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切花红掌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2018-03-21 07:53王凯星肖金平闫蕊洁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红掌切花叶面

王凯星,肖金平,闫蕊洁

(1.浙江大学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2.河南建业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03;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

红掌,别名火鹤花、安祖花,为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喜温暖、潮湿和半阴的环境,但不耐荫,喜阳光而忌阳光直射,不耐寒,喜肥而忌盐碱。红掌花叶优美、花朵硕大、花色鲜艳,是切花种类中有较长的瓶插期的一种,近年来已经成为个人和团体重要礼仪、庆典活动中的主要配色用花,市场需求量较大,是仅次于热带兰的第2大热带花卉品种。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红掌的规模化生产才真正发展起来。经过20多年的实践,随着市场对红掌需求的逐步加大,我国的红掌产业在生产技术研发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2]。但与欧美等鲜切花生产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切花红掌在标准化、优质高效生产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有:优质种苗全部从荷兰引进,母本资源缺乏,品质较差,变异率大;生产技术不成熟,产量较低,多数产花量40~50支·m-2,是国外70~90支·m-2的1/2,品质也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生产成本较高,无专业的环境及水肥控制设备来精确调控,水肥浪费现象严重,冬季加温能源损耗较大,特别北方地区的温室更是如此[3],造成切花红掌难以大面积推广。

由于国内切花红掌生产专业化程度低、产品产量及质量无法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目前市场上高品质的高档切花红掌或种苗仍需从国外进口,这大大制约了我国红掌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和整体经济效益的增长。针对国内切花红掌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河南建业集团绿色基地与荷兰安祖园艺有限公司、普瑞瓦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并与河南省高端鲜切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协作研究,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结合生产示范区域的气候条件及切花红掌生产状况,着力从切花红掌的种苗养护、种苗工厂化生产及成品花品质提升等方面进行关键技术研发,旨在建立完善切花红掌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范,总结出一套保质节本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以提高切花红掌的国产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程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河南建业绿色基地智能玻璃温室进行,温室使用荷兰普瑞瓦控制系统,温室内种植有热情、干杯、米多蕊、普利维亚、凯迪等25个切花红掌品种。

1.2 方法

1.2.1 灌溉方式试验

选择品种相同、生长状态基本一致的红掌材料进行试验,设置滴灌、喷灌和滴灌+喷灌3个处理。小区面积100 m2,重复3次。每天灌溉量以及养分供给量每个处理一致,60 d后对植株根部生长状态,畸形花比例进行统计分析。

1.2.2 光照强度试验

试验在普通玻璃温室和顶部减反射玻璃温室进行。光照强度为植株上方20 cm处测量数值;叶面温度用红外线温度感应器测量;成熟叶片背面喷洒95%的酒精后,观察统计气孔开启程度。

在普通玻璃温室温度25 ℃,湿度75%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叶面温度和气孔开度的变化。

顶部减反射玻璃和普通玻璃温室在温室温度24 ℃,湿度80%条件下,进行不同光照强度下2种不同温室玻璃材料对红掌叶面温度及生长的影响。

1.2.3 剪叶试验

以品种米多蕊为材料进行剪叶试验,设完全剪半叶,交替剪半叶,剪整叶3个处理,小区面积90 m2左右。种植密度16株·m-2,单株全部留叶2.5~3.5整片,周期为90 d。记录采花总量、茎秆弯曲率、花朵畸形率、花朵尺寸比例等。

1.2.4 采后储藏预冷试验

以红色品种热情为材料,通过采后11~25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预冷处理,观察分析切花采收后保鲜时间的变化。保鲜的程度以柱头变色为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溉方式对红掌生长的影响

红掌对湿度的要求较高,生长点的湿度决定了花的品质,植株下层湿度偏低,容易出现畸形花以及败育现象。滴灌灌溉,下层根系向水性明显,气生根基本无生长,后期容易出现倒伏现象,且生长点湿度不足,部分花芽无法出鞘,畸形花比例增加,为3.5%;喷灌灌溉,植株气生根生长最佳,但下层根系不够稳固,畸形花比例1%以下;滴灌结合喷灌的模式,下层根系和气生根生长良好,下层根系明显增多,畸形花比例1%以下。因此,在切花红掌生产中应适时调整灌溉模式,最佳的灌溉方案有利于提高红掌的产量和质量。

2.2 不同光照强度对叶温和叶片气孔开度的影响

红掌为半耐阴植物,适宜光照为1.2~2万lx,光照直射会导致叶面温度迅速上升,叶面温度高于30 ℃红掌叶片生长受阻。表1反映了普通玻璃温室不同光照强度对红掌叶面温度和气孔开启度的影响。可以看到,随着光照强度升高,叶面温度逐渐升高,当叶面温度30 ℃以上时叶片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减弱。

表1 普通玻璃温室不同光照强度对红掌叶温和 叶片气孔开度的影响

减反射玻璃上镀有一层SiO2薄膜,可以使玻璃的反射能力降低,折射角增大,有效提高玻璃的透光能力,同时减少直射光的形成。在相同的外界光照条件下,相同框架温室减反射玻璃的阴影面积明显小于普通玻璃。由表2可以看出,植株上方光照在1万lx以内,两者叶温相差不明显,光照大于1.2万lx、减反射玻璃条件下红掌叶面温度低于普通玻璃的0.6~1.9 ℃。温室湿度75%条件下,红掌一般叶面温度较空气温度高1~2.5 ℃,当空气温度大于27 ℃时,可使用遮阳系数较高的幕布进行遮阳降温,当叶面温度大于34 ℃持续超过1 h易出现叶面灼伤现象。

