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羽毛球爱好者肩关节损伤探析

2018-03-21 16:55洪小伟
运动精品 2018年3期
关键词:杀球肩袖肩关节

洪小伟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州 350108)

羽毛球是从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的体育项目,作为一种全身运动项目。其良好的娱乐性、适应于不同人群、不受场地限制、运动量可控等特点获得了众多羽毛球爱好者的亲睐。随着羽毛球运动竞争性、职业化的推进,高校成为了参与羽毛球运动发展的重要阵地之一。但是,许多高校羽毛球爱好者由于轻视动作规范性且运动损伤预防意识淡薄,经常会造成运动损伤,特别是肩关节损伤。本文从生理学和解剖学角度分析肩关节损伤的原因,提出相对应的预防和处理建议。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羽毛球爱好者是指能够自觉自愿的积极主动的参加并热爱这项运动的人。抽取福建师范大学羽毛球爱好者 100人,其中男生56人,女生44人。

1.2 研究方法

1.1.1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合理设计问卷,共计发放问卷调查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100%。

1.1.2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外刊物上大量有关高校羽毛球运动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方面的论文、著作和研究资料。

1.1.3 数据统计法

通过Excel对所得数据资料统计整理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肩关节损伤生理学及解剖学分析

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等肌腱组织共同构成,其腱扁宽,部分腱纤维与肩关节囊交织,远端分别止于肱骨大、小结节[1]。在羽毛球运动中,肩关节具有完成和维持上肢各种运动技能的作用,尤其是在杀球快速转肩挥拍做拉伸和转曲鞭打动作,容易造成肩袖损伤。在羽毛球的各项进攻技术中,无论是反手、正手击球或是杀球,都需要引拍,手臂高举后引,并向上充分伸展身体,大臂要高抬,小臂不能下落,击球手臂向右(左)上方抬起,肘部自然抬高,前臂自然向后牵引,手腕后伸。尽量在最高点击球,击球时前臂全速往前上挥动,前臂、手腕内旋往前下压,内旋的同时带动手腕关节发力杀球。同时,肱骨头与肩关节之间产生一个旋转离心力,肩袖要调节肱骨头在关节内的正常位置,需要做离心性收缩来维持。因此,各块肌肉之间很容易受到挤压和摩擦。由于杀球、击打是羽毛球的最主要进攻手段,高校羽毛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要重复练习来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因而使得组成肩袖的肌腱反复碰撞、摩擦,常处于离心性超负荷状态,超出其生理结构,从而造成肩袖损伤[2]。

2.2 肩关节损伤的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有56%的羽毛球爱好者肩关节受过伤(包括新伤老伤),没受过伤的占 44%,详细见表1。

表1 羽毛球肩关节受伤的比例

以肩关节受伤的56的羽毛球爱好者为样本,受伤类型多以肩关节不同程度的拉伤为主,占样本总量的 87%,肩关节擦伤占6%,其他类型的损伤占2%。详情见表2

表2 羽毛球爱好者肩关节损伤的类型

造成羽毛球爱好者肩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有:羽毛球技术动作不规范、缺乏运动损伤认知、训练水平不足、身体素质欠佳、局部运动负荷过重、准备活动不充分等,详情见表3。

表3 羽毛球爱好者肩关节损伤原因

2.2.1 技术动作不规范

从表1可以看出,技术动作不规范是导致肩关节损伤最重要的原因,占28%。不规范的技术动作往往会加重肩关节的运动负荷,而当负荷超过了肩关节所承受的限度时就会出现机体损伤。如果不遵循周期性与系统训练的原则,过快练习“高”“难”“新”的技术动作,极易因技术动作不规范而导致损伤。如杀球时,上肢击球动作僵硬,发力不协调,就容易易造成肩关节损伤。

2.2.2 运动负荷过重

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强度越来越大,对学生体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在表 1中,运动负荷过重,造成肩关节损伤占的21%。高校羽毛球爱好者在长时间,尤其是进行对抗练习时,如果无法合理安排运动强度,练习结束后不重视放松整理,容易导致肩关节损伤。

