强、薯块整齐、皮薄、芽眼小、苗期能耐高温和抗晚疫病等优点的品种,如克新3号、克新4号、东农303、新芋4号、中薯3号、中薯4号、怀薯6号、川芋56、川芋5号、川芋早等。

3.3 用种薯量、种薯处理

用种薯量约1.95 t/hm2,根据南郊乡自然条件,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收获水稻,此时常年秋绵雨相对较多,田间湿度大,一般要求选用小整薯作种,种薯大小20~50 g为宜,不易烂种,可达到苗全;若薯块重50~70 g,需切成两块;70 g以上的薯块,需切成三块。切块后摊在通风阴凉处晾2~4 d,待切口愈合浸种催芽后再播。未经催芽的种薯播种后出苗时间延长,易造成烂种,因此,在播种前要进行催芽。催芽方法是播种前7~10 d,将种薯晾晒2 d(避免直接暴晒),再用2 ppm的“九二○”液浸种15~20 min,捞起晾干,之后用湿润稻草下垫、上盖进行催芽。期间,要多检查,当种薯芽长到0.5~1 cm时,要拣出放在通风有散射光处晾种,使芽短而壮,播种时也不易折断,长出的苗子健壮整齐,结薯早而多,产量高。

3.4 实时播种

马铃薯属喜凉作物,秋季适宜播期日均温度稳定在25℃以下,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时最好抓住降雨前后,如果干旱无雨则要在播种沟内用稀薄粪水淋湿抗旱,以促进种薯发芽生长,及早上市。

1)播种期。根据南郊乡温光条件,适宜播种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较早,产量较高。根据近年多个田块产量统计分析,8月下旬产量最高,平均为16 043 kg/hm2;9月1~5日平均产量为12 969 kg/hm2;9月6~10日平均产量为10 743 kg/hm2;9月11~20日平均产量为8 925 kg/hm2;9月20日以后平均产量仅4 527 kg/hm2。因此,水稻收获后应尽快播种。

2)播种规格。净作秋马铃薯,采用35~40 cm的行距,20~23 cm的窝距进行播种,10.80万~14.25万窝/hm2。套栽油菜的田块,采用宽窄行播种,宽行为55~60 cm,窄行为20 cm,窝距为20~23 cm,10.80万~13.35万窝/hm2。移栽油菜时,在宽行中错窝移栽两行油菜,10.5万株/hm2左右。

3.5 科学配方施足底肥

秋马铃薯生长期短,采用施足底肥的方法可获得高产。在施肥时,要按比例混合并一次性施用其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肥料。播种后,一般施用猪牛粪和土杂肥30.00~37.50 t/hm2、过磷酸钙225~300 kg/hm2、氯化钾 150~225 kg/hm2,有条件的可用草木灰约1.50 t/hm2作底肥散施,然后覆盖稻草。3.6 加强田间管理

1)及时中耕除草,浅耕疏松表土。播种后约15 d,幼苗在土中生长约3 cm时,要松土除草,以保证氧气供应,促使淀粉转化为糖,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现蕾到开花约35 d左右,其间需松土除草两次;蕾花期开沟培土,垄高为20 cm,当苗高10~15 cm时追施一次速效氮肥,促进其发蔸;结薯期最好在叶面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液肥,封行后还要进行人工除草1~2次,同时除去旁枝,集中养分供薯块生长。

2)注意田间排湿。免耕秋马铃薯播种后要防止湿害,田间排湿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苗全,而苗全又直接影响到秋马铃薯产量的高低。因此,播种后要随时检查排水沟是否通畅,田间有无积水,要消除田间湿害,确保马铃薯正常出苗和生长。

3)及时追施。出苗后结合中耕,用尿素150~225 kg/hm2兑水淋蔸作追肥。当苗高达30 cm时,用磷酸二氢钾3.000~3 750 g/hm2进行根外喷施;底肥未施尿素的田块,在苗高20~30 cm时,施尿素约0.15 t/hm2,泼施农家肥11.25~15.00 t/hm2,或每公顷用尿素3.75 kg兑水0.60~0.75 t进行根外追肥。

4)防止徒长。马铃薯生长中后期要注意防止徒长,徒长不利于地下薯块膨大、高产,应采取措施,抑制徒长。抑制剂主要有多效唑、矮壮素等。应在马铃薯现蕾到花期,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0.75~1.20 kg/hm2兑水450~750 L,或用含量为1~6 mg/kg的矮壮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隔7~10 d喷1次,连喷2次,能有效抑制徒长,提高大薯率,增加产量。

3.7 病虫害防治

秋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螨类及地下害虫。晚疫病是影响马铃薯产量最重的病害,可减产20%~50%。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拔除,并用25%的瑞毒霉锰锌600倍液或72%克露700~800倍液等喷雾植株进行防治;发生螨类害虫时,可用克螨特防治,隔7~10 d防治1次,连喷2~3次;9月中下旬,施用2%的米乐尔0.03 t/hm2,防治地下害虫。

3.8 实时收获

秋马铃薯的收获时间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正常情况下,马铃薯从种植到收获大约需要80~90 d,到11月上旬可进行第1次收拣薯块。免耕秋马铃薯薯块长在表土上,稻草下收获时,最好站在厢沟中揭起(或轻轻拨开)稻草,将能收获的大块马铃薯拣起,然后把稻草复原,盖住小块马铃薯,让其继续膨大,膨大后再按上述方法收获。一般可收获3次,最后1次是消苗,此时大小薯块一起收获,小薯块可作第2年的种薯。根据市场价格,选择最佳薯块及时上市,增加效益。

猜你喜欢
徒长薯块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西葫芦为什么徒长
豆角徒长原因及解决措施
蔬菜不好管 这几招专治徒长、黄叶、卷叶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