表2 普通玻璃和减反射玻璃对红掌叶温的影响

2.3 不同剪叶方式对红掌生长的影响

切花红掌的生长周期在6~8年,红掌的生长状态为1花1叶,每长出1片新花伴随1片叶子的生长,叶片过多会消耗大量的养分,叶片密集也会造成花朵发育不良、茎秆弯曲,正确的剪叶方式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营养消耗,使植株更加健壮。表3表明,不同的剪叶方式对红掌产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每个品种的剪叶方式也不尽相同。多数切花红掌的基本剪叶方式:根据植株高度及叶片大小改变剪叶方法,前期剪半叶为主,单株留2~3片叶;株高1.0~1.2 m时,新叶剪半叶,同时交错剪去底部大叶片保留小叶;株高1.2~1.5 m时,开始控制植株高度防止倒伏,剪叶开始周期循环模式,单株保持1.5个大叶片,对环境较敏感品种和长势较弱植株则保证2个大叶片。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剪叶流程,植株生理原因造成的茎秆弯曲率和花朵畸形率在1%以下,年产量达到80~90支·m-2。

表3 不同剪叶方式对红掌生长的影响

2.4 储藏温度对红掌保存时间的影响

红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6~30 ℃,超出范围则生长受阻。切花红掌采收后,外界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其保存时间,采后储藏温度不同,其保存时间也不同(表4)。不同于其他鲜切花的冷藏温度,红掌切花在15~18 ℃之间冷藏,冷藏时间以5~20 h为宜,有利于延长保存期,冷藏时间过长对保存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包装的最佳温度为20~22 ℃。

表4 不同储藏温度下红掌的保存时间

2.5 切花红掌的分级、包装标准

切花红掌采收成熟度以肉穗花序变色2/3左右最佳,根据实际运输和操作情况,一般使用100 cm×40 cm×10 cm的包装纸盒,苞片使用透明套袋保护,茎秆末端使用保鲜套管,按品种、花径尺寸、茎秆长度等分别包装,同一规格包装固定数量,花朵距离包装盒边缘2~3 cm,避免操作和运输过程中出现机械损伤。

红掌切花一般要求茎秆长度在40~50 cm。分级标准以花径尺寸大小划分,一般2 cm为1个规格,如7~9 cm、9~11 cm、11~13 cm、13~15 cm、15~17 cm、17~20 cm、20 cm以上等。按统一规格、统一数量进行包装,以利于市场定价和推广。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温室顶层玻璃全部采用减反射玻璃,与普通玻璃相比具有较低的反射光,光的反射率由8%降低到1%以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照,且有效地避免了温室内部小环境阴影的产生。红掌盛花期植株高大,人工灌溉容易对花朵造成机械损伤,采用滴灌带和十字喷头型微喷灌相结合的灌溉模式,滴灌带位于基质表层主根系附近直接将肥水灌溉至植株根部,十字喷头型微喷灌能够保持植株下部环境整体湿润;配合荷兰Priva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全套进口的配肥机、消毒机、回收系统可在计算机指令控制下完成配肥-施肥-回收-消毒-重新配制-再利用一整套工作,在保证作物的需水要求的同时,还可以对空气温度、湿度,作物养分进行调节,具有节水、节能、节省劳力、喷药和施肥自动化等优点。切花红掌叶片过多会消耗大量的养分,也会造成花朵发育不良、茎秆弯曲,定期摘除叶片利于植株接收光能和有良好的通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根据品种和种植密度的不同,剪叶的数量、时间和方式不尽相同,当植株叶面积指数大于2.4时需要剪叶,整个生长期根据植株高度及叶片大小改变剪叶方式,前期剪半叶单株留2~3片叶,植株达到一定高度后为控制株高,新叶剪半、去整片老叶,使单株保持1.5个大叶片,对环境较敏感品种和长势较弱植株则保证2个大叶片,冬季植株生长相对缓慢以剪新叶为主,成熟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更加旺盛;剪叶的最终标准是叶片层次分明,无明显重叠,阳光能直射到生长点利于花芽生长。规定了采切标准,以花径尺寸为标准进行规格划分,制定统一的分级标准以及包装尺寸;冷藏最佳温度为15~18 ℃,冷藏时间以5~20 h为宜。包装的最佳温度为20~22 ℃,使用混合品种花束的塑料薄膜包装,更利于零售端销售。

[1] 易懋升,黎扬辉,张志胜,等.红掌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J].广东农业科学,2005(1): 8-11.

[2] 郭金凤.广州花卉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N].中国花卉报,2007-03-27.

[3] 巨英庆.盆栽红掌种植技术[J].中国花卉园艺,2008(12): 20-21.

猜你喜欢
红掌切花叶面
芽大小、6-苄氨基嘌呤和活性炭对红掌芽生长的影响
美丽的红掌
两种杜鹃花切花开放和衰老进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变化
叶面上的小水珠
红掌鲜切花温室栽培技术探究
红掌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宝应用技术研究
为什么落叶大多数是背面朝上
延长瓶插切花寿命的技巧