2.2.3 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的作用是提高神经中枢兴奋性,克服内脏器官功能的惰性,增强内分泌的活动,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强氧运输系统的功能,使肌体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如果羽毛球运动前轻视准备活动,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没有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动作僵硬、不协调,极易造成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损伤占19%。

2.2.4 缺乏运动损伤认知

肩关节损伤与高校羽毛球爱好者缺乏运动损伤知识有关,占所有原因中的16%。由于高校羽毛球爱好者缺乏必要的运动损伤认知,缺乏预防损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损伤出现时不能及时正确地处理,导致运动中肩关节损伤的发生。

2.2.5 训练水平不足、身体素质欠佳

高校羽毛球爱好者训练水平不足身体素质欠佳是肩关机损伤发生的原因之一,占10%。高校羽毛球爱好者受训时间短,缺乏系统性,竞技水平不高,运动时强度过大,易造成肩关节损伤。在身体素质方面,由于确实对速度、灵敏、耐力等素质的针对性练习,在做一些难度动作时,易造成肩关节损伤。

2.2.6 其他

导致高校羽毛球爱好者肩关节的损伤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如塑胶场地摩擦力大、木地板场地滑、水泥场地硬等场地因素;如环境因素,风向、灯光、观众等;这些因素导致的损伤占5%。

2.3 肩关节损伤的治疗措施

调查数据显示,18%的人采取放任不管让其自行恢复,68%的人选择涂抹药水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14%的人会到专门的医疗医务人员进行治疗。而在肩关节损伤时间程度上,新伤占受伤总数的71%,而旧伤老伤占受伤总数的29%,见表4、表5。

表4 肩关节受伤后选择的处理方法

表5 肩关节损伤时间程度

肩关节损伤与高校羽毛球爱好者缺乏运动损伤应急处理知识有关,10%羽毛球爱好者对于损伤持放任不管自行恢复的态度,68%的人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处理,这也就使得肩关节的伤害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救治,从而导致了很多新伤没有得到根治慢慢的就变成了老伤旧疾。

3 结论

3.1 福建师范大学羽毛球爱好者肩关节损伤占56%,受伤类型多以不同程度的拉伤为主。

3.2 高校羽毛球爱好者肩关节受伤的因素中,缺乏正确的技术动作引起损伤占28%,运动负荷过大占21%,准备活动不充分引起的损伤占19%,缺乏运动损伤认知占16%,训练水平不足身体素质欠佳占10%,其他因素占5%

3.3 高校羽毛球爱好者在损伤发生后的处理上,以涂擦药水自己简单处理为主占68%,肩关节损伤新伤占71%,伤占29%。

4 建议

4.1 高校羽毛球爱好者应该在授课教师或高水平同伴的正确指导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通过不断地针对性练习,使技术动作趋于规范化。

4.2 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身体疲劳。

4.3 高校羽毛球爱好者要加强损伤知识及安全性教育,充分认识肩关节损伤的危害,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降低损伤发生概率。

4.4 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运动强度与时间要控制好,以身体微微发热、出细汗为最佳。

4.5 运动后适当放松拉伸,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减少受伤的可能。

4.6 创建个人医务档案,加强损伤监督,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加强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发现损伤或异常及时诊断,及早治疗,以免耽误最佳治疗的时间。

[1]杨晓冰.肩关节损伤后的康复对策[J].体育科研,1999,20(4):15-16.

[2]余长青,石鸿冰.羽毛球运动所引起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27-229.

[3]雷慧,邓罗平.羽毛球业余爱好者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6,28(1):107-109.

[4]张新孔.浅谈足球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7-58.

[5]李安平.大学体育理论与实践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杀球肩袖肩关节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肩袖撕裂的效果分析
基于TOPSIS+RSR法的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杀球质量综合评价*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关于羽毛球杀球技术动作解析
为什么“肩周炎” 总不好?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关于杀球的一